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肺及肺系 > 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

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简介

相关问答

  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BLAG)于1977年由Saldana等提出,是一种类似Wegener肉芽肿及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的疾病,其病变存在于皮肤及呼吸道,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脂膜炎。

【详情】

01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的病因不明。病理检查可见肺泡结构消失,其内有边界不清的肉芽肿,血管炎以血管为中心和侵入血管的细胞浸润性损害为主,浸润细胞有正常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异形淋巴细胞样及浆细胞样细胞、网状内皮细胞,异形细胞的形态呈有丝分裂,与淋巴增生性疾病相同,偶见大的淋巴细胞。部分小血管可因淋巴细胞浸润后阻塞而引起肺局部栓塞和坏死,但此类情况很少见。

02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可阻塞血管造成炎症、梗死和坏死,湿疹性皮炎,肝、脾大,在各受累器官中可见到含有色素脂类的组织细胞形成的肉芽肿。本病主要并发症见于各种脏器化脓性感染,如腹腔脓肿、肝脓肿、脑膜炎,严重者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皮肤脏器化脓性感染,伴肝脾肿大者,粒细胞增多,NBT功能降低。

03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病人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初期有全身乏力不适,继而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咯血较其他肉芽肿性疾病罕见。胸片中80%病人肺部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结节样阴影,约20%病人胸片为孤立性结节或浸润性病灶,部分病人可见空洞改变;病人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升高,个别病人血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抗体类型与Wegener肉芽肿类似,属于C-ANCA。

04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应该如何预防

  在治疗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3点预防病情加重:

  1、年龄>60岁及肾功能中度以上受损者,环磷酰胺剂量降至25mg/d

  2、如血白细胞总数

  3、皮质激素开始用量要大,维持使用时可换用常效制剂或日间高低剂量交替使用

05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患者血沉(ESR)升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升高,个别病人血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抗体类型与Wegener肉芽肿类似,属于C-ANCA。

  胸片中80%病人肺部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结节样阴影,约20%病人胸片为孤立性结节或浸润性病灶,部分病人可见空洞改变。组织学上对本病有诊断价值。真皮呈楔形、斑片状或血管周围浸润。较大损害浸润可占据整个真皮。浸润可累及表皮伴炎症细胞亲表皮性。损害进展时,可发生表皮坏死及糜烂。真皮血管可见纤维蛋白沉积,偶可见淋巴细胞性血管炎。真皮浸润细胞由淋巴细胞、嗜酸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较大的单核细胞构成。可见非典型性大或小的淋巴样细胞,占浸润细胞的50%以上。组织学上损害可分为A型和B型两型。

06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如:

  1、豆豉: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豆豉中含有的细菌,能产生大量b族维生素,有助于人体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

  2、萝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钙、磷、铁等。应常吃生萝卜。

07西医治疗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的常规方法

  肺良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和肉芽肿病(BLAG)的治疗与其他肉芽肿性疾病类似,即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所不同的是通过此类治疗,病人可获得一次性痊愈而且不需要反复治疗,据报告有一组病人经治疗痊愈后随诊11~24年均正常存活且疾病再未发作。

  一、对症治疗

  BLAG病人的对症治疗常常是针对其合并症的处理,例如咯血、感染、咳嗽、呼吸困难等。

  1、咯血:BLAG病人咯血较少见,一般属于中、小量的咯血,临床可以应用酚磺乙胺1.5~2.0g氨甲苯酸0.3~0.6g/d、氨甲环酸1.0~2.0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也可肌内注射卡巴克洛20mg/d及K族维生素,严重病人可静滴和(或)肌注巴曲酶1~4U/d,一般无需应用脑垂体后叶素及输新鲜全血;自然,在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时上述治疗疗效更佳。

  2、肺部感染:BLAG病人合并肺部感染者常见,尤其是在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和激素时,有些病人即因感染出现症状而入院。入院时感染多为社会获得性,随着针对BLAG治疗的应用,感染则逐渐转为院内获得性的细菌或真菌感染,感染的治疗应遵循梯级用药的原则,在病原菌未明时,应选择广谱抗生素,一旦确定了病原菌,则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

  二、针对性治疗

  BLAG的针对性治疗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起初根据肺间质疾病的治疗经验,单纯应用泼尼松等激素治疗,病情也能获得缓解但不能痊愈,且易反复,副作用多。后根据其病理特点,用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如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定为BLAG的基本治疗。目前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点。

  1、轻、中度病人单独口服细胞免疫抑制剂即可,主要是烷化剂。

  (1)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商品名:瘤可宁(LEUKERAN)本品对淋巴组织有较高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使用方法:口服:3~6mg/d,早饭前1h或晚饭后2h服用,持续服用至疗效出现后1周开始减量,这一过程约需要1~3个月,总量为350~500mg。

  (2)硫唑嘌呤(Azathiopurine)通常不作为首选药物,在病人不能耐受苯丁酸氮芥或单用皮质激素无法控制时使用。用法:口服:1~4mg/d,总量100mg,连用1~3个月后改维持量0.5~2mg/d,维持治疗6~12个月。

  2、中、重度病人需免疫抑制剂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常用组合为环磷酰胺泼尼松。

  (1)环磷酰胺:口服:1~2mg/(kg·d),最大5mg/(kg·d),应用3~6个月。病人缓解后仍应维持治疗至满1年,剂量递减,每2~3个月减25mg。

  (2)泼尼松:口服:1mg/(kg·d),最大量:80mg/d,见效后则应逐月递减,至6个月时降至10mg/d。

  (3)维持治疗:对环磷酰胺不耐受的病人维持治疗可改为硫唑嘌呤[2mg/(kg·d)]泼尼松(5~10mg/d)维持应用6~12个月。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