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原因
BG的病因在伴有哮喘的患者中可能与寄生在支气管的某些曲霉菌产生免疫反应有关,无哮喘患者可能与吸入未知抗原引起的高敏反应有关。
2、发病机制
病理表现的突出特征为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非干酪性肉芽肿。早期细支气管黏膜被组织细胞代替,随后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分布于细支气管内,并将其破坏。在哮喘组,病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非哮喘组病灶中多为浆细胞。特殊染色发现肉芽肿内有真菌菌丝。邻近肉芽肿的肺动脉和静脉有血管炎的表现,但与WG不同,无血管中心破坏。支气管可见扩张,腔内有坚韧的灰褐色分层物质,镜下可见黏液、坏死上皮、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Charcot-Ley-den结晶,并可发现真菌菌丝。支气管周围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纤维化。少数患者有支气管黏膜下坏死性肉芽肿结节,并可破坏气管软骨。
并发肺不张多见。肺不张系指一个或多个肺段或肺叶的容量或含气量减少,由于肺泡内气体吸收,肺不张通常伴有受累区域的透光度降低,邻近结构(支气管,肺血管、肺间质)向不张区域聚集,有时可见肺泡腔实变,其他肺组织代偿性气肿。肺小叶、段(偶为肺叶)之间的侧支气体交通可使完全阻塞的区域仍可有一定程度的透光。
大多数患者有哮喘,哮喘组患者一般年轻时发病,大部分属特异性体质,常有哮喘家族史,起病较急,常有发热,咳嗽,痰多为黏液脓性,有时可见棕黄色黏液栓痰,部分患者有气短及胸痛,无哮喘组患者,起病年龄较大,平均50岁,症状较轻,有轻咳,乏力,上呼吸道感染等,没有肺外血管炎的表现,少数甚至无症状。
1、病因未明,因此尚须探讨有效预防措施,但治疗上目前肾上腺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在不影响治疗的同时减少剂量可以大大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的一类甾体化合物,主要功能是调节动物体内的水盐代谢和糖代谢
2、糖尿病患者可能用激素而加重,应慎用
1、血液学检查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常超过5×109/L。
2、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血沉也可增高。
3、痰培养50%可发现曲霉菌生长。
4、皮肤免疫学试验曲菌属混合提取液皮试,90%的活动性患者在数min内出现阳性的风团和潮红反应,血清学检查IgE水平常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
5、X线胸片常显示为浸润性阴影,单发或多发结节和肺不张。
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新鲜水果、蔬菜的特性
1、收获后的水果、蔬菜,仍然是有生命的活体,其生命活动主要是靠分解体内的营养成分来维持的,并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它不同于没有生命活力的加工食品。
2、新鲜水果、蔬菜含水量达80~95%,只要降低5%的含水量,就会失去光泽、出现皱折、质量变次、商品价值降低。
3、富含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素,很容易受到微生物作用而发生腐烂变质。
4、组织疏松、柔软,不耐碰撞、挤压,一旦损伤,极易发生腐烂。
1、治疗
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可缓解哮喘发作和曲菌对肺实质的浸润破坏。泼尼松0.5~1mg/(kg·d),每天一次口服,连服2周后改为隔天服用,并根据病情逐渐减量,持续3个月。随诊2年,每半年摄胸片复查一次。激素无效者,可采用硫唑嘌呤治疗。支气管扩张剂和化痰剂可促使痰栓或脓痰尽快排出。休息、增加营养和有规律的锻炼可增强对曲菌的抵抗力。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两性霉素B静脉给药,起始剂量为0.1mg/kg,可逐渐增加至0.5~1mg/kg,溶于5%葡萄糖250~500ml中,于4~6h内缓慢避光滴注,每天或隔天给药,本药副作用较多,需监测肝肾功能。氟康唑400mg/d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最近国外报道,对诊断不明的肺内结节患者,可进行开胸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后可手术切除病灶。
2、预后
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