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浙江医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医院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杭州第二人民医院、 绍兴市人民医院、 宁波市第一医院、
【展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院于1947年,是浙江大学创建的首家附属医院,秉持“严谨求实 卓越创新 国际一流”的发展理念,以综合实力雄厚、医疗质量过硬、学科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医院是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单位、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拥有庆春、总部一期(余杭)、之江、大学路、城站、钱塘六大院区,现总占地面积519亩,开放床位5000余张。现有职工10000余人,拥有一支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顶尖人才队伍。
医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多年来在器官移植、传染病、血液病、肾脏病、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药学等领域享有盛名,成功开展肝脏、胰腺、肺、肾、小肠和心脏等多器官移植手术,是国内开展大器官移植门类最齐全的医学中心。2021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结果中,医院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6、浙江第一,等级A++,全国前1%。2021年11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10,连续12年保持浙江第一,8大专科进入全国前10。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4,10大专科进入全国前10,传染病学、消化病学双双名列全国第1名,其中传染病学连续8年位列全国第1位。
医院坚持科教协同发展,拥有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2个,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建国以来教育、卫生系统唯一)、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近十年每年到位科研经费保持在一亿元以上,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科研经费突破3亿元,2021年国自然基金获立项项目139项,获批浙江省医学领域首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医院高度重视医学教育,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临床医学院,是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创始成员单位,在首届全国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育质量评价位列全国前10,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2部。
医院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秉持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全省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省级定点医院,实现了患者“零死亡”、疑似“零漏诊”、医护“零感染”。发布28种语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手册》,连线全球50余个国家的政府与医疗机构,为全国乃至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贡献了“浙一力量”,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多次报道。医院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10余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大二院”)创建于1869年,是浙江省西医发源地,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连续两年位居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前十,“自然指数”全球百强、全国第四;是G20杭州峰会医疗保障定点单位及驻点单位。
浙大二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除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心血管病、创伤、骨科(培育)、神经疾病(培育) )外,眼科、肿瘤、烧伤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健康管理、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等均为优势学科,多个专科长期位列复旦排行榜前十。医院拥有973首席科学家及杰青、长江学者、“四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十人,始终围绕重大临床难题,探索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创新,建有国内最大规模从基础到临床的完整科研链及专病研究所;率先探索形成“医-学-政-企”多方高效合作“创新中心”机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国家基金项目中标数连续11年蝉联浙江省医院榜首,2021年全国第2。以重大疾病综合救治和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闻名海内外。树立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杭州方案”、微小切口复杂白内障手术、大肠肿瘤规范诊治及群体重度创伤救治等全国标杆,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存活率居国际领先水平;全国率先全面开展日间手术和快速康复,发起并倡导“效率医疗”发展路径,是国内效率最高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之一,也是广受认可的全国“互联网+医疗”的先行者和医疗精准帮扶的领跑者。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23年,是杭州地区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保健于一体的市属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浙江省首批通过三甲评审的四家医院之一,现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杭州市消化病医院。医院注重恶性肿瘤多学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危重孕产妇救治、健康管理等学科群建设;承担杭州市产科、骨科、重症医学、急诊、放射、超声、病理、检验、药事、护理、院内感染、门诊、临床用血、健康体检、医学研究伦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康复医学、消化内镜18个质控中心的建设工作。
医院核定床位1200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1651张,现有临床医技科室52个,省、市重点学科、专科、区域专病中心34个,拥有浙江省临床肿瘤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分子肿瘤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肺癌研究所、杭州市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杭州市肿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医院在院员工2651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人员8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卫生领军人才1名、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5名、省医坛新秀5名,省“151”人才15人、市“131”人才73人。
医学教学体系完整。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以及温州医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学医院,同时承担250余名医学本科生的理论授课、实习教学。全院共有教授13人、副教授36人,研究生导师193名、博士生导师8名,年招收研究生130余人。作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招收住培学员200余名,结业通过率96%。在省、市卫计委的统筹规划下,同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临安区人民医院等省级基地组成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联合体”。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市一集团以市一医院为核心,稳步踏上紧密型医院集团发展的新历程。2000年9月,杭州玻璃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成建制划拨市一医院,改建为杭州市老年病医院;2008年1月,与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实行一体化管理;2009年5月,与杭州市钱江新城管委会合作建设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09年12月,收购杭州市第四医院65%股权,改建为“杭州市肿瘤医院”; 2014年2月,与余杭区政府开展全新医疗合作模式,创建完整分级诊疗链;2014年4月,与杭州市五云山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2017年8月,与大江东管委会合作办医,萧山四医院更名为杭州市大江东医院,现为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11月,与富阳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医协议。
目前,市一集团各院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滨院区):承担集团内业务指导、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等任务,提供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经营协作等方面支持。
杭州市肿瘤医院(市一医院吴山院区):集肿瘤预防、早期诊断、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及转化性研究于一体的肿瘤防治中心。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市一医院钱江新城院区):以妇科学、产科学、生殖医学和产前诊断学为特色的专科医院。
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市一医院城北院区):以老年和卒中康复、呼吸支持、褥疮治疗、晚期肿瘤综合治疗、临终关怀等重点学科为特色的老年病专科医院。
杭州市五云山医院(市一医院五云山院区):结合生理、心理、道德、适应的健康四维概念,打造一个引领健康生活,支持全生命全家庭的时尚院区。
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市一医院钱塘院区):肩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内30万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和医疗急救任务,已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是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杭州康复医院(市一医院下沙院区,在建):由市一医院负责具体运营,建设成为以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康复医疗中心、康复技术雄厚、康复科研领先、有特色的国内标杆性康复医院。
集团另有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桐庐分院)、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瓶窑院区)、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富阳院区)、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建德分院)、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桐庐院区)五家全面托管单位。
医院面向国际,与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日本岐阜市民病院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与德、英、韩、以色列等国医院持续开展学术交流。
浙江省人民医院成立于1984年,目前有朝晖、望江山两个院区,以及滨江、富阳、绍兴越城三个在建院区,是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雄厚,以“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享誉省内外。医院目前开放床位3000张,在职职工3589人,其中高级职称703人,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别共建单位,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医学重点培育专科1个,省医学重点学科5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优势学科和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整形外科、头颈外科、心胸外科、肾脏病科、消化内科、急诊医学科、心血管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血液病科、眼科、骨科、乳腺外科、康复医学科等学科达到国际、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2021年门急诊量、出院量和手术量分别达220.20万人次、12.54万人次和67709人次。作为省内大型公立医院龙头之一,医院承担着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核辐射救治基地、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浙江省康复中心等19个国家和省级机构任务,同时全面托管海宁市中心医院、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天台县人民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仙居县人民医院、舟山市定海区中心医院和绍兴市越城区人民医院共8家县区级医院。
近年来,医院在省卫生健康委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承“仁爱、卓越、奉献、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和“关爱生命、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建高峰、强厚度、增体量”为一条主线,紧扣“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两个基本点,各项事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平安医院、全国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服务改善示范医院、全国管理创新医院等荣誉称号,在两轮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分别排名第33名和第43名,位列A+序列;连续两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获“患者、员工双满意度”总分全国前十、省内第一。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于1919年,是浙江省首批通过三甲医院评审的四家综合性医院之一,医疗服务辐射浙南闽北赣东3000万人口。2017年,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影响力排名均为浙江省综合性医院前三,分别位列“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排行榜第66位和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综合)第79名。此外,共有24个学科入围全国学科科技影响力百强。
医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曾培养造就了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对数视力表”和“五分记录法”发明人、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起草人缪天荣教授,与编著我国腹部外科领域较早专著并影响一代外科医生的钱礼教授等一批医学名家。目前,在岗职工5935人,其中高级职称647人、硕士生导师205人、博士生导师23人。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426人次。
医院现有南白象、公园路、城西(计划于2020年投用)三个院区,总占地面积56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4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100张。南白象院区二期——占地约65亩的“温州生命健康医学研究创新中心”项目正在立项中,将打造成为区域医学创新大中心。
医院学科设置齐全,整体综合实力突出。其中,胰腺危重病诊治、心血管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生殖医学、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急诊医学、大器官移植等多个领域在国内颇具影响力。医院的年门急诊量和开放床位数居浙江省第一。
2017年,年门急诊量达441.39万人次,出院病人16.36万人次,开展手术8.53万台次,其中四、特类手术占比为51.19%。拥有PET-CT、320排CT、容积调强直线加速器、3.0T MRI、SPECT、手术导航、回旋加速器以及生化免疫流水线、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一大批高精尖设备,为医教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实行院校合一、一体化运作管理机制,现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毕业后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近3000人、研究生近千人、办学规模在温州医科大学二级学院中居于首位。医院也是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普通外科学、重症医学),在培学员近650人。
科研工作不断取得突破。近2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国家科技部项目首席、课题负责各1项、国家自然基金64项。发表SCI论文834篇,平均影响因子2.923分。现有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1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7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12个、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专)科5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重点工程中心1个、厅局级重点实验室9个。2018年,在英国Nature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排行榜”(医疗机构)上位列全国第66位。
医院积极承担公立大医院的社会责任。全面托管文成县人民医院、永嘉县中医院、玉环县人民医院、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专科托管泰顺县人民医院和泰顺县中医院,并与贵州省荔波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开展多项慈善救助项目,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和援外、援疆、援川、援贵的任务执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息化建设走在国内医院前列,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自主研发的系统已向全国20余家医院输出,服务流程优化模式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
医院坚持民主管理人文关怀,高度注重提升职工幸福感,设立职工服务中心,并建有职工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房、乒乓球场、瑜伽室、音乐工作室,开办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在2017年度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评选中荣获薪酬福利十强。
近年来,荣获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杰出青年文明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省级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等荣誉。
新时代发展理念:传承、创新、转型、突破发展路径: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核心目标:打造群众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的三满意医院
医院愿景:创建国家区域医学中心、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座落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之滨温州,是浙江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系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院始建于1976年,前身为 “温州医学院白求恩门诊部”,1982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改建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88年同时兼挂“儿童医院”牌子。1991年在台胞何朝育先生的捐助下,新建了儿童医院大楼,同时将“儿童医院”改名为“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浙江省卫生厅授予院“浙江省立育英医院”牌子。2005年购买温州心血管病医院,挂牌为附属第二医院南浦院区。17万平米的瑶溪新院区正在兴建。
目前,医院设学院路、急诊、南浦和瑶溪(在建)四个院区,70个病区,52个临床科室,100多个专科门诊,实际开放床位约2500张,年门诊病人304万例次,年住院病人9.6万例次,年住院手术5.5万例次;员工35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65人,高级职称452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6人、浙江省“151人才计划”27人、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人、温州市“551人才计划”67人;目前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童呼吸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康复医学)、浙江省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一级学科4个专业方向(麻醉学、儿科学、骨外科学、妇产科学)、2个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扶植学科和重点专业(麻醉学、儿科学)、1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麻醉学)、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麻醉学、骨科学)、9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麻醉学、小儿外科学、儿童呼吸内科学、康复医学、显微外科学、围产医学、微创骨外科学、环境医学、老年神经病学)、6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中西医结合儿科肾病学科)、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科、颈腰椎病专科、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中医小儿厌食症专科、脊柱康复专科)、3个温州市重点实验室(麻醉学、儿科学、康复医学)、2个温州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麻醉学、骨科学)、1个温州市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11个校级研究院所(儿科学、骨科学、疼痛医学、麻醉神经内分泌、环境毒理与健康、中医肛肠病学、心血管分子药理学、妇科肿瘤学、老年神经病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和生殖生物医学研究院)。2009年4月成立“温医附二骨科医院”、“温医附二妇产医院”。
作为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本院同时承担了本硕博医学生的教学任务,研究生导师12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6名,在读本科生2617名,硕博研究生621名;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药学、中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是温州医科大学本科和硕士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实习基地;每年接受近百名澳大利亚、奥地利、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大学医学生来院实习。
医院院训:诚信、奉献、求精、创新办院目标:医、教、研并重,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地位和知晓度的医学院。
绍兴市人民医院从初创时只有26位员工的卫生院发展到今天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几代绍医人用青春和热血,用智慧和力量,造就了今天“优质医院”和“人文医院”的品牌,使她成为绍兴民众希望和重生的灯塔,成为关爱绍兴百姓生命和健康的港湾。
现今,医院占地228亩,开放床位1828张,设有32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拥有直线加速器、3.0T核磁共振仪、64排CT等大型先进设备。全院职工2347人,其中高级职称484人,博士、硕士328人。医院年门诊量180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6.5万余人次。
医疗服务医院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病人满意高于一切”的服务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放在首位。通过实施单病种路径化管理,控制医疗成本,降低百姓负担。构建了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心脏和外周血管微创技术、微创腔镜技术、危重症救治技术、内镜诊疗技术、骨运动重建和心脑疾病康复技术、影像诊断技术、致栓性疾病防治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等十大核心医疗技术,成功创建神经外科、普外科、呼吸内科等“浙东地区专病中心”,用精湛的技术和人性的服务造福绍兴民众。
不断优化护理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获多项国家、省、市级集体和个人荣誉,心胸外科获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病房,消化内科“无铃声病房”在“海峡两岸医疗品质促进交流暨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依托信息技术,积极打造“数字医院”。全力配合绍兴市医疗服务“一卡通”建设工作,自主开发和推广实施医生移动查房、护士操作平台和护士核对系统,推行输液监视系统和生命体征自动监测与无线传输,实行静脉用药集中配置,保障静脉用药安全。
科研教学医院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致力于加快学科建设、专业细化和整合步伐,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拥有省重点扶植学科3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21个。部分优势学科、关键技术和整体创新环境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近五年,实现了国家级自然基金、省部共建项目零的突破,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300余项,省级项目立项数连续几年位居省内地市级医院前列;曾获省、市成果奖励200项次,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近3000篇,SCI收录10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30余部,专利30余项。
成功创建国家级和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设22个教研室,承担17所高等医学院校14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继教项目40余项,中华医学会继教项目10余项,省级继教项目近100项,培养全日制研究生近50名。
积极开展院校合作,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浙江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浙江大学绍兴医院”,设立2个院士工作站、8个专家工作站,成功对接神经病学、肝胆外科学等12个学科,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成为协作医院,与日本福井大学附属病院、台湾义大医院和六安市人民医院等结为友好医院。医院还先后与新加坡、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德国、英国、香港等大学、医疗中心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打造“管理培训在新加坡,服务培训在台湾,技术培训在西方”的培训格局和模式。
着力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素质全面的员工队伍。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1人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荣获浙江省“五一”奖章,1人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2人获“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社会责任医院发扬“人道在心,责任在肩”的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百姓健康,医院积极参加援非、援马里医疗任务,援助新疆、青海、贵州4家医院,并帮助绍兴地区2家县级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体系。面向基层,开展“三进三送”活动,完成“一院三中心”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构建“党(团)员志工在窗口,社会志工在门诊,药企志工在诊区,医务志工在社区”的志愿服务体系,并参选卫生部“志工服务在医院”先进示范单位。
医院始终把“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痛病人之所痛”的服务理念真正体现在医院的管理思路中。通过优化门诊流程,取消集中挂号,推行预约制度,设立门诊咨询服务中心,创建无烟医院,试行住院病人床边结账制,推广自动打印系统等,追求诊疗环境“零污染”、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服务“无缝隙”,不断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
文化建设医院牢记“厚慈为医、健康为本”的院训。通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等活动,提炼医院精神理念,塑造医院形象。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服务竞赛和主题教育活动,争创省级优质医院和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构建文化长廊和去医化环境布置,使医院文化枝繁叶茂,落地生根。各系统开展的品管圈活动,着手细节,提升品质,员工职业自信更加坚定;年度职工运动会,传递友谊,传递健康,使生命变得更加灿烂;重阳节离退休职工游历活动,老友相聚,畅叙衷情,大家庭的亲情温暖人心;搭建多个沟通平台,坦诚相见,群策群力,使理解和信任渐行渐近;新职工授帽宣誓仪式,聆听教诲,许下誓言,崇高的职业情怀悄然播种……越来越多的绍医人感受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春华秋实,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管理创新提名奖、浙江省文明医院、浙江省最佳医院、浙江省医政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支援抗震救灾先进党组织、浙江省诚实守信暨行业服务质量领先单位、浙江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多人多部门获得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省市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省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医师、绍兴名医、风尚绍兴年度人物、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穿时空,喜杏林春暖,满院芬芳。待明日,聚儒医精魂,再续华章。我们将紧紧围绕“使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工作目标,牢记“厚慈为医、健康为本”的院训,发扬“人道在心、责任在肩”的医院精神,坚持“和谐、规范、创新、学术”的办院理念,秉承“给您真诚、爱心和信心”的服务宗旨,在传承中突破,在突破中发展,只争朝夕、奋勇拼搏,为把绍兴市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现代化优质人文医院,为保障人民健康事业再铸辉煌!
宁波市第一医院创建于1913年,为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3年11月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开展医学合作,医院正式挂牌为“浙江大学宁波医院”。截止目前,医院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600张,实际开放1725张;职工人数2862人(含编制外43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540人,博士及博士后71人(另有44人在读),硕士621人。2021年医院门急诊量248.3万人次,住院量99285人次。在2019年度全国2413家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82位。目前医院全面托管四家县区级医院,并对口帮扶支援三家边远地区医院。
医院神经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血液病学为浙江省医学重点扶持学科,心血管病学、泌尿外科学、呼吸病学为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为浙东区域专病中心;中医科为全国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泌尿系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血液肿瘤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为宁波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部疾病诊疗中心和心脏疾病诊疗中心为宁波市品牌学科;心身医学、胃肠病学、重症医学、超声医学、显微外科学、内分泌学、护理学为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我院同时是浙江省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宁波市泌尿系疾病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我院是宁波地区唯一一家入选国家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医院,也是宁波市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医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设有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浙江省院士工作站,挂靠4个市级慢病管理临床指导中心和10个市级质控中心。
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级冠心病介入和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中国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国家首批心衰中心示范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房颤中心、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宁波基地、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宁波分中心、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老年医学培训基地、浙江省健康实用新技术和适宜技术培育推广中心,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浙江省肺部疑难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核心层单位,检验中心通过ISO15189评审。
医院获得的主要荣誉有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优秀教学医院、浙江省卫生科教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平安医院、浙江省绿色医院、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浙江省卫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巾帼建功文明岗”、国家卫健委“保障医疗安全示范医院”、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体、宁波市文明窗口、宁波市第一批战“疫”先锋团队、宁波市红十字会先进集体、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国际交流示范基地等。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张(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