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白线疝(hernia of white line)是指腹腔内脏经腹白线脱出腹外,是一较少见的腹壁疝。发生于脐上的白线疝又称上腹部疝,发生于脐下的白线疝则称下腹部疝。由于脐上白线较宽,脐下白线狭而坚固,因此白线疝好发于脐上,且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尤其两者中点者居多。
腹白线疝(hernia of white line)是指腹腔内脏经腹白线脱出腹外,是一较少见的腹壁疝。发生于脐上的白线疝又称上腹部疝,发生于脐下的白线疝则称下腹部疝。由于脐上白线较宽,脐下白线狭而坚固,因此白线疝好发于脐上,且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尤其两者中点者居多。
白线位于剑突和耻骨联合之间,是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腱膜纤维在左、右侧腹直肌之间相互穿插、交错编织形成的腱性条带,上宽下窄,脐上白线宽达1.25~2.5cm,脐下狭窄而坚厚,宽度多数仅0.1cm。腹白线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上,极少见于脐下可能与此有重要关系。
腹白线的内、外表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在外表面,交叉的腹膜纤维粗细均匀,交织紧密,除供细小血管、神经支穿出的小孔以外,罕见大的孔隙。而内表面腱膜纤维束粗细不均,常形成粗束或板状,而且走向不甚规则,交叉纤维间有神经、血管支贯穿其中的孔、陷窝或裂隙,使白线内层存在缺陷,这类缺陷是腹白线的薄弱部。若腹内压增加,腹膜外脂肪及腹膜在腹压的推动下进入较大的缺陷处,即形成腹白线疝。所有腹前外侧壁肌的腹膜纤维都斜向交叉在腹白线形成小的“菱形间隙”,此间隙可扩大为疝环。脐下4cm处、半环线边缘是白线上的一个弱点,脐下白线疝多发生于此。可见,白线疝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加两大因素有关。
1、壁强度减弱
属于解剖结构原因,是疝发生的基础,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先天性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股沟(黑塞尔巴赫)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等,有些正常的解剖现象,如精索或子宫园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区,也可造成该处腹壁强度减弱。后天获得性原因有手术切口、引流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肥胖者过多的脂肪浸润,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及胶原代谢异常,致坚实的筋膜组织为疏松而有微孔的结缔组织层或脂肪所代替的解剖方面原因。
2、内压增加
是一种诱发因素,原因很多,如慢性咳嗽(如吸烟者和老年支气管炎)、慢性便秘、腹水、晚期妊娠、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包茎)、婴儿经常嚎哭、举重、经常呕吐、以及腹内肿瘤等。
白线疝患者预后较好,一般无特殊并发症,大网膜易与疝囊发生粘连成难复发疝,很少嵌顿。白线疝很少发生嵌顿或绞窄,可仍有10%的患者可能发生难复性现象,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有绞窄的危险,所以直径大于0.5cm、有症状、较大的白线疝或难复、嵌顿、绞窄的白线疝患者都应行手术治疗。
腹部白线是由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合并后融合而成的,融合处两侧鞘纤维交错成网状,较大的网眼即成白线上的薄弱点而容易导致疝的发生。其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腹痛
腹白线疝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数病人仅表现为上腹局限性隐痛,而少数表现为较严重的深部疼痛。腹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疝块压迫通过腹白线的肋间神经纤维导致局限性疼痛,大网膜、肝圆韧带受到牵扯引起深部疼痛。腹痛可放射到下胸部及背部。疼痛程度与体位、进食及重体力劳动有关,体位改变,尤其是平卧时疼痛常减轻或消失,而进食后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加重。腹痛的严重程度与疝的大小不成正比,往往疝很小而临床症状很重。
2、恶心、呕吐
少数腹白线疝病人除腹痛外,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机制为:
①脱出的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牵拉可引起深部疼痛,并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②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的牵扯可导致幽门痉挛,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腹壁肿块
腹壁肿块是腹白线疝的主要体征。由于腹白线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因此疝块多位于脐上剑突与脐之间的腹白线上,可偏于中线一侧,站立或饭后疝块更为明显。疝块直径一般在2~4cm左右,有学者报道疝块最大者直径达15cm,少数病人疝块很小,只是皮下一个柔软的圆形突起,不易察觉,肥胖病人则更难发现。当疝内容物回纳后可触及腹白线处有筋膜性疝环孔的边缘。
4、Litten征阳性
体格检查时将手指放在病人怀疑疝的部位,嘱其在立位时用力咳嗽,往往在咳嗽的同时,手指可感到有碎裂声,即为Litten征阳性。
5、诱发疼痛
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肿块向外牵拉,常因牵扯了肝圆韧带、腹膜或大网膜而诱发患者腹部疼痛,Moure等认为这是腹白线疝的一个特异性临床体征。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创伤、妊娠、肥胖、大量腹水等均可成为白线疝发生的诱因。当膈肌和上腹部发生不协调的、强有力的同时收缩,如剧烈咳嗽或屏气时,由于向上牵拉膈肌和向侧面牵拉腱状交叉产生的力量在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最大,故此处为白线疝最常见发生的部位。因此,预防白线疝的主要措施就是预防可能导致白线疝的原因。
腹白线疝包块的内容物多为脂肪组织、大网膜、小肠,三者在超声分别表现为中等回声、稍高回声、杂乱回声并可见肠形,所以超声对疝内容物的定性有很大帮助。此外,超声检查还具有价格低廉、方便、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作为诊断腹白线疝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可以分为普通超生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
1、普通超生检查腹白线疝时,由于包块内容物为脂肪和大网膜,常提示边界清楚、呈分叶状、内部均匀的低回声包块等脂肪瘤的B超征象,对于正确诊断造成一定干扰,通常会考虑为脂肪瘤,或考虑为腹壁皮下纤维瘤、皮脂腺瘤等,容易造成误诊。
2、高频超声局部直接探查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由于其能清晰地显示腹壁层次结构,疝内容物及腹腔内情况,白线疝的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合乏氏动作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息,能明确诊断疝是否嵌顿及嵌顿的程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该检查可作为白线疝诊断的常规影像检查。
对于腹白线疝超声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行三维CT检查,不仅可以准确测量疝缺损的大小,而且可以直观显示疝的影像,还能发现遗漏隐匿的疝。
一般白线疝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如米汤、稀藕粉、菜汁、果汁等,第2日进软食或普食,如软饭、面条、鸡蛋糕、切碎煮熟的菜及肉等,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饮食方面可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卷心菜、粗粮、豆类、竹笋、各种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海蜇、苦瓜、番薯等。
经腹白线突出的疝称白线疝,也名腹上疝。腹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于腹正中线相互交织而成。一般中医会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治疗:
1、疝气内消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2、桔核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3、补中益气丸,每日3次,每次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