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十大医院排名-排名前十-排行榜-大众养生网

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广东佛山医院排行榜

广东佛山医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医院有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佛山市中医院、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

【展开】
  • 1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蓬莱路1号
    收录医生 698     评价 0         评级 5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是一所具有90年历史、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医院,爱婴医院,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首批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创伤救治临床基地、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华北理工大学留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全国百家改革创新医院和全国乳腺癌筛检联盟会员单位。2012年成为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合作医院。在2014年度全省130家三级医院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评价中,再次蝉联全市公立综合医院第一名,在全省医院总排名第六名的骄人成绩。

    2017年2月28日,顺德区人民政府与南方医科大学举行合作共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签约仪式,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包括附属杏坛医院、附属陈村医院)正式交由南方医科大学负责运营管理,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纳入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体系。

    医院现址座落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珠三角洲腹地——顺德,占地面积4.3万多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病房为宾馆式设计,舒适幽雅,设施齐全,设有分体空调、中央供氧、中央负压吸引、医患传呼系统,部分科室还设有家庭式病房。

    医院拥有佛山地区最先进的西门子新型炫速双源CT、128层螺旋CT、飞利浦FD-20血管造影系统、医用直线加速器(LA)、美国GE公司PET/CT 、SPECT/CT、ECT机、飞利浦新型Achieva 1.5T全身双梯度磁共振机、东芝1.5T超静音磁共振机、三维标测导航系统(CARTO 3)、实时三维彩超多台、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急诊生化分析仪、免疫发光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各种高清电子内镜、高清腹腔镜和胸腔镜、血液透析机、德国斯特拉人工心肺机、中央监护系统等设施,精良的医疗设备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医院编制床位1500张,现有员工2318人,医务人员正高职称86人,副高职称24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2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全院设职能科室20个,临床、医技科室47个(含新桂社区第二门诊部和新城区第三门诊部、体检中心)。2010年7月、2012年12月分别托管了杏坛医院、陈村医院,成立了“附属杏坛医院”、“附属陈村医院”。

    医院有“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4个(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省“十二五”中医特色专科1个(康复科);国家卫生部专科培训基地2个(内镜与微创医学中的普通外科、呼吸内科);佛山市卫计局“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培育项目”5个,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6个、医学重点专科4个、医学特色专科2个;顺德区医学重点、临床重点专科25个。顺德区卫生领域名医工作室5个,其中4个为顺德区专家工作室。

    医院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成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肾移植手术,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小儿外科和妇科,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支气管和肺疾病介入、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综合局部消融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等技术均达国内先进水平。国家级科研课题“二甲醚”取得新药证,成为广东省卫生系统二类新药开发成功的先例。肿瘤科成为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医院已开展多项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如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消融治疗、综合介入、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重症医学科成熟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提升了顺德的危重症急救水平。近年来,医院业务发展迅速,2016年门、急诊量超22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7.5万人次,住院手术1.82万例次。

    医院一直重视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荣获国家专利4项。2006年至今,科研课题通过立项56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18项;结题成果鉴定55项,均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励93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44项,区级48项;发表SCI文章95篇。2012年主编出版《输血治疗学》和《简明输血治疗》2部专著。

    医院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的办院方针,弘扬“团结、创新、优质、奉献”的医院精神,多次获得省、市文明医院等光荣称号,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顺德市十佳文明服务示范单位,2001年被评为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获顺德区第二届“金梧桐奖”、广东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贯标认证单位等荣誉,2010~201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卫生部全国百家“改革创新医院”称号。医院党委2011年被评为“佛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顺德区红旗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创先争优“南粤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医院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015年医院第三次跻身全国百强“改善服务创新医院”,被评为佛山市“最佳口碑单位”;2016年医院被评为佛山网络民意调查年度好评荣誉单位、成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

  • 2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广东省佛山市卫国路78号
    收录医生 530     评价 0         评级 5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1922年,在有着“佛山初地”之称的塔坡,医家吴满福在时人誉为“三圩之首”的塔坡普君圩京果街设馆看诊。“吴满福跌打诊所”即是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上世纪50年代,吴满福跌打诊所已发展成为集体所有的普君医院,吴满福任首任院长。1972年,当时的市政府决定让基础较好的普君医挂牌成为全民所有制的佛山市人民医院,并从其他医疗机构抽调西医骨干充实人才队伍。1978年,佛山市人民医院更名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983年,由于地、市行政区域合并,医院转归佛山市政府直接管理,更名为“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区域内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佛山市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培育建设单位以及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主力军,学科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较强。近三年,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年门诊总诊疗人次约15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约4.9万人次/年。

    医院卫国路院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医疗建筑用房5.1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32张。全院现有工作人员1777人(含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1553人,高级职称287人,博士31人,硕士245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东省名中医3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人;佛山名医4人,佛山创新领军人才3人,医学领军人才1人、佛山杰出青年医学人才6人、佛山医学骨干人才4人;多人担任国家级、省级学会/协会副主委。此外,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合作,拥有内科学、放射影像学、眼科学、麻醉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学等多个联合培养硕士点,在多个领域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拥有一批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

    医疗方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专科实力雄厚,危急重症诊疗水平处于先进行列。设临床科室47个(其中一级临床科室18个、二级临床科室29个)、医技科室15个。其中,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培育专科1个(眼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医学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耳鼻咽喉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医学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心血管内科、眼科、麻醉科、临床药学科被认定为佛山市十四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普通外科、骨科被认定为佛山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护理被认定为佛山市十四五培育医学重点专科。医院整合学科优势,成功打造多个国家级中心——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佛山市眼科精准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临床医药研究中心、佛山市企业博士后站临床综合实验室、佛山市眼科研究所、佛山市防盲办公室、佛山市低视力康复指导站、广东省红十字眼角膜捐献中心佛山工作站等也设在医院。

    医院拥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包括3.0T静音核磁共振系统、256排螺旋CT,以及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手术系统、激光扫描检眼镜系统、超声内镜系统、生化免疫流水线、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血管内准分子激光系统、心衰超滤脱水装置、高端血液净化设备等。

    教学方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单位,同时也是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承担了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300余名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接收来自省内外多所兄弟医院进修生来院进修。作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每年接收优秀博士后科研人员来院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急救技能培训中心是美国心脏协会(AHA)在佛山首家授权认证培训基地、入选为广东省卫生计生宣传示范基地。

    科研方面,十三五以来,医院在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知识产权、论文与著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共获得科研课题2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8项,市厅级项目117项,共获经费资助478.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42篇,其中SCI论文61篇,中文核心94篇,科技核心125篇。同期,获科技奖励19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区级科技进步奖10项。

    作为公立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大型公共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出色完成非典、2018年汶川大地震、2019年高明山火等多项应急救援任务;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性以及区域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对口援建、管理与技术输出、进修学习等形式,主动下沉优质资源,多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支援赤道几内亚、瓦努阿图,援疆,援藏,援四川凉山州,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援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任务,并按省委组织部、省卫健委部署,派出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新兴县人民医院。其中,帮扶双鸭山市共建眼科中心案例在2018年中国医改高峰会上被评为优秀案例。2020年2月13日,在全国战“疫”最焦灼的时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逸群率领40名医护人员组成驰援武汉医疗队,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一个新冠肺炎重症病区,与其他多家医疗机构的战友一道,奋战35个日夜,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七年蝉联佛山口碑榜公共服务榜最佳口碑单位。在2017年度广东省三级公立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患者满意度位列全省第20名、佛山地区第2名;员工满意度位列全省第2名、佛山地区第1名。在2019年三级医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住院患者满意度获得满分,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被授予“佛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以及“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抗疫特别贡献奖”。先后获评为市直管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优秀单位、广东省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全省公立医院,进入中国医疗机构品牌传播百强榜“地市/县级公立医院50强”。

    为进一步优化佛山市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要,佛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禅城区绿岛湖建设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为保障佛山乃至周边城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贡献。新院区项目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约25.26万㎡,总投资超24.7亿元,拟设置床位1200张,可满足每日1万人次的门诊量。2020年8月24日,项目正式动工,将于2024年7月份竣工交付使用。未来,医院将迎来“一院两区”双驱发展新格局。

  • 3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81号
    收录医生 578     评价 0         评级 5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81年,跨越三个世纪,院名、院址几经迭变。从昔日简陋的教会诊所、循道医院,如今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回顾百年历史,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一路坎坷颠簸、一路执着前行、一路仁爱普济……

    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4月,一位叫查尔斯·云仁(Charles.wenyon)的英国惠师礼教会传教士来到佛山,先在永兴街福音堂开办诊所,并于当年10月14日在缸瓦栏一间大货仓内创办“广济医局”。这是“佛山用西法治病之嚆矢”,是百年名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之发轫,亦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

    广济医局规模虽小,但设有门诊部、手术房、实验室、私家病房、男女专用病房、小礼拜堂等,病床达80张。

    光绪十六年(1890年), 广济医局迁至太坪坊(今上沙),并更名为“佛山西医院”。光绪二十七年(1908年),医院迁至文昌沙尾高岗墩一带,扩建成新式西医院,名“循道医院”,但医院仍在门口挂“西医院”牌。因医院大门为圆形,坊间称“圆门口医院”。1946年,医院再次更名为循道医院。

    1883年,云仁开办了“惠师礼医学堂”,首次招收7人医学班,学生需接受三年培训。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先后培养100多名医学生。

    1924年,英籍护士彭爱莲又开办了循道高级护士学校。

    1949年6月,著名热带病学家伍学宗从英美留学回国,接替英籍院长卢约翰,成为首位中国人院长。

    医院从初创时就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为宗旨,不仅传播了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规模,而且大量培养人才。中法战争期间,云仁及广济医局人员受清政府之邀,赴广西中越边境营救伤员,受到清政府嘉奖。为了培养西医人才,早在循道医院时期,医院已与北平协和医院、广州博济医院、上海医学院、汉口普爱医院、山东齐鲁医科大学、广州夏葛女子医院等海内外知名的教会医院齐名并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派送工作人员前往国内外学习深造,始终掌握着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并推动着中国医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产生的杰出医学专家有:云仁、安德(瑞典)、麦路德、马佐生、许诚恩、晏惠霖、叶腓力、彭爱莲、何霖士、卢约翰、克伯勒(越南)、区士顿、卜惠文、伍学宗、陈自强、郑漱澜等。

    1953年11月,循道医院正式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广东省粤中行署人民医院。此时医院地址仍在文昌沙,有职工165多名,病床191张,其中医生10名。伍学宗任院长。设有内、外、妇、儿、五官、X光、检验、药房等临床医技科室。1956年,更名佛山专区第一人民医院。

    伍学宗院长山东齐鲁大学七年制毕业,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后留学英美,成为英国皇家热带病学会会员。回国担任佛山循道医院院长后,以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医院管理,延续了循道医院的“救死扶伤、关爱民众”的人道主义精神。尤其是注重抓好业务技术和人才培养。对新毕业生实行24小时负责制,严格规范病历书写。同时,大量派出技术骨干赴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山东、武汉、湖南、广州等地先进医院进修。

    “文革”期间,医院发展遭受严重挫折。专家挨批,制度废弃。106位医务人员被下放到佛山市13个县的农村、工厂劳动。留下不到一半的人员艰难维持医院运作。医院缓慢前行,发展处于半停滞状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医院迎来跨越发展的春天。

    1981年,传染病专家邝启洪出任院长。他带领全院员工励精图治,恢复被废弃的各项制度,如恢复三级查房……等核心制度,鼓励开展新技术,再塑百年医院品牌。医院重现谨务实的学风、院风。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医院后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3年佛山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医院更名为佛山市人民医院;1984年3月,更名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一时期,由于专家治院,院风日正,学风日浓,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82年,外科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1988年,佛山市第一例使用精子库的人工受精婴儿在妇产科出生。次年9月,外科肾移植手术获成功。1991年,医院被评为广东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199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在城南新区兴建一座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1993年1月,新医院工程奠基。1997,一座被誉为“中国医院现代化建设起点”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在城南崛起。1998年6月,新医院全面启用,医院实现历史上第三次全面搬迁。2009年,医院建筑被评为建国60周年全国300项优秀建筑奖之一。

    气势如虹、典雅的现代化建筑楼群,人性化流程,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为百年老院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医院坚持公益性办院,在临床技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数字化医院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员工35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131人,副高职称312人,博士36人,硕士222人。开放床位2200张,临床科室58个,医技科室22个,行政科室19个。2010年门急诊诊疗人次达299万,出院人数达6.87万,住院手术达4.04万台。

    拥有256层iCT(极速CT)、PET/CT、3.0 T磁共振仪(MRI)、大口径16排螺旋CT、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Varian23EX直线加速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等先进医疗设备5000余台,医疗设备资产总值达6.5亿元。

    医院在学科建设、博士后培养、研究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临床教学、附属医院建设、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新技术开展、知识产权、论文与著作、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000年至2010年,共有114项获奖成果,其中省部级奖15项(含合作奖6项),市级一等奖14项(含合作奖1项),市级二等奖28项,市级三等奖47项(含合作奖5项)。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4456篇,编写专著79部,其中主编专著23部。目前,承担国家863课题1项,参与国家863课题6项,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

    临床上在微创、介入、器官移植等多领域技术居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曾在国内率先开展内镜(腹腔镜)手术,目前已在妇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小儿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等科广泛开展。并开设内镜培训中心,至今已为全国各地培训内镜医生1000多名,并成为卫生部妇科内镜培训基地。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超声介入、放射介入等也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内、外科共享的新技术。先后开展肾移植、肝移植、活体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手术。2011年9月,完成佛山市首例公民器官捐献并成功移植。

    先后在抗击非典、抗击手足口病、抗震救灾、抗击甲流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重要贡献。2010年,被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授牌成为佛山唯一的亚运会定点医院,并圆满完成亚运会(佛山赛区)医疗保障任务,被授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坚持“关爱民众、服务社会”的办院宗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落实“三好一满意”,对门诊流程进行改造,加速数字化建设。先后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实施住院探视制度,门诊开通预约挂号系统和114预约挂号平台,成立大型客服中心,并启动国内首个医院自助挂号、自助交费银联创新支付系统。开展电子病历无线查房等。

    斗转星移,医院130年的发展,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院址在变、规模在变、人员在变,但医院“救死扶伤、诚信关爱”的宗旨没有改变!一代又一代的市一医院人奋发进取、薪火相传,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谱写了仁爱普济、大爱无疆的动人诗篇。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办得最好的十二家专区医院之一”、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首批无烟医院”、“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单位”、“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厂务公开先进基层单位”……等荣誉。

    今天,王跃建院长提出“安全、优质、发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病人满意为标准”的管理理念,传承和弘扬百年医院“救死扶伤、诚信关爱”的文化。全院员工豪情满怀,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数字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高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运营”在某些方面取得示范效应的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目标阔步前进!

  • 4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佛山市禅城区三友南路3号
    收录医生 185     评价 0         评级 5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原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简称“佛山禅医”),1958年建院,位于珠三角腹地、广东第三大城市佛山市中心——禅城区。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佛山禅医历经数次更名,在保持以群众健康为己任初心不变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创新,现已发展为一家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通过JCI国际认证的医院,艾力彼中国非公医院竞争力排名第一,国家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佛山市“登峰计划”培育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单位。医院“诚信仁容·精进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以人为本、视病犹亲,以德为先、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得到社会民众广泛认同,世界佛光会会长星云大师为医院亲题院名“佛山禅医”。

    佛山禅医占地面积50余亩(规划用地120余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年门诊量超260万人次,年住院量近6万人次。现有员工超2600人,中、高级职称专业人才近800,其中博士、硕士学位高学历人才近200人。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禅医在规模环境、设备设施、技术与服务等方面形成良好品牌和一定的影响力。

  • 5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广海大道西16号
    收录医生 343     评价 0         评级 5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广东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三水创伤救治基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培基地协同医院、三水区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全区120急救中心;同时是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赣南医学院等多个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也是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联合培训基地,与省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开展着广泛的业务协作。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疗质量和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塑造全新品牌形象,医院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抓手,坚持“创新、创意、创智、创提、倡导服务”的理念,秉承“严谨、厚爱、奉献、创新”的医院院训,致力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准的综合性现代化医疗服务,让“员工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放心”,努力将我院打造成立足广东西部,辐射粤西粤北、西江流域乃至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区域医疗中心、质控中心、学科中心和培训中心。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全院占地面积5.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132平方米;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共有独立的临床、医技科室39个,行政、后勤科室18个。2016年,医院共有各类工作人员1233人。医院共有退休员工254名。其中,医生326名,护士541名,医技人员145名,其他221名。高级职称163人,中级职称320人,其中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47名,本科学历602名。

    医院编制病床1200张,实际开放837张,预留传染病床位60-80张及未来发展心血管、肿瘤、介入、康复专业所需增加的床位250-300张。医院拥有宝石能谱CT、16排螺旋CT、1.5T核磁共振仪、DSA、全身DR、全自动生化仪等一大批高精尖设备,设备总值20,323万元。医院总资产5.2亿元。

    2016年,医院门急诊量168.65万人次,住院手术16461例,出院患者人数4.02万,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6.78天,为2016年市内同级别医院最低。

    2017年,医院门急诊人次159.98万人次,出院人数4.20万人次。

  • 6 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佛山市南海区平洲永安中路58号
    收录医生 22     评价 0         评级 5

    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前身为广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院,是一家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省直公费医疗和南海医保定点医院。分院内设门诊部、皮肤科和住院部三个二级科室,采用全程电脑化管理,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集省医各科专家优势,整体技术力量强,诊疗水平高,尤以皮肤科、康复医学科见长。

    门诊部开设科目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体检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同时开设白癜风、荨麻疹、银屑病、皮肤癣病、色斑专科、前列腺炎专科、心内科、糖尿病专科、血液病专科、泌尿病专科、呼吸专科、肾病专科、皮肤治疗、激光美容等特色门诊,出诊专家均为广东省人民医院资深医师。体检科根据不同职业、年龄设计人性化温馨体检套餐,同时开设健康俱乐部,为广大群众健康保驾护航。门诊部设有彩色B超、X光、心电图检查、美国BECKMAN全自动系列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同时共享广东省人民医院内镜、神经电生理、MR、CT、ECT、PET、纤支镜、肺功能等检查设备。门诊开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00-晚上7:30;周六、日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住院部分综合一区、二区、平价病房等三个病区。住院部诊治工作由专科水平较强、高年资主治医师或者副主任医师负责。住院部鸟语花香,亭台楼阁,环境优美,是病人康复治疗的很好选择。病房设备齐全,设施先进,有个人套间、豪华单间和普通间,套间内配备卫生间、冷暖空调、数字电视,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周到、更人性化的服务。

    设计合理的就诊流程、完善的医院前线服务、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雄厚的医疗技术力量、温馨的随访体系以及义务的健康教育,将令您享受到广东省人民医院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预约电话:(0757)86786098(周一至周日8:00-17:00,周六、日8:00-12:00 14:00-17:00)

    (020)83882222(周一至周日7:30-22:00)

  • 7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桂丹路120号
    收录医生 7     评价 0         评级 5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建于1946年,前身为广东省立第三医院,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是南海区规模最大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是南海区三级医疗网络技术服务龙头。2021年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第六临床学院。

    医院秉承“厚德,精诚,共济,致远”的院训精神,经过76年高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成为了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具备强区域优势和影响力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2022年1月,医院整体搬迁至南海副中心狮山镇,新院区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达36.5万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多亿元,停车位近2500个。目前编制床位1516张,“十四五”规划床位2000张。设有30个职能部门,26个党支部,53个临床医技科室,38个护理单元。现有员工近2000人,其中专技人员有1800余人,高级职称300多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00多人,岭南名医2人,佛山名医5人,南海名医及学科带头人4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担任市级及以上专业委员会学术职务超200人。拥有PET-CT、256排能谱CT、3.0T核磁共振、DSA、直线加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4000余台。

    在学科建设上,医院以五大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打造急危重症学科群,不断构建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提升区域救治能力。医院成功创建佛山市首个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首家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是第一批广东省胸痛中心示范基地。获得中国卒中协会认证的“综合卒中中心”和国家卫计委脑防办认证的“高级卒中中心”,介入治疗达到国内先进三甲医院平均水平。创伤中心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单位,是佛山区级首个区域性创伤救治中心。

    医院以癌症综合防治为抓手,大力发展癌症学科群。其中肿瘤科是佛山市、南海区重点专科、省重点培育学科,佛山市科技局鼻咽癌研究中心,南海医学会鼻咽癌防治协作中心,肿瘤放射治疗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佛山市专科技术指导基地及佛山市专科人才培训基地。

    医院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妇科四级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多年来一直为全国各地培养腹腔镜技术人才。护理部为广东省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广东省老年病专科护士实践基地、广东省助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普通外科、急诊科、护理为市十四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肿瘤科、妇科、产科、泌尿外科、骨科、临床药学为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眼科为市十四五培育医学重点专科。

    2016年以来,获批国家工信部科研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项,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19项,佛山市科技局课题101项,佛山市卫健局课题12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3项。获得佛山市科技进步奖1项,南海区科技进步奖5项,连续多年被南海区授予科技先进单位奖。发表SCI论文30篇。2015年获批准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协同基地,协同专业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放射肿瘤科五个专业,已招录培训医师70人。多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合格率100%。

    2021年5月,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办医协议,倾力建设华南地区一流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打造大湾区乃至国内知名的以癌症和急危重症诊治与研究为特色的品牌医院。

    2021年11月,医院通过三甲复审,成为广东省第一家以新标准、全流程通过复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志着医院技术水平、综合管理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等跃居省内同行业先进行列。在最新公布的广东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中成绩突出,位列佛山市第2,在省内区级医院中排名第3。

    2021年12月,医院获授“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标志着医院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引进和聚焦高层次人才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医院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大型公立医院社会职能。出色完成援藏援疆扶贫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任务,赢得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目前,政府已立项确定新院区一期调整规划项目,总投资11.51亿元,将新建一栋占地约3000-3500㎡,层高约7层、总面积约20000㎡的临床实验中心,同时,建设一栋具有平急结合作用的高20-25层的综合公寓楼,含学生食堂、专家公寓、医学生宿舍、高层次人才用房、临床教室、后勤用房、配套商业、停车库等。

    未来,医院将以群众实际需求为驱动,集中全院拔尖的医疗人才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打造龙头优势学科群,延伸发展区域特色专科。一是成立南海区肿瘤防治中心及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打造区内疑难病救治中心、临床技术指导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二是打造围绕危急重症为中心的专科群,重点做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南海区应急医院;三是打造南海区高端医疗服务供给中心,提供VIP体检、高端产房、特需医疗等医疗服务;四是落实肿瘤专业院士工作室,建设南海区眼科中心、检验病理中心。医院将携手华南理工大学,围绕教学、科研、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以强化人才引进、着力建设重点实验室等为抓手,不断推进医院全方位高质量快速发展,打造区域高质量医疗新高地。

  • 8 佛山市中医院
    佛山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广东省佛山市亲仁路6号
    收录医生 463     评价 0         评级 5

    佛山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中医中药久负盛名。佛山市中医院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教、研及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大型中医医院,是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救治单位,通过了国家级高级胸痛中心和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认证;是国家级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骨伤)建设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是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佛山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急症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医院”、 广东省“中医名院”等称号。医院连续8年荣登佛山口碑榜获评“公共服务**口碑单位”,入选粤港澳大湾区**医院80强(第38名),夺得2018年度中国医疗机构互联网品牌影响力50强(第6名)。近年来,医院多级联动,致力于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体系。2019年起,医院启动了广东省首家互联网中医院的建设,成为目前省内首家试点“线上复诊、医保结算、药品配送”一体化服务的互联网医院;在佛山市率先实现医疗电子票据应用;建成了市内首家医联体智能云影像平台和住院患者医保费用自助结算的平台,为打造优质、便捷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新生态做了大量工作。
    建设中医名院,不断做强做大
    医院规模包括院本部、三水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南山医院、高明医院、三水南部中心医院、1个大型的制剂中心、1个临床医学院和互联网医院。院本部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2006年落成使用的楼高23层、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为当时国内中医医院中**的单体建筑。2010年12月,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新制剂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三水分院整合后,前后15年励精图治,发展势头喜人,医院业务量翻番,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单位”。
    医院集团目前总开放病床2757多张,2019年,年门急诊总诊疗人次超过522.44万人次,年出院近10.46万人次,年手术达6.17万多台次。院本部设有49个临床科室和10个医技科室,设有骨伤科研究所、中医药研究室、分子生物实验室,拥有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2个,各类专科专病门诊116个。医院资产约30亿,其中固定资产约17亿元,配置了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磁波刀)、256排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256排CT)、3.0T磁共振成像系统(3.0T M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清手术内窥镜等各种微创手术设备、骨科手术机器人、脊柱三维导航系统、3D打印技术、骨密度仪、重症监护系统、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等各种先进手术设备及诊断设备等总值约5亿多元。2017年医院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验医学中心获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
    医院骨伤科2012年被遴选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骨伤科、脑病科、糖尿病科、肿瘤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8个专科被评为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和建设单位,24个专科获评佛山市“十三五”重点专科称号,其中高水平重点专科12个。中国中医医院·**专科评选活动中,骨伤科、脑病科和急诊科获得“**研究型专科”称号,肝病科、内分泌科和肿瘤科获得“**临床型专科”称号;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脾胃病科和佛山市中医院高明分院骨伤科分别获得“**区县专科”称号。
    2017年7月,医院遵循“责任共担、资源共用、互补共进、合作共赢”的理念,牵头组建佛山市中医院医疗联盟。目前,联盟已发展成为拥有15省(直辖市)72家医院的共生型医学卫生健康组织。
    2019年,医院被佛山市列为“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单位,3年内获得由市财政投入的3亿元建设资金,重点提升医院软实力。
    发挥名科优势,以龙头带动全局
    李氏骨伤是国内岭南代表性流派,薪火相传至今已有六代传人,在治疗骨关节损伤及骨伤科危重、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其独特的诊疗风格和优异的疗效,在国内、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久负盛名。
    骨伤科充分发挥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优势,坚持运用正骨手法。由陈渭良教授继承创新的“正骨十四法”对关节内骨折,邻近关节骨折、骨折合并脱位及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闭合治疗,充分发挥了中医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动静结合、内外用药的长处,且具有安全简便、合并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不仅对新鲜的四肢骨折有效,还可用于陈旧性和一些关节内骨折,疗效居国内先进水平。目前骨伤科90%以上的闭合性骨关节损伤都运用中医手法整复、内外中药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18年“中医正骨疗法(佛山伤科正骨)”入选第七批广东省代表性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
    该科积极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与技术,弥补传统医学的不足,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开展骨折内外固定、肢体矫形术、关节镜、椎间孔镜,脊柱矫形手术、脊柱三维导航技术、3D打印辅助(膝、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显微外科断肢(指)再植、再造、大面积骨软组织缺损修补、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精准定位等手术,不少项目已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该科不断加大中药制剂的开发和运用,多年来先后研制了“伤科黄水”“伤科黄油”等60多个专科内外药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凸现中医疗效优势,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达90%以上。另外,该科还注重功能重建,在骨关节损伤早期和择期手术前后,将薰蒸泡洗、手法松解、体疗理疗等康复治疗尽早介入,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目前骨伤科已发展为国内较具规模和优势的中医特色专科,并形成了急救、诊疗、康复一条龙服务。全科开设17个独立核算单位,共有病床1057张,2019年出院4.06万人次,年手术3.14万台次,年门诊病人超过66.99万人次,拥有中医骨科技术26项;门诊实行24小时应诊,“十五”以来一直是国家中医管理局的重点专科,为主攻病种“肱骨髁上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路径组长单位、广东省创伤科研中心——中医骨科基地;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五个一工程”重点专科,2008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授予“中医名科”称号、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中医名科”,并被遴选为201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项目,2017年入选“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榜单,2018年9月,成为华南地区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骨伤)建设单位,2019年荣获“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创建单位”称号。专科规模、医疗技术、专科辐射能力在国内居先进水平。医院还与德国名院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欧洲专家来院驻诊;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共建骨科中心,在医教研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推动骨科临床及科研水平提升,为骨科患者乃至全国骨科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承办第27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暨佛山骨科高峰论坛;积极参与申报由北京名院牵头成立的研究项目。
    以重点学科为抓手,打造特色优势学群科
    骨伤科重点专科的建设带动了全院各科的发展,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医院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中医特色专科层出不穷。
    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科开放床位数103张,2019年门诊量8.8万人次、年出院约4064人次,为目前佛山地区**规模的脑病科,亦是国内综合实力较强、诊疗水平较高的中医脑病科之一。该科对脑卒中治疗实行“三早”法,开展脑血管病介入和神经康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以及各种神经内科疑难杂病疗效显著。2020年,开创华南首例磁波刀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症状新应用,目前已加入2项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磁波刀治疗药物难治型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
    国家级重点专科糖尿病科成立有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在国内较早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在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该科采取中药三期外敷序贯治疗消渴脱疽,疗效显著。
    肿瘤中心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核心理念,确定了以乳腺癌、肺癌、肝癌为三大优势病种。“中医药-靶向”联合防治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精准医疗创新平台为佛山市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2019年2月,该中心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列入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其余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还包括急诊科、风湿科、心病科、肝科、针灸科、推拿科、治未病中心、护理学科等,其中风湿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心病科中西医并举,在佛山地区率先开展经桡动脉途径的心脏介入手术,并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肝科以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类肝病为特色吸引大量病患;针灸科开设病床85张,对各种痛症、面瘫、偏瘫、亚健康等疗效确切,天灸治疗得到广大市民认可,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传统灸法推广基地”;推拿科是国内**的推拿科病房之一,中医特色显著,疗效独居。技术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健康管理中心与治未病中心有机结合,将中医养心、心理健康融汇起来,中医治未病健康文化推广以及健康科普宣教也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延续性护理服务和中医特色,我院开展九个专科护理门诊。2020年新开设中医治未病护理门诊,为市民、病友提供中医体质辨识、罐法、针法等47项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和治疗,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九大省市级培训基地,拥有广东省骨科、中医、糖尿病、老年、康复等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近三年共培养全国各地学员500余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小夹板固定术”和“牛角罐疗法”分别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适宜技术国际合作推广共同体推广项目和培育项目,已制作标准化操作规程,申报广东省地方标准。
    急诊科、心内科、ICU、骨科、外科、麻醉科、脑病科、检验医学中心、医学影像科等部门设立抢救危急重症病人的“绿色通道”,及“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皆以反应快速及卓有成效的抢救治疗效果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口碑。
    急诊科创新创伤急救一体化服务模式,并开展远程救护工作,足迹遍布省内外。急诊科护理组先后两次在全省青年文明号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被授予全国 “五星级青年文明号”称号;2013年急诊科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
    ICU、手术室配置有先进的层流净化系统以及各种监控仪器、抢救设备。目前ICU有监护床15张,麻醉科占地面积1.2万平方,有先进的手术室24间,为广东省首家“全国区域麻醉培训中心”,可开展各类高难度手术。2019年3月主导创立“救教坊” 系列志愿服务,旨在推广“重症前移-早期干预”理念,提高患者对重症疾病的认识,普及公众急救技能,提高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受到广大市民的喜欢。
    另外,妇科在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宫颈病、更年期疾病等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引进、运用华南首台磁波刀治疗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肌瘤),具有精准、无创、安全、高效等优势。口腔医疗中心、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近年来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加大设备投入,业务发展迅猛,在口腔颌面骨折治疗、泌尿系统、颅脑肿瘤治疗等方面,领先于同行。儿科、皮肤科、肛肠科等中医特色和优势明显,深受市民信赖。
    有序推进三大中心建设,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医院以“登峰计划”为契机,借助互联网技术,携手120指挥中心及网络医院,推进“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三大中心的建设,提升急危重病的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急救品牌。2020年9月启动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构架和相关机制,集结了10多个科室(组)的专业技术团队,高效协同地对标国家标准进行建设。开展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常态化管理,多次顺利召开胸痛中心季度医疗质量分析会、典型病历分析会、网络医院座谈会,持续改进和优化胸痛流程。推动急诊抢救室全新升级,进一步提升综合救治水平,将院前救治、院内急诊和急危重症、严重创伤救治无缝衔接,打通绿色生命通道。2019年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2020年通过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认证。
    名医辈出,科技硕果累累
    医院长期致力于打造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队伍,目前高级职称44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62人,博导9人,硕导70人。拥有一支专业技术精湛的队伍,陈渭良、钟广玲被授予全国“中医骨伤名师”称号,他们与陈志维、潘志雄、谭峰、蒋开平等6位教授同被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称号;另有广东省名中医6名, 被授予“广东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10名;佛山市名中医4名,首批佛山名医6名,全国**中医临床人才2名、省优才4名、市优才3名。
    2006年医院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主招收硕士研究生。医院自1997年底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已先后培养8位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同时,医院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多所医学院校的实习教学基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大专院校培养出一批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2017年医院作为中医住院规范化培训基地顺利通过国检。2020年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地顺利通过国审。
    实行科教兴院战略,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打造医学教育和研究高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办以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为主体,涉及针灸推拿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学科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力争将培养中医药高素质专业人才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紧密协同,为佛中医百年大计和中国医学未来发展夯筑人才基础,传承大医精诚、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
    近五年来,医院获各级科研立项484项,获资助1379.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项,省科技厅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卫生厅16项,省中医药局42项,市科技创新平台项目10项,市工程技术中心项目1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4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市禅城区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172篇,其中SCI源期刊37篇,核心期刊798篇。出版学术专著36本。获得国家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63项。负责牵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耳穴”的编写工作,参与骨伤科、整脊推拿、治未病、脑病、肿瘤、急诊等专业的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标准制定工作。
    走传承创新发展之路,打响院内制剂品牌
    佛山素有“岭南成药发祥地”之美誉,医院拥有一大批疗效确切、富有专科特色的中药制剂。2010年12月医院投资约7800万元在南海区丹灶镇的国家级工业园区建成了新的制剂中心,采用花园式的设计,符合GMP设计标准和医院制剂配制管理规范,为我院制剂配制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
    新制剂中心的配制规模、设备能力以及生产环境和设施目前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极大地提升院内制剂的生产及研发水平,配制生产的本院制剂有丸剂、散剂、膏药、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等24个剂型,共113个品种,其中纯中药制剂有19种剂型102个品种。2019年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伤科黄水、骨宝口服液、陈渭良伤科油等专科制剂,价廉质优,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2015年,医院合作建成中药煎药中心,为患者提供中药代煎及送药上门服务,2016年增设了中药饮片快递服务,2017年初开设了中药配方颗粒药房,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2017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煎药中心暨共享中药▪冯了性(佛山)智能配送中心投入使用,为目前佛山**的中药代煎配送服务中心,中心城区市民最快可在5小时内喝上代煎中药。2019年7月正式开通中药配方颗粒快递配送业务,提供门诊中药配方颗粒市内免费快递、市外到付的配送服务及中药配送服务全流程信息跟踪等,让市民少跑腿、少操心。
    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医院发展战略,在医、教、科、防、管全面规划部署,按照“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专科,推创新,兴科教,扬文化,保发展”的建设思路,承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制定以及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广东省建设卫生强省等契机,医院将主动适应医疗发展新常态,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向着“人民健康守护者,中国中医奋斗者”的愿景不断迈进。
    二〇二一年七月八日

  • 9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西路11号
    收录医生 244     评价 0         评级 5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是由佛山市政府批准的正处级建制三级妇幼卫生机构,2020年加挂“佛山市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产科医院”名称,下设副处级建制的佛山市胎儿医学研究所。通过了广东省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在2019年(最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妇产类医院第21名。
    医院始建于1951年,三易院址而逐步发展壮大。2020年底,坐落在佛山核心区域、总投资超23亿元的新城院区落成启用,正式形成了新城院区、禅城院区和城门头科研基地的“一院两区三址”发展新格局。新城院区为主要院区,是珠江西岸地区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高地和妇幼保健医教研临床研究中心,成立了妇幼保健“三大部”(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三大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儿童救治中心);禅城院区为重要院区,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普惠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医院设置床位1350张,现有员工2065人,其中博士41人、硕士348人,高级职称324人、中级职称538人。2020年分娩量1.36万人次,门急诊量207.5万人次,出院人数4万人次,住院手术量3.6万人次。
    医院设有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妇保科、儿保科、外科、内科、中医科、乳腺科、口腔科、重症医学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急诊科等20多个专科,其中妇科、产科、儿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新生儿科为广东省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妇科、产科、儿科、中医儿科是佛山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设置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佛山市)、生殖医学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妇产中心、婚前医学检查中心等。胎儿医学研究所下设三个中心:胎儿医学中心、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科研实验室。学科发展方面:产科胎儿医学技术、妇科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技术享誉海内外,围产保健、产前诊断、高危孕产妇诊治、早产儿救治、不孕不育诊治、妇科微创技术等处省内领先水平。装备3.0T磁共振、256排高速螺旋CT、超声聚焦刀、4D腔镜内镜、4D超声胎儿镜、4D乳腺超声、全自动生化免疫检验流水线等5亿多元先进设备。2019年,我院列入佛山市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单位,十大登峰重点项目进入攻坚阶段。
    医院以“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为目标,先后成为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基地、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基地,拥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7名,建立了省内一流的医学技能培训中心。与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等建立了新生儿科、儿科、胎儿医学等合作交流,与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柔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10多名专家开展多学科合作。胎儿医学研究所开展了佛山市出生队列研究等,成立了生物样本资源库。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拥有一批在国内、省内享有较高学术威望的学科带头人,如成功实施亚洲第一例开放式子宫内胎儿手术的刘正平,享誉全国的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的谢庆煌、柳晓春、郑玉华,广东省名中医高修安,高水平胃肠科专家彭翔、神经外科专家胡震,享誉一方的产科专家郭晓玲、新生儿科专家高平明、生殖医学专家马文敏、泌尿外科专家刘国庆、口腔正畸专家王丽艳、儿科专家刘志刚、乳腺外科专家朱大江、新生儿科专家戴怡蘅等。
    医院注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高品质服务,积极打造“智慧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在“丁香园”大数据评选中获得全国市级公立医院50强,“艾力彼”排行榜发布我院排行全国儿童医院、妇产医院50强,在佛山市口碑榜评选中连续7年获公共服务类“**口碑奖”。
    展望十四五,奋斗正当时。我们将继续以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承载生命的重托,把“佛山人的摇篮”打造得更有温度、更加美好;我们将持续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信息助院、文化聚院”四轮驱动战略,为建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具有国际规范的现代化医院努力奋斗!

  •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顺德区大良顺峰山金沙大道12号
    收录医生 365     评价 0         评级 5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和中西医结合优势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1980年,在香港顺德联谊总会大批港澳及海外乡亲的鼎力捐助和政府的支持下,在顺峰山麓动工兴建了新院,1983年竣工投入使用;2005年在肿瘤科的基础上成立了顺德区肿瘤诊疗中心;2009年创建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17年2月,顺德区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正式签约,将医院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直属医院体系,医院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单位”“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等荣誉称号。
    医院呈“两院区、三门诊”(顺峰总院区、新城院区和顺峰门诊、第一门诊部、第三门诊部)的格局,总院占地面积 9.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9 万平方米,设职能科室20个,临床科室27个,医技科室7个。现有职工 1204人,其中执业医师384人,护理人员495人,药剂人员83人,其他卫技人员79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职称45人、副高级职称146人、中级职称36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14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教授39人、副教授42人。
    医院配备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拥有瓦里安TrueBeam直线加速器、西门子SOMATOM Force 双源CT、MRI、DSA、SPECT、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电子胃肠镜系统、腹腔镜系统、彩超、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荧光定量PCR、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临床和科研设备。我院是全国较早开发和使用CT技术的县(区)级医院。
    医院获批成为国家级第三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粤港澳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顺德分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引入了“湘湖五经配伍针推”和“南少林骨伤”两个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基地及多个国家级、省级专业技术团队。
    医院2019年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验收。拥有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 2 个(肿瘤科,骨伤科),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3个(脾胃病科、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学),佛山市卫健局“国家级中医药局级医学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中医肿瘤科),佛山市卫健局“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中医骨伤科),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 2个(肿瘤科、骨伤科),佛山市“十三五”医学特色专科 1 个(消化内科),顺德区医学重点专科8个[肿瘤科、中医骨伤科、中药药剂(临床药学)、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脑病科],顺德区临床重点专科4个(呼吸内科、泌尿外科、治未病科、康复科)。其中肿瘤诊疗中心(肿瘤科)对鼻咽癌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是顺德地区一个颇具规模的肿瘤疾病防治基地,并于2020年4月成为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结直肠癌筛查基地,同年8月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广东省第一批县级癌症防治中心。
    医院不断加强“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内涵建设,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队伍建设、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药药事管理、中医护理、中医文化、医院服务等方面得到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科技兴院,服务为本。医院不但逐步改善硬件设施,更注重服务的软件建设,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同时,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全方位、多元化的优质服务,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两个效益不断提高。
    往后的发展中,医院将按“政府办、大学管”的模式,全面做好与大学体系的各项工作对接。以优质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原则,按照顺德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倚靠大学强大的资源优势,力争近几年内培育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5个,建设中医药人才教育实践基地1个,特需服务诊疗区1个,逐渐使医院发展成为品质高、管理精、服务优的全国知名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广东省中医康复标杆医院。

相关医院

专家推荐

  • 李秀莲

    李秀莲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 卢秀英

    卢秀英 危重病的救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 席时华

    席时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 李晶

    李晶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 热西提

    热西提 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推荐问答

乳房整形手术该怎么选择

乳房整形手术需要根据自身的乳房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整形手术。如果是乳房发育不良,乳房比较小、乳房出现萎缩等原因造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假体隆胸手术和胶原蛋白隆胸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是先天性乳头内陷,就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哺乳工作,患者可以采取乳头内陷矫正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隆胸的办法都有什么

隆胸的办法多数可以选择注射隆胸或是通过假体隆胸的方式整形。注射隆胸都是包括玻尿酸隆胸和胶原蛋白隆胸等,可以使肌肤看起来更加的美观,改善自身胸部偏小,还有利于身材变得更加的协调。假体隆胸可以选择硅胶填充或是膨体填充,可以使局部看起来更加的自然和立体,提升身材美观。

嘟嘟唇多久自然变软

嘟嘟唇,即通过注射填充物来增加唇部丰满度的美容手术,其自然变软的过程因个体差异和注射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手术后的初期,唇部可能会有轻微的肿胀和硬化感,这是因为身体正在适应新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在几周到一个月内,肿胀会逐渐消退,唇部会开始变得柔软自然。完全自然变软可能需要数月的时间,因为身体需要完全吸收和适应填充物。在此期间,避免过度按摩或触碰注射区域,以免影响恢复过程。每个人的恢复速度不同,因此,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忧,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

肉毒素中毒后啥时最重

肉毒素中毒,也称为肉毒杆菌中毒,是一种由肉毒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引起的严重食物中毒。中毒症状通常在摄入受污染食物后6小时至2天内开始出现,但最长可能延迟至一周。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视力模糊、吞咽困难、肌肉无力和呼吸困难。中毒的严重程度在症状开始后的24至72小时内达到峰值,此时患者可能会经历呼吸衰竭,这是最危险和最严重的阶段。如果不及时得到医疗干预,可能会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丰胸的方法有哪些呢

丰胸的方法主要有注射玻尿酸和自体脂肪填充,另外也可以通过注射胶原蛋白隆胸,还可以采取硅胶或者膨体等假体植入的方式达到丰胸的效果。每一个人的胸部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平时做丰胸的时候,采取的方式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做完丰胸手术之后一定要注意多加休息,尽量不要做一些剧烈的运动锻炼,避免影响恢复。

炒货店在减肥期间可以吃哪些炒货?

在减肥期间,炒货店中可以选择一些低脂肪、低热量的炒货作为零食。例如,炒黑豆、炒绿豆、炒薏米等,这些炒货富含蛋白质和纤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同时热量相对较低。此外,炒杏仁、炒核桃等坚果类炒货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含有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对心脏有益,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因为坚果热量较高。避免选择油炸或高糖的炒货,如炒花生、炒腰果等,这些食物热量较高,不利于减肥。总之,选择炒货时,应注重营养均衡,适量食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