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D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发生点突变,β-珠蛋白链上某种氨基酸被另一氨基酸取代,使血红蛋白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血红蛋白C是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使β-珠蛋白链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赖氨酸取代的异常血红蛋白。
化学分析表明,HbD包括多种不同性质的血红蛋白,现已发现至少11种β链异常和6种α链异常,最常见的HbDPunjab为α2β2121谷→谷胺,HbDLOSAngeles为α2β212→谷胺。我国蒙古族中有α链异常引起HbD者,如HbDα内蒙古。HbD的存在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红蛋白D病并发症为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
患者可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人有很短暂的腹痛和关节痛,可因溶血性贫血而出现乏力,头晕,耳鸣,黄疸等表现,可有轻度或中度脾大,但大多没有症状和体征。
平时生活中,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因血红蛋白D病是基因突变可以从环境方面考虑,即:环境对表现型的影响,各种环境因素甚至你不太在意的都会对你的表现型(就是性状)造成一定的影响注意:这种影响不一定就是负面的,也许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当然,如果预防有害的基因突变的话,就需要注意平时的生活环境,尽量生活在少噪声、辐射、污染的地方、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可降低基因突变的概率
血红蛋D病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检查,特别是血红蛋白电泳可做出正确诊断,具体情况如下:
1、外周血:HbD纯合子可有轻度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片中可见到靶形红细胞和球形红细胞,HbD杂合子血红蛋白正常,可见少量靶形红细胞。
2、血红蛋白电泳:示HbD占血红蛋白的95%以上,血红蛋白电泳示HbD占血红蛋白的35%~50%。
本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
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大多无需临床治疗,生活环境存在严重的不良辐射源。
建议首先从环境根除诱发因素,向环境管理部门咨询有关辐射测量的事宜,然后找一些类似盖革计数器的辐射计检测辐射源,至少半年在隔绝不良辐射的环境生活,采取食疗(对眼睛各部分有恢复作用的食物,最基本的比如胡萝卜)和药理治疗,再或者可以采用手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