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以末端回肠最为常见,结肠和肛门病变也较多。本病还可伴有皮肤、眼部及关节等部位的肠外表现。克罗恩病虽为良性疾病,但病因不明,至今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克罗恩病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以末端回肠最为常见,结肠和肛门病变也较多。本病还可伴有皮肤、眼部及关节等部位的肠外表现。克罗恩病虽为良性疾病,但病因不明,至今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克罗恩病是一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中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起病隐匿,以慢性腹痛、腹泻、腹块、消瘦为特征。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地区。近年来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本病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
本病可累及口腔至肛门的全消化道,但以回肠末端及右侧结肠最为多见,病变呈节段分布伴有溃疡、肉芽肿和瘢痕形成。非干酪坏死肉芽肿为本病特征性病理变化。病因可能与免疫、感染(细菌、病毒、或支原体)、遗传、精神因素及食物过敏或吸烟有关。
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以肠梗阻最常见,其次是腹腔内脓肿,偶可并发急性穿孔或大量便血。直肠或结肠黏膜受累者可发生癌变。
肠梗阻: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症状。还可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遇有绞窄性梗阻、肠坏死,可出现休克、腹膜炎和胃肠出血等表现。
腹腔内脓肿:腹腔脓肿:①膈下脓肿:发热是膈下脓肿的一大常见症状,表现为持续的高热,脉搏增快,舌苔厚腻。然后开始出现全身乏力、衰弱、盗汗、厌食、消瘦,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也增加。发生脓肿的部位可有持续性的钝痛,深呼吸的时候可加重疼痛。②盆腔脓肿:全身症状较轻而局部症状却相对明显。在急性腹膜炎的治疗过程中、阑尾炎穿孔或结肠、直肠术后的患者,出现体温正常后又再次升高、典型的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自觉大便排不净)、大便频繁而量少、大便混有粘液、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等,则应考虑到盆腔脓肿的可能。③肠间脓肿:主要表现为低热;局限性的腹痛,多为隐痛,并有腹胀等不适,查体可出现腹部压痛且可触及腹部肿块。
急性肠穿孔:腹痛常突然发生,呈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并在深呼吸与咳嗽时加重。疼痛范围与腹膜炎扩散的程度有关;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全腹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板样强直,叩诊肝浊音阶消失,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克罗恩病的全身表现较多且较明显,主要有:
1. 发热,为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与肠道炎症活动及继发感染有关。间歇性低热或
中度热常见,少数呈弛张高热伴毒血症。少数患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甚至较长时间不明
原因发热之后才出现消化道症状。
2.营养障碍,由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性消耗等因素所致。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
可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乏等表现。青春期前患者常有生长发育迟滞。
本病肠外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相似,但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有:①皮肤、粘膜表现结节性红斑、多型红斑、口疮性溃疡、坏疽性脓皮病等。②眼损害:可有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层炎等。③一过性游走性关节痛:偶尔有强直性脊椎炎。④肝病:脂肪肝、慢性活动性肝炎、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⑤血液系的表现:可有贫血、血栓性栓塞现象。⑥肾病变:肾盂肾炎和肾石病在本病中发生较多。⑦生长和发育:儿童患者可受影响。
研究表明,在环境因素中,吸烟与克罗恩病的发病关系密切相关,克罗恩病吸烟者临床表现及预后较非吸烟者差。因此,积极戒烟是预防克罗恩病发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口服避孕药者患克罗恩病的危险性增高,与用药时间呈正比。因此,避免服用避孕药也是预防克罗恩病发病的途径。
有研究显示,克罗恩病的发生与副结核分歧杆菌和麻疹病毒有关,为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我们应该提倡使用公筷或分餐制,牛奶及乳制品消毒后饮用,瓜果蔬菜应该彻底洗干净,对克罗恩病病人的粪便要消毒处理。
在免疫因素方面,与克罗恩病发病紧密关联的是一种称为T淋巴细胞的免疫细胞。因此,增强免疫力也可预防克罗恩病。生活中,增强免疫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时间、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跳舞、游泳、篮球、足球、中国传统武术等等。
1.血常规等检查 白细胞常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与失血、骨髓抑制以及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吸收减少有关。血细胞比容下降,血沉增快。
2.粪便检查 可见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可阳性。
3.血生化检查 黏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血清钾、钠、钙、镁等可下降。
4.肠吸收功能试验 因小肠病变而做广泛肠切除或伴有吸收不良者,可做肠吸收功能试验,以进一步了解小肠功能。
5.X 线检查 肠道钡餐造影能了解末端回肠或其他小肠的病变和范围。其表现有胃肠道的炎性病变,如裂隙状溃疡、卵石征、假息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钡剂灌肠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诊断率。X线腹部平片可见肠袢扩张和肠外块影。
6.腹部CT 检查对确定是否有增厚且相互分隔的肠袢,而且与腹腔内脓肿进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7.内镜和活组织检查 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肠腔狭窄、假息肉形成以及卵石征等不同表现,病变呈跳跃式分布,病理非干酪样肉芽肿可确认。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发现腹腔内肿块或脓肿。
克罗恩病的饮食该怎么选择呢?下面详细介绍:
1、食物的选择。在选择食物进行调配时,主食应该注意以精细的米面等为主,避免粗杂粮和干豆类,以免增加胃肠道的负担,造成损害;副食可以选用瘦肉、鱼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作为提供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禁止油腻食品;要多喝各种菜汁、果汁补充体内缺钾和贫血的状况;选择单位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既增加营养,又不增加肠道负担。
2、烹调方式。所有食物都应该烹制松软,少油清淡,容易消化,以烩、蒸、煮、炖为主要的烹调方式;禁食油煎炸的食物,以及各种刺激性强的调味料,以免对肠粘膜造成刺激,加重腹痛、腹泻的症状。
3、进食习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减轻肠道的负担,补充营养时,要循序渐进,不应该吃得过多过快,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时可以在短期内使用要素膳或者肠外营养,多次少量输血,改善全身状况。
4、补充多种维生素: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以前强调低脂肪、少渣饮食,但这种克罗恩病的饮食反而影响久经折磨者的食欲;而可口美味的食品使体重不再下降,实际上更有益于身心健康,这与高营养、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原则并不矛盾。宜补充多种维生素、叶酸以及铁、钙等矿物质,有时还应补充锌、铜和硒等元素,这些物质是体内酶类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克罗恩病的治疗原则及药物应用与溃疡性结肠炎相似,但具体实施有所不同。氨基水
杨酸类药物应视病变部位选择,对克罗恩病的疗效逊于对溃疡性结肠炎。对糖皮质激素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在克罗恩病中多见,因此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生物制剂在克罗恩病使用较为普遍。相当部分克罗恩病患者在疾病过程中最终因并发症而需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高,至今尚无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措施。克罗恩病的治疗简述如下:
(一)一般治疗
必须戒烟。强调营养支持,一般给高营养低渣饮食,适当给予叶酸、维生素B1等多种维生素。重症患者酌用要素饮食或全胃肠外营养,除营养支持外还有助诱导缓解。腹痛、腹泻必要时可酌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止泻药,合并感染者静脉途径给予广谱抗生素。
(二)药物治疗
1.活动期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仅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的轻、中度患者。美沙拉嗪能在回肠末段、结肠定位释放,适用于轻度回结肠型及轻、中度结肠型患者。
(2)糖皮质激素:对控制病情活动有较好疗效,适用于各型中~重度患者,以及上述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无效的轻~中度患者。应注意,有相当部分患者表现为激素无效或依赖(减量或停药短期复发),对这类患者应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详见下述)。布地奈德全身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则略逊于系统作用糖皮质激素,有条件可用于轻、中度小肠型或回结肠型患者,剂量3mg/次、每日3次、口服。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巯嘌呤适用于对激素治疗无效或对激素依赖的患者,加用这类药物后可逐渐减少激素用量乃至停用。剂量为硫唑嘌呤1.5~2.5mg/(kg•d)或巯嘌呤0.75~1.5mg/(kg•d),该类药显效时间约需3~6个月,维持用药可至3年或以上。现在认为上述剂量硫唑嘌呤或巯嘌呤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应用时应严密监测。对硫唑嘌呤或巯嘌呤不耐受者可试换用甲氨蝶呤。
(4)抗菌药物:某些抗菌药物如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本病有一定疗效。甲硝唑对肛周病变、环丙沙星对瘘有效。上述药物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故临床上一般与其他药物联合短期应用,以增强疗效。
(5)生物制剂:英夫利昔是一种抗TNF_a的人鼠嵌合体单克隆抗体,为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拮抗剂,临床试验证明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活动性克罗恩病有效,重复治疗可取得长期缓解,近年已逐步在临床推广使用。其他一些新的生物制剂也已上市或在临床研究之中。
2.缓解期治疗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取得缓解者,可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缓解,剂量与诱导缓解的剂量相同。因糖皮质激素无效/依赖而加用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取得缓解者,继续以相同剂量硫唑嘌呤或巯嘌呤维持缓解。使用英夫利昔取得缓解者推荐继续定期使用以维持缓解。维持缓解治疗用药时间可至3年以上。
(三)手术治疗
因手术后复发率高,故手术适应证主要是针对并发症,包括完全性肠梗阻、瘘管与腹腔脓肿、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应注意,对肠梗阻要区分炎症活动引起的功能性痉挛与纤维狭窄引起的机械梗阻,前者经禁食、积极内科治疗多可缓解而不需手术;对没有合并脓肿形成的瘘管,积极内科保守治疗有时亦可闭合,合并脓肿形成或内科治疗失败的瘘管才是手术指征。手术方式主要是病变肠段切除。术后复发的预防至今仍是难题。一般选用美沙拉嗪;甲硝唑可能有效,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在易于复发的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预防用药推荐在术后2周开始,持续时间不少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