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原因
肠球菌原归属于链球菌科、链球菌属,又称为D群链球菌或粪链球菌,为革兰阳性菌。根据DNA同源性分析,现已将其另列一属即肠球菌属,主要包括粪肠球菌(E.faecaL,又称粪链球菌)和类粪肠球菌(E.faecium,又称尿链球菌),并以前者致病多见。肠球菌一般不溶血,肠球菌耐盐、耐热,能在含6%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在62℃高温下也能生存30min。肠球菌为人类消化道正常菌群,口咽部也能培养到粪肠球菌,致病力弱,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侵入人体组织内可引起相应感染。寄生于口咽部的肠球菌若被误吸入呼吸道,特别是鼻饲营养及机械通气等治疗时,则可能引起肠球菌肺炎。其中,粪肠球菌致病的机会显著高于类粪肠球菌。侵入性操作和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与肠球菌的感染密切相关。
2、发病机制
肠球菌以往被认为是低毒力的微生物,很少引起致命的感染。近十多年以来,肠球菌引起严重感染,并有较高病死率的报道不断增多。肠球菌感染的显著特点是院内感染的比例增加,尤多见于那些有基础疾病如大手术后、免疫抑制、器官移植及心、肺、肝、肾疾病的患者。以往肺外感染报道较多,但近几年来肺部感染发病率报道逐渐增多。
少数患者可合并肠球菌败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呼吸频率>30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
肠球菌肺炎在细菌性肺炎类型中非常少见,其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菌所致肺炎无太大区别,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脓痰,胸痛,气急等,体征为肺炎之实变体征,少数患者可合并肠球菌败血症,出现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危重,可导致死亡,主要见于院内感染患者,X线胸片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或大叶性密度增高影,外周血象检查示白细胞多升高,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时血细菌培养可阳性。
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有心血管、肺疾病、糖尿病、酗酒、肝硬化和免疫抑制者(如HIV感染、肾功能衰竭、器官移植患者等)可以注射肺炎疫苗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预防肺炎的有效途径
外周血象检查示白细胞多升高,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时血细菌培养可阳性。
X线胸片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或大叶性密度增高影。
肠球菌肺炎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果。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肠球菌的耐药率极高,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常耐药。可选用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红霉素或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氟哇诺酮类、第二、三代头抱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厄他培南,可联合大环内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