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 |
肾
|
肾内科
|
1.尿素是人体蛋白质分解的代谢产物,此外氨在肝脏尿素循环中也能合成尿素。人体内90%以上的尿素通过肾脏排泄,尿中尿素氮排出量与摄人蛋白质量、体内组织分解速度及肾功能有密切相关.在排除膳食蛋白质影响后,如测定尿素氮浓度高于正常,表示体内组织蛋白分解增强;如低于正常,表示肾功能障碍或肝实质性病变。临床检测尿尿素氮主要用于肾功能评价,计算清除率及营养学评价。
2.尿尿素氮增高见于:甲亢、高热、使用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手术后严重感染等。
3.尿尿素氮减少见于:消耗性疾病恢复期、严重肝实质性病变、肾功能衰竭及蛋白质营养不良等。
|
维生素B1 |
足部
周围神经系统
|
心血管内科
血液科
|
维生素B1(VitB1,VB1)测定对脚气病有诊断意义。升高见于口服或非口服B1制剂过量时。降低见于脚气病,Wernicke脑病(脑性脚气病综合征),潜在性B1缺乏状态。
|
尿β2微球蛋白 |
肾
|
|
在临床尿检查中,尿β2微球蛋白对于肾病检测意义重大。如果尿β2-微球蛋白排出增高,则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
|
粪便气味 |
胃
肠
其他
|
消化内科
肛肠外科
|
粪便特殊气味的检查,可以帮助初步诊断消化系疾病。当胰腺疾病,肠道吸收不良,消化道大出血,结肠(直肠)癌溃烂时,粪便有腐败亚臭味。阿米巴肠炎粪便有鱼腥臭味。当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由于脂肪酸分解及糖的发酵而产生酸臭味。
|
尿葡萄糖 |
胰腺
|
|
尿糖(GLU)测定对糖尿病有诊断价值。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尿内排出量<2.8mmol/24h用普通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
|
尿酮体 |
胰腺
|
|
尿酮体(KET)检查可了解体内酮体含量,阳性见于可出现酮血症。
|
结肠造影 |
肠
|
|
结肠造影法能确切地判断病变的浸润范围,能恰当判断病变的治愈和缓解,减少漏诊率,是诊断早期结肠癌十分灵敏方法。
|
粪便显微镜检查 |
胃
肠
|
消化内科
肛肠外科
|
粪便显微镜检查用于检查各种有形成分,如细胞、寄生虫、结晶、细菌、真菌。是利用显微镜对人体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细胞和人体组织等进行分析判断,可辅助诊断人体疾病。
|
尿蛋白定量 |
肾
|
肾内科
体检保健科
|
正常情况下,人尿液中可排出很微量的蛋白质,用通常的常规方法如尿蛋白定性实验不能够检测到,需要通过生化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尿蛋白排出量过多表明肾脏功能有问题,可参考尿常规检查部分。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
抗利尿激素 |
颅脑
|
肾内科
|
抗利尿激素测定对尿液浓缩和稀释相关疾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升高见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体液容量减少,某些肿瘤、颅脑损伤、过多注射利尿激素,应激情况等。减低 见于尿崩症、肾病综合征、烦躁多饮综合征,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体液容量增加等。
|
淋巴显像 |
淋巴
|
|
淋巴显像可显示淋巴系统的解剖分布,且简便快速,安全无创。不仅可提供淋巴系统结构变化的信息,更能动态显示淋巴回流功能,因而在鉴别淋巴水肿及疗效监测上具有独特价值。
|
脑脊液β2微球蛋白 |
颅脑
|
|
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是脑脊液的一种检查方法,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增高见于近端肾小管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病、脏器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艾滋病等。尿β2微球蛋白增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Fanconi综合征、Wilson病、镉金属中毒,以及摄入庆大霉素、硝苯地平(心痛定)、妥布霉素等药物。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
ASO试验 |
全身
|
|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可检测出近期被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过,并用以辅助诊断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病患。
|
尿碘 |
甲状腺
|
肾内科
急诊科
老年科
|
检测尿碘是缺碘的一个重要又简便的判定指标。减低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呆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增高见于高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以及服用碘剂(如长期服用乙胺碘呋酮等)过量者。
|
肺弥散功能 |
肺
|
呼吸内科
心胸外科
|
弥散功能是换气功能中的一项测定指标,用于评价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的疗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准碳酸氢盐 |
血液血管
|
呼吸内科
|
标准碳酸氢盐(SB)是判断代谢改变的良好指标。增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如肾上腺功能亢进,缺钾等。减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腹泻等。
|
12小时尿细胞计数 |
肾
|
肾内科
泌尿外科
|
12小时尿细胞计数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检查。尿路感染及前列腺炎等往往白细胞显著增多;肾炎时往往红细胞和管型有显著增多。如发现白细胞远较红细胞显著增多且白细胞数超过100万时,则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可借此与慢性肾炎或高血压性肾病作鉴别。
|
必需氨基酸 |
血液血管
|
内科
中西医结合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其检查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身体有清晰的认识,一旦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
肾小球滤过分数 |
肾
|
肾内科
|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
肺内分流量 |
肺
|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胸外科
血管外科
|
肺内分流量(Qsp,Qs/Qt)用于了解生理分流量,协助心肺疾病的诊断和评价。增加:见于右至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不张与肺萎陷、肺部感染、肺泡出血、肺水肿、ARDS等。
|
乳酸(LA) |
血液血管
|
血液科
|
乳酸(LA)是脑脊液的一种检查方法。增高见于脑缺血、缺氧,颅脑损伤,颅高压综合征,惊厥,颅内出血,脑脓肿,多发性硬化症,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病毒性脑膜炎不增高。
|
尿丙酮 |
胰腺
肾
|
|
尿丙酮增高或阳性见于糖尿病,妊娠呕吐,长期饥饿等。肾衰时,血酮体明显升高,但尿酮可阴性。
|
T3抑制试验 |
甲状腺
|
内分泌科
|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抑制试验方法用于对摄碘率高的病人作鉴别诊断。本试验主要用于诊断不典型甲亢和T3型甲亢,也可做为判断长期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停药后是否易于复发的指标。
|
FLA-ABS试验 |
血液血管
|
皮肤科
皮肤性病
|
对于畏寒、发热等此外尚可发生神经炎、关节炎、淋巴结炎、鼻炎、虹膜睫状体炎、睾丸附睾炎、胫骨骨膜炎、肾炎以及肝脾肿大等多种组织器官症状的人群有重要作用。
|
脑脊液乳酸 |
血液血管
|
血液科
|
乳酸(LA)是脑脊液的一种检查方法。增高见于脑缺血、缺氧,颅脑损伤,颅高压综合征,惊厥,颅内出血,脑脓肿,多发性硬化症,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病毒性脑膜炎不增高。
|
12小时尿沉渣计数 |
肾
|
肾内科
泌尿外科
|
12小时尿沉渣计数可用以了解肾脏损害及尿路疾患的程度和病情的演变情况。异常结果为尿中细胞和管型可不同程度地增高,红细胞可达1500万-4000万个,管型可达5万-1000万个,白细胞可达200万-5000万个。红细胞或管型增加明显,多见于肾炎。肾盂肾炎及其他尿路感染以白细胞增多为主。
|
普鲁卡因皮试 |
其他
|
血液科
|
普鲁卡因注射前需进行皮内试验防止注射时出现过敏反应。阳性:注射后15-30min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硬肝大于1cm);台皮肤出现皮疹、发痒、皮炎、结合膜炎、口腔炎、喉头水肿、恶心、头晕、心悸甚至血压下降,严重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昏迷、发绀、呼吸困难,乃至惊厥死亡。
|
尿谷草转氨酶 |
肾
|
肾内科
体检保健科
|
用于肝炎、胰石症、肾小球肾炎、肾肿瘤的诊断
|
可的松水试验 |
颅脑
肾上腺
|
肾内科
妇产科
男科
|
可的松水试验对排尿障碍有诊断意义。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由于发生水利尿障碍,因此在2小时内甚至5小时内都不能把所饮的水量排光。此时,可的松水试验,则尿量大增,每分钟最高排尿量可恢复或接近正常。
|
肺上皮细胞通透性 |
肺
|
呼吸内科
心胸外科
|
肺上皮细胞通透性(LEP)测定用于了解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的通透能力。适应于肺毛细血管膜功能的研究。肺泡上皮受损时,清除曲线呈双相指数曲线,清除时间加速。
|
气体分布 |
肺
|
呼吸内科
|
气体分布测定主要用于了解通气分布情况。气体分布异常可在无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出现,故是较敏感的通气功能测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