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1.出血 首发症状,皮肤出血最常见,皮肤淤斑、脐残端及穿刺点渗血,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肺出血、颅内出血。出血多且不易制止。
2.休克 由于微循环广泛血栓形成,通路受阻,发生循环障碍,出现休克。
3.栓塞 受累器官缺血缺氧致功能障碍,甚至坏死。包括肝、脑、肾、肺、消化道 .临床表现为肝、肾衰竭、呼吸窘迫、惊厥、昏迷、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淤斑或坏死。
4.溶血 纤维蛋白丝与红细胞膜相互作用,红细胞变形受损发生溶血。有贫血、血红蛋白尿、黄疸、发热。
1.病史 观察原发病的发展变化,观察出血倾向的变化。
2.DIC的主要指标 监测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3P试验等项目的动态变化。
3.原发疾病 存在易引起DIC的有关疾病。
4.出血倾向 临床多发性出血倾向。
5. 微循环障碍与休克 广泛微血栓致微循环障碍,回心血及排血量不足,全身小动脉扩张→休克,血压下降→ 休克加重DIC。
6.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脑、肺等脏器功能不全。
7.血小板下降 血小板
89.3P试验 3P试验阳性或FDP 0.2g/L(肝病时0.6g/L)。
9.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减少或高于4g/L(肝病时<1g/L)。
10.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或呈动态性变化;或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或延长>10s。
1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70min或纤溶酶原减少。
12.其他 Ⅷ∶C减少,VWF∶Ag增高,Ⅷ∶C/VW∶Ag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血浆B-血小板球蛋白(B-TG)或血栓氧丙烷A2(TX A2)增高;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增高或纤维蛋白转换率增速;血栓试验阳性。
二、诊断标准
1.绝大多数(约90%)有明显出血倾向,常为皮肤、粘膜、内脏等广泛出血,如胃肠、肺和颅内出血等;
2.少数有弥散性栓塞(如皮肤坏死等);
3.90%有血小板降低,外周血红细胞畸形碎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因子I、V、Ⅷ亦降低,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