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哮喘的诱因分为高分子量的生物学物质和低分子量的化学物质两种,其中大多数为职业性致喘物,少数是刺激物。目前已经记录在册的致喘因子有250余种,仍有许多可疑因子尚待确定。
1、植物类
谷尘、面粉、大豆、蓖麻子、咖啡豆、茶叶、烟叶、植物胶、棉籽、亚麻子等。
2、动物身体成分及其排泄物
实验室动物、鸟、蛋、牛奶、蟹、虾等。
3、昆虫
家庭尘螨、谷螨、禽螨、蚕、蟑螂、蜜蜂等。
4、酶
木瓜蛋白酶、舒替兰酶、胰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真菌淀粉酶等。
5、植物胶
阿拉伯胶、黄蓍胶、卡拉牙胶等。
6、异氰酸酯类
如甲苯二异氰酸脂(TDI)、亚甲二苯基二异氰酸脂、己二异氰酸酯等。
7、苯酐类
如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三苯六羧酐等。
8、药物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螺旋霉素、四环素、哌嗪枸橼酸盐等。
9、木尘
如桃花心木、雪松、枫树、橡树等木材的木尘。
10、金属
如铂、镍、铬、钴等。
其中1~5为高分子量生物学物质,6~11为低分子量化合物。目前我国职业性哮喘规定的范围为异氰酸酯类、苯酐类、胺类、铂复合盐和剑麻5类。根据致喘因子的差异可将职业性哮喘分为高分子量变应原型和低分子量变应原型。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又可分为免疫介导型与非免疫介导型。免疫介导型患者的发病有潜伏期,它又可分为IgE介导型与非IgE介导型两种,其中前者多由高分子量变应原和少数低分子量变应原诱发,后者仅见于低分子量变应原诱发的职业性哮喘。非免疫介导型患者哮喘发作无潜伏期,其气道的炎症可由致喘物直接刺激作用引起,也可通过致喘物的药理作用刺激肥大细胞、平滑肌细胞或神经纤维等而间接引起。
目前发现,从事与高分子量变应原相关工业的职业性哮喘从业人员一般具有特应性(atopy)体质,研究表明与患者的基因有关。这些人群接触致喘物后较易发生哮喘,变应原物质容易进入体内,B淋巴细胞反应性异常增高,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特异性IgE从而形成致敏状态,当职业性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极易诱发变态反应和哮喘的发作。
职业性哮喘症状的发生与工作环境有密切关系。职业性哮喘是指由于接触职业环境中的致喘物质后引起的哮喘。此病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黏液痰栓塞等最常见的并发症。
典型的职业性哮喘表现为工作期间或工作后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或伴有鼻炎、结膜炎等症状,症状的发生与工作环境有密切关系。由高分子量职业性致喘物诱发的速发性哮喘反应,表现为患者进入工作环境即出现哮喘症状,离开现场后症状迅速缓解,具有接触工作环境-哮喘发作-脱离工作环境-哮喘缓解-再接触再发作特点。由低分子量致喘物诱发的职业性哮喘则表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哮喘症状出现在下班后某段时间,因而易被人们忽视或误诊。
对于职业性哮喘患者的预防,重在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在肺功能正常和致病因素明确的情况下,及时脱离原工作环境可以完全康复影响职业性哮喘患者预后因素很多,包括接触时间、起病年龄、特应性体质程度、肺功能损害程度和气道反应性高低等当患者出现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并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其它并发症时,则预后不良
对哮喘者进行职业性病因评价十分重要。判断病因需要依靠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指标如下。
1、疾病历史
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其职业的关系。使用问卷调查是最基本的调查工具与方法,适用于流行病学及个体调查,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典型的职业性哮喘历史是工作时哮喘恶化,周末及假期症状好转或改善。但并非所有病例都具有典型历史,不少人由于工作外的许多因素,如在其他环境中接触香烟、油烟、杀虫药等刺激物或经冷空气、运动等影响,也能使其哮喘发作,从而使发作失去了规律性。也有某些人由于属迟发性哮喘,而经常于家中或夜间发作。
2、肺功能实验
肺功能指标表现可逆性气道阻塞,可用舒喘灵吸入试验来证明。患者哮喘发作时下降的FEV1值可由于吸入受体激动剂而增加15%以上。气道高反应性可用乙酰胆碱或组胺激发实验来证实。以上指标均属于哮喘的标志,并非职业性哮喘所特有。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工人换班后缺少气道高反应性,即使有主观症状,也难以判定存在职业性哮喘。
3、最大呼气流速(PEF)的监测
训练工人使用简易最大呼气流速计,并每天记录,进行连续的、包括工作日及节假日的观察,至少3周,借此可发现职业环境与肺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并判定可疑职业性变应原。近年来的研究证明,PEF检测对于确定职业性哮喘是有用的,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可达81%~89%及74%~89%。
4、免疫学试验
主要指抗原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异常,包括抗原皮肤试验(A-ST)、特异性IgE、IgG(S-IgE、S-IgG)抗体测定、抗原刺激组胺释放试验、特异性单核细胞衍生组胺释放因子(HRF)测定等,主要用于证实对职业物质的过敏。该种检查手段使用方便,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S-IgE对铂复合盐、TDIPA、酶洗剂、谷物、木尘等哮喘的阳性率可达50%~100%,并与其他指标如S-IgG4、A-ST等相一致。抗原特异性抗体检查的阳性率不仅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况,也取决于使用抗原的纯度、效价以及测试方法等因素。
5、抗原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A-BPT)
目前在确定职业性哮喘的病因诊断方面A-BPT被普遍认为是“金标准”。该试验可在室内或工作环境中进行,第1小时设10~15分钟,第2小时每30分钟观测1次,之后,每1小时/次,应观测至少8小时。气道对变应原的反应的典型形式为即刻反应、迟发性反应及双向反应。
6、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呼出气中NO的含量,可以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评价气道炎症的方法。对可疑红刺柏诱发的职业性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试验前和试验中间,测定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呼出气中NO的含量。BPT6小时和24小时后哮喘病人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和FEV1的下降相关,但呼气中NO的量和肺功能之间无相关关系。
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富含各种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青菜、花菜、白菜等。多补充维生素可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患者可以常喝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对哮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要避开过敏原,可以换个工作,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甜过咸的食物。如含糖量较高的糖果、巧克力跟一些膨化食品。
职业性哮喘的治疗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症状,恢复正常的气道反应性,防止气道出现不可逆改变。一旦确诊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脱离易致敏环境。避免与致敏原接触是治疗职业性哮喘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反复暴露于致敏环境会加剧气道炎症。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防治气道炎症,使用时间可长达半年,气道炎症消除愈早,发生不可逆改变的可能性愈小。有时联合应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吸入色甘酸可预防某些致敏原诱发的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