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原因
FLC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生率存在着两半球间的差异,提示可能有种族或环境因素的作用。FLC不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硬变背景。主要发生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男女之比为1∶1.07,大致相近,可见年龄、性别分布与良性肿瘤相似。有学者认为FLC由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转变而来;另有学者则认为FLC来源于上皮细胞的增殖,继之纤维生长导致纤维板层形成及细胞癌变。
2、发病机制
FLC多发生于无硬变的肝脏,肿瘤大多位于左肝叶,常为单个,瘤界清晰,边缘呈扇形,质地硬,剖面见纤维间隔横贯瘤体;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巢团状,部分呈相互吻合的瘤细胞索,周围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呈板层样包绕,瘤细胞较大,呈立方或多角形,胞浆丰富,呈强嗜酸性,核仁明显,瘤组织内血窦丰富。
肝癌可因肿瘤发展、坏死软化而自行破裂,也可因外力、腹内压增高(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或在体检后发生破裂。当肝癌破裂后,病人有剧烈腹痛、腹胀、出冷汗,严重时可发生休克。肝癌小破裂而致的小量内出血,往往可被大网膜粘着而自行止血,3~5天后症状即能自行缓解。
1、肝性脑病
占肝癌死亡原因的34.9%,通常为肝癌终未期的并发症,这是由于肝癌或同时合并的肝硬化导致肝实质的严重广泛破坏所致。损害肝脏有药物、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大量利尿药的应用或放腹水等常为诱发肝性脑病因素。
2、消化道出血
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1%。大多数因肝硬化或癌栓导致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病人常因出血性体克或诱发肝性脑病而死亡,此外晚期肝癌病人亦可因胃肠道粘膜糜烂、溃疡加上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广泛渗血等。
FLC常发生于5~3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偶见于中老年,但笔者报道3例FLC病人中仅1例在35岁以下,平均年龄45.6岁,男女发生率大致相同,腹部不适,腹痛,腹胀,乏力,厌食,体重减轻是常见主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触及腹块,黄疸较少见,上述症状和体征在诊断前平均11个月即已出现,比一般肝细胞癌早2.8个月。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3、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预防脑肿瘤可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一、肝功能检查:如ALT,AKP及血清胆红素可有轻度到中度升高;少数FLC患者(10%)血清AFP升高,约14%的患者HBsAg阳性。
二、一些肿瘤标志物常有助于诊断:如血清不饱和维生素B12结合力,维生素B12浓度及血浆神经紧张素(neurotensin),CEA等常升高,由于FLC缺乏临床特征且须鉴别的肝脏肿瘤甚多。
三、FLC的病理诊断
1、H-E染色可见瘤细胞浆内有丰富的强嗜酸性颗粒。
2、胶原纤维和纤维母细胞平行排行呈板层状包绕巢状,索状或片状分布的瘤细胞群。
四、平片:可见肿瘤内有钙化灶。
五、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内有均质和纤维化的特点,均质的强回声团块和由钙化导致的强回声后方影是其典型特征。
六、CT增强扫描:显示纤维层癌密度显著增强。
七、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血管团,着色显著,在毛细血管期常可见间隔。
八、核素显像示放射性缺损。
1、平衡饮食:肝纤维板层癌病人消耗较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营养。衡量病人的营养状况的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能否维持体重。而要使体重能维持正常的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保持平衡膳食,要求病人还应多食新鲜蔬菜,而且一半应是绿叶蔬菜。
2、脂肪与蛋白质:高脂肪饮食会影响和加重病情,而低脂肪饮食可以减轻肝癌病人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肝癌患者食欲差,进食量少,如果没有足够量的平衡膳食,必须提高膳食的热量和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脂肪、甜食,如蜂蜜、蜂王浆。蔗糖以及植物油、奶油等。肝癌病人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尤其是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蛋类、豆类、奶类等,以防止白蛋白减少。但是在肝癌晚期,肝功能不好时,要控制蛋白质的摄人,以免过多进食蛋白质诱发肝性脑病。
3、维生素:维生素A、C、E、K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抗肿瘤作用。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所以肝癌病人者应多吃动物肝脏、胡萝卜、菜花、黄花莱、白菜、无花果、大枣等。同时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萝卜、南瓜、竹笋、芦笋、苹果、乌梅、猕猴桃等。
4、无机盐:即矿物质。营养学家把无机盐分为两类:常量元素,如钙、钠、钾、磷、铁等;微量元素,如硒、锌、碘、铜、锰、锗等。科学家发现,硒、镁、铜、镁、铁等矿物质具有抗癌作用。肝癌患者应多吃含有抗癌作用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大蒜、香菇、芦笋、玉米、海藻、海带、紫菜、蛤、海鱼、蛋黄、糙米、豆类、全麦面、坚果、南瓜、大白莱、大头菜和动物的肝、肾以及人参、枸杞子、山药、灵芝等。
5、肝癌病人多有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故应进食易消化食物:如酸梅汤、鲜橘汁、果汁、姜糖水、面条汤、新鲜小米粥等,以助消化而止痛,进食切勿过凉、过热、过饱。肝癌病人常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宜食开胃降逆的清淡食物,如杏仁露、藕粉、玉米糊、金橘饼、山渣糕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忌食重油肥腻。
6、肝癌术后患者多因伤及气血而致全身乏力、四肢酸软、纳差自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可食用鲫鱼汤、乌鸡汤、人参茶、桂圆、银耳、甲鱼,忌食坚硬生冷食物。
7、肝癌晚期病人多处于全身衰竭状态,进食困难,应以扶正为主:除增加营养外,常用西洋参或白人参泡水饮以增强其各脏器功能。
1、治疗
FLC患者因肿瘤多位于左肝且瘤界清、患者年轻、无肝硬变史,首选治疗可行半肝切除术。如肿瘤巨大超过半肝,亦可行肝脏左或右叶切除术。FLC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63%。对姑息性切除者可辅以放疗或化疗;对肝肿瘤无法切除而尚无肝外转移者。可采取先行肝动脉结扎、插管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切除的“二步”方案;亦可行肝移植术。而FLC是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唯一效果较好者;亦可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以缩小肿瘤和缓解症状。由于FLC患者肿瘤切除后复发较晚且生长缓慢.对复发肿瘤可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灶或肝外转移灶。因FLC细胞可分泌维生素B12结合蛋白及神经紧张素。故此两项指标可用于术后监测肿瘤的消长。
2、预后
一般临床期的肝细胞肝癌的中位生存期6个月,而FLC即可达32~68个月.总5年生存率为36%.远较肝细胞肝癌预后佳.其主要原因是FLC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及手术切除率高,即使肿瘤无法切除且有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亦较长,平均为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