血淤即血液运行不畅,引起血瘀的常见原因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者因为外力使局部血脉不通,导致在人体某一部位或组织血行不畅,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肿块等组织上的变化。如外伤而没有伤口仅在局部造成淤块肿痛,血液运行不畅或无力,受寒气或热气影响,导致血液滞留等因素,都是造成血液运行不畅的原因。
轻者仅觉心胸疼痛,憋闷或隐痛不适,痛区固定,时发时休。剧者可突然发作,痛如刀割,悸惕不安,面色青白,唇暗肢冷,自汗,疼痛沿左上肢内侧后缘之手少阴经脉循行路线放散,舌色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微欲绝,或细涩结代等。
血瘀证以刺痛不移,拒按,肿块,出血,唇舌爪甲紫暗,脉涩等为辨证要点。瘀血停积,脉络不通,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疼痛剧烈,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又称之为疤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总之以痛、紫、瘀、块、涩为特点。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可通过中医临床的望诊,如看舌苔、面色,脉诊等诊断该病。血瘀证以刺痛不移,拒按,肿块,出血,唇舌爪甲紫暗,脉涩等为辨证要点。
气滞血瘀患者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如: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桃仁、油菜、黑大豆也具有活血祛瘀作用。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患者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血瘀药物调理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应根据气滞血瘀部位不同灵活选用。
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气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