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B超 |
前列腺
|
|
前列腺B超检查用于测定前列腺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可用于诊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结石、钙化等症以及前列腺脓肿、囊肿及慢性前列腺炎,也可用于探测前列腺尿道合金支架管的位置。适应于怀疑患有前列腺增疾病的病人,也常用于健康男性的体检。
|
尿β2微球蛋白 |
肾
|
|
在临床尿检查中,尿β2微球蛋白对于肾病检测意义重大。如果尿β2-微球蛋白排出增高,则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
|
尿沉渣 |
肾
|
|
尿沉渣试验可了解尿液中的有形状成分的情况,对肾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
尿葡萄糖 |
胰腺
|
|
尿糖(GLU)测定对糖尿病有诊断价值。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尿内排出量<2.8mmol/24h用普通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
|
一般摄片检查 |
全身
|
|
摄片能够观察肺部、胸膜、纵隔及心脏、大血管病变、四肢骨骼骨折和关节脱位、可用于四肢软组织、食管及胃肠道的不透光异物的诊断、腹部平片可以瞭解胃肠道穿孔后有无气腹存在,有无肠梗阻。
|
RBC |
血液血管
|
血液科
|
RBC测定可了解机体氧气运输的情况。
|
尿比重 |
肾
输尿管
|
|
1.高比重尿:可见于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等尿少时;也可见于尿中含葡萄糖和碘造影剂时。
2.低比重尿:经常排出比重近于1.010(于肾小球滤液比重接近)的尿称为等渗尿,主要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导致远端肾单位浓缩功能严重障碍的疾病。有助于对糖尿病和尿崩症这两种多尿疾病的鉴别。尿崩症时,尿量极大,比重很低,几乎近于1;而糖尿病时,尿中含有大量葡萄糖,比重增高。
|
尿细菌培养 |
肾
输尿管
|
肾内科
|
尿液培养检查的意义在于监测人体泌尿系统(包括肾、膀胱、尿道)是否健康、无菌。<1×105菌落/L: 污染尿。<1×105-<1×106菌落/L:可疑尿路感染。>1×106菌落/L: 尿路感染。
|
尿三杯试验 |
肾
盆腔
|
|
1.第一球尿液红细胞增多,提示出血部位多在尿道或膀胱颈。如第一杯弥散脓液,则为急性尿道炎。如第一杯有脓丝,则为亚急性或慢性尿道炎。
2.第三杯尿液红细胞增多,提示出血部位多在膀胱三角区或后尿道。如第三杯有弥散脓液,则为前列腺炎、精囊炎。
3.如三杯红细胞均增多,则提示出血部位可能是来自膀胱颈以上病变(肾脏或输尿管)。膀胱肿瘤也可呈全程血尿。
4.如第一杯有脓丝、第三杯有弥散脓液,则为尿道炎、前列腺炎和精囊炎。
|
尿蛋白定量 |
肾
|
肾内科
体检保健科
|
正常情况下,人尿液中可排出很微量的蛋白质,用通常的常规方法如尿蛋白定性实验不能够检测到,需要通过生化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尿蛋白排出量过多表明肾脏功能有问题,可参考尿常规检查部分。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
催乳素 |
颅脑
|
妇科
|
泌乳素可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对女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泌乳素偏高的话可以引起月经不调、溢乳、.骨质减少及有较高泌乳素时可出现视觉障碍、神经系统疾患,垂体功能减退、脑出血、脑脊液体鼻溢等疾病。
|
尿管型 |
肾
输尿管
|
肾内科
肿瘤科
|
尿管型检查可发现尿中是否出现管型,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需要检测的人群为肾病肾炎患者。
|
卵磷脂小体 |
前列腺
|
男科
|
卵磷脂小体的减少很可能是前列腺炎(由于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类)的表现,当卵磷脂小体少于正常值的50%时,对诊断前列腺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判断是不是前列腺炎,在前列腺液中除了检查卵磷脂,还需检查白细胞的数量。
|
尿液病原体 |
肾
输尿管
|
|
尿液病原体检查是检查尿液中存在的病原体种类和数量,确定是否为尿路感染及其感染的性质。当清洁中段尿菌数超过100000个/ml,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
尿结晶 |
肾
输尿管
|
肾内科
肝炎
肝病
|
尿结晶检查可发现尿液中是否存在结晶的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
尿α1微球蛋白 |
肾
全身
|
|
尿α1-微球蛋白(α1-MG)可作为发现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升高见于肾盂肾炎、失钾型肾炎、肾血管性疾病、骨髓瘤、重金属中毒等。降低见于结合血清α1-微球蛋白降低,提示重度肝损害,见于肝病患者。
|
尿免疫球蛋白 |
肾
|
肾内科
肝炎
肝病
|
尿免疫球蛋白测定,对观察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变程度和预后有一定价值;对诊断尿路感染及泌尿道疾病也有参考价值。升高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出现IgM表示病情严重,预后差。尿中IgA增加,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尿中IgG增加,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某些高血压、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等。
|
尿酮体试验 |
盆腔
|
|
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1)糖尿病:由于利用葡萄糖的功能减退,脂肪大量被氧化,产生过多酮体而形成酮尿,一旦有酮尿出现,即应考虑到酮症酸中毒,并可能是发生酮中毒性昏迷的前兆。如患者已服用降糖灵,其血糖已正常却仍有酮尿时,可能为血糖不高性酮症,降糖灵药物具有抑制细胞呼吸的作用。 (2)非糖尿病性酮尿:婴儿或儿童可因发热、严重呕吐、腹泻、不能进食等因素出现酮尿;妊娠妇女可因严重的妊娠反应、妊娠呕吐、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出现酮尿。长期禁食的病人,或者饮食中缺乏糖类或脂肪摄入过多等,尿酮体也可呈阳性反应。
|
尿亚硝酸盐 |
肾
盆腔
|
|
尿亚硝酸盐阳性结果常见于:由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其阳性率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由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等细菌引起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尿亚硝酸盐试验阴性时并不表示没有细菌感染,只是由于某些不具备还原硝酸盐能力的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不能显示阳性,这类细菌有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或尿液在膀胱中未能潴留4小时以上。
|
尿钙 |
颈部
其他
|
肾内科
体检保健科
|
尿钙测定可了解24h尿液中钙的浓度。尿钙的变化可反映血钙的变化,但尿钙值变化很大,钙、蛋白质的摄入和磷的排出可影响钙的排出,尿磷高则尿钙低。
|
尿沉渣上皮细胞 |
肾
输尿管
|
男科
急诊科
|
尿沉渣上皮细胞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诊断意义。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处有病变时,尿中也全出现相应的上皮细胞增多。男性尿中偶尔见到前列腺细胞。
|
垂体后叶素试验 |
颅脑
|
内科
内分泌科
|
垂体后叶素检查可用于尿崩症的诊断。如为尿崩症对本试验起反应,尿量迅速显著减少,尿比重增高达1.015以上,烦渴缓解,自觉舒适。但也有少数尿崩症对此无反应。精神性多饮多尿症,尿量可减少。但烦渴、多饮依旧,自觉更不适。遗传性肾原性尿崩症则无反应或反应极微。
|
尿草酸盐 |
全身
|
|
尿草酸盐的测定对原发性高草酸血症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高草酸血症,草酸盐中毒,糖尿病,肝硬变,维生素B6缺乏,结节病,胰源性腹泻,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胆道疾患,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等。降低见于急慢性肾衰竭。
|
一小时尿沉渣计数 |
肾
|
|
尿路感染及前列腺炎等往往白细胞显著增多;肾炎时往往红细胞和管型有显著增多。如发现白细胞远较红细胞显著增多且白细胞数超过100万时,则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可借此与慢性肾炎或高血压性肾病作鉴别。
|
尿锌 |
肾
|
|
体内的锌至少以二种途径发挥作用:一是参于构成结合酶。已确认以锌为辅因子的酶约百余种;二是与其他物质,尤其是生物膜中蛋白质结合存在,以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
尿失禁诱发试验 |
膀胱
|
肾内科
体检保健科
|
尿失禁诱发试验是一项用于检查尿液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正常排尿时腹压增高,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三者协调同步进行,完成排尿动作,将尿液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骶髓,但受大脑皮层与脑干的控制,中枢传入传出神经受损或功能障碍时,排尿功能发生异常,则导致尿失禁或尿潴留。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