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全腹 >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简介

相关问答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的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黏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详情】

01放射性肠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般认为,短波长和高频率的X线或γ射线照射有足够能量使吸收射线的组织产生离子化,后者产生带电荷的分子或原子,进而引起活细胞的损伤。过去使用的千伏X线外照射常损伤皮肤,而近代使用的高能射线虽损伤皮肤较轻,但是损伤肠道的危险性有所增加。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到,放射性肠炎,尤其是结肠和直肠损伤,是严重的并发症。

  1、照射剂量、时间

  盆腔区放疗4~4.5周照射量低于4200~4500rad时,发病率逐步上升;如再加大照射剂量,发病率迅速增加。一般估计,在5周内照射量超过5000rad时,发病率约为8℅。

  2、肠道的不同部位对照射的敏感性不同

  肠道耐受性依次为:直肠>小肠、结肠>胃。

  3、肠道的不同部位活动度不同

  由于末端回肠和远端结肠比较固定,较易受照射的损害。炎症或术后粘连使肠半固定,限制了肠段的活动,使该肠段单位面积的照射量增加,发病率增高。

  4、子宫切除

  子宫全切后,直肠所受的照射量高于未切除者。

  5、其他基础病变

  动脉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患者原先已有血管病变,照射后更易引起胃肠道损害。

02放射性肠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放射性肠炎引致的并发症主要有肠狭窄、肠梗阻、慢性放射性肠粘连,其中肠狭窄常发生不全性、甚至完全性肠梗阻。大剂量照射所致小肠或结、直肠可出现溃疡甚至穿孔,从而导致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回乙结肠瘘、胃肠道溃疡和穿孔。已有大量的数据表明人接受放射线可以致癌,实际上可将其描述为一把“双刃剑”,因其既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又可以诱发恶性肿瘤。因此放射性肠炎可并发或诱发结、直肠癌等。

03放射性肠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一般照射总剂量在3000rad以下者很少发生放射性肠炎。腹腔内放疗总量超过4000rad时发生症状,若达7000rad以上则发病率高达36%。症状可出现在治疗早期,疗程结束后不久或治疗后数月至数年。

  一、早期症状

  由于神经系统对放射线的反应,早期即可出现胃肠道的症状。一般多出现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恶心、呕吐、腹泻、排出黏液或血样便。累及直肠者伴有里急后重。持久便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便秘少见。偶有低热。痉挛性腹痛则提示小肠受累,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水肿、充血,严重者可有糜烂或溃疡。

  二、晚期症状

  急性期的症状迁延不愈或直至放疗结束6个月至数年后始有显著症状者,均提示病变延续,终将发展引起纤维化或狭窄。此期内的症状,早的可在放疗后半年,晚的可在10年后甚至30年后才发生,多与肠壁血管炎以及后续病变有关。

  1、结肠、直肠炎:常出现于照射后6~18个月。症状有腹泻、便血、黏液便和里急后重、大便变细和进行性便秘或出现腹痛者提示肠道发生狭窄。严重的病损与邻近脏器形成瘘管,如直肠阴道瘘,粪便从阴道排出;直肠小肠瘘可出现食糜混于粪便中排出,也可因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腹腔或盆腔脓肿。由于肠道的狭窄和肠袢缠绕可发生肠梗阻。

  2、小肠炎:小肠受到放射线严重损伤时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血样腹泻。但晚期表现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伴有间歇性腹痛、脂肪泻、消瘦、乏力、贫血等。

04放射性肠炎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放射性肠炎需在宫颈癌镭疗时,镭置器应充分固定,避免移位,勿向阴道后壁倾倒,外照射时盆腔二照射间距不少于4~6cm,镭疗次数由3~4次转为2次为佳,有采用后装治疗机,设计特制直甩撑开器,可使直肠前壁和阴道容器分离1.5厘米,以减少直肠射线的照射量,有放射性直肠炎表现者应暂停放疗并行其他治疗

  据报道在放射治疗前给予某些药物如硫氢基化合物能增加受辐射动物的生存率,但对人类目前尚无有实用价值的预防剂,有文献报告,去除谷胶乳蛋白乳糖的要素饮食可缓解病人的症状,增加体重,提高病人对放射的耐受性,避免致死性或严重的过量的辐射惟一的有效办法是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严禁超越最大允许量,另外,采取小剂量多次照射的办法,可能减少放射性肠炎的发生

05放射性肠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放射性肠炎的检查包括直肠指诊、内镜检查及X线检查,具体如下:

  1、直肠指诊

  放射性肠炎的早期或损伤较轻者指诊可无特殊发现。也可只有肛门括约肌痉挛和触痛。有的直肠前壁可有水肿、增厚、变硬、指套染血。有时可触及溃疡、狭窄或瘘道,有3%严重直肠损害者形成直肠阴道瘘。同时做阴道检查可助于诊断。

  2、内镜检查

  在开始的数周内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颗粒样改变和脆性增加,触及易出血,直肠前壁为甚。以后有增厚、变硬及特征性的毛细血管扩张、溃疡和肠腔狭窄。溃疡可呈斑片状或钻孔样,其形成大小不等,常位于宫颈水平面的直肠前壁。直肠的狭窄多位于肛缘上方8~12cm处。有些结肠病变酷似溃疡性结肠炎。增厚变硬的黏膜和环状狭窄的肠段或边缘坚硬的钻孔样溃疡,如周围行细血管扩张不显,均可被误为癌肿。做组织活检可有助诊断,但慎防穿破。

  3、X线检查

  肠道钡剂检查有助于病损范围与性质的确定。但征象无特异性。钡剂灌肠示结肠黏膜呈细小的锯齿样边缘,皱襞不规则,肠壁僵硬或痉挛。有时可见肠段狭窄、溃疡和瘘管形成。少数溃疡边缘的黏膜可隆起,其X线征酷似癌肿,其鉴别点是病变段与正常肠段间逐渐移行而无截然的分界线,与癌肿不同。乙状结肠位置较低并折叠成角。钡剂检查小肠,可见病变常以回肠末端为主。充钡时,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因粘连而牵拉成角,形成芒刺样阴影,肠壁增厚、肠曲间距增宽。也可见肠腔结节样充盈缺损,与炎性肠病相似。排空时小肠正常羽毛状黏膜纹消失。

06放射性肠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放射性肠炎患者除了一般治疗外,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具体如下。

  1、藕花生煲骨头汤:先将骨头汤烧开去血水,再加清水,放入骨头、及其他材料。大火烧开,放小火炖2、3个小时即可。

  2、乌鸡汤:乌鸡1只(约800克)、红枣4粒、枸杞子20粒左右、花期参片十几片、参须几条。乌鸡洗干净后切去鸡头和屁股;红枣4粒,枸杞子20粒左右,花期参片十几片,参须几条;乌鸡斩成6块,生姜一块拍扁;把所有材料放进锅里,加足清水,大火煮开10分钟后小火煮1个半小时,放盐调味就可以啦。

  3、山栗子粥:栗子(鲜)60克,粳米60克,山药(干)30克,枣(干)20克,姜4克。将栗子去皮与淮山(山药)、生姜、红枣、粳米一起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

  4、参芪薏苡仁粥:薏米60克,党参12克,枣(干)20克,黄芪20克。把党参、黄芪、红枣、粳米洗净,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5、丁香酸梅汤:乌梅256克,山楂4克,陈皮2克,丁香1克,白砂糖1280克,桂皮6克。将乌梅,山楂洗净后,逐个拍破,同陈皮、桂皮、丁香一道装入纱布袋中扎口。备清水约11公升,把药包投入水中,用旺火烧沸再转用小火熬约30分钟,除去药包,静置沉淀,滤出汤汁,加入白砂糖即可饮用。

07西医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常规方法

  减少放射性肠炎的一般治疗方法有,应用抗生素、服用阿司匹林抑制黏膜分泌前列腺素、中和胰腺分泌液和在放疗期间应用要素饮食等。正确掌握照射剂量和技术,照射时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使小肠离开盆腔,是防止肠管放射线损伤的最可靠方法。

  外科医师应与放疗科医师通力合作,减少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暴露。预计术后要作放疗的病人,外科医师应设法避免小肠坠入盆腔。行直肠切除术时,应将盆腔底部封闭。放疗医师则应把治疗用射线集中在肿瘤区和附近可能有肿瘤侵犯的部位,以减少其他组织受照射。放疗中,让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可以减少小肠在盆腔部位受照射,或在放疗前设法充盈膀胱,或用多个固定的或旋转的照射野,或分成多次高能放疗,对于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均有益处。

  1、非手术治疗

  在急性放射反应期,减少10%剂量即可明显减轻病人症状。治疗轻度腹泻和结、直肠炎引起的不适,可用镇静药、解痉药,辅以温水坐浴,供给充分营养等,同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饮食以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多食少餐为原则,注意观察全身情况的变化。如水泻难以控制,胆盐吸收不良可能是其原因,这种情况下应用消胆胺(4~12g/d)可有明显效果。有些早期反应明显的病人(尤其是儿童)采用不含麸质、牛乳蛋白和乳糖的要素饮食可有益处。有继发性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胃肠外营养。

  目前,对严重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晚期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仍是较棘手的问题,治疗包括对症处理和营养支持。全胃肠外营养可供给充分能量,使胃肠道休息和促进损伤的愈合,是严重放射性肠炎的首选措施,在部分患者还可促进内瘘自行闭合。但长期的TPN可致肠黏膜萎缩,血液及组织中谷氨酰胺水平降低,细菌易位加重。试验显示,含谷氨酰胺二肽的TPN对小肠黏膜有良好的营养作用,谷氨酰胺可能通过促进绒毛腺细胞的有丝分裂,加速损伤黏膜的愈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增强TPN提供较完善营养,使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通过改善损伤肠黏膜的形态结构,可提高小肠对谷氨酰胺的摄取率及对其合成和利用产生有益的影响,达到减少细菌易位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2、局部处理

  对放射性直肠炎可用类固醇激素作保留灌肠,也可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或用它的主要成分5-氨基柳酸(5-ASA)作灌肠,5-ASA灌肠的效果比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好。有的病人有直肠出血,一般不严重,大多因粪便刺激脆弱的肠黏膜引起。小出血常可在内镜下用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烧灼止血。Saclarides等人报道用4%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灌肠对16例由于放射性直肠炎引起的顽固性直肠出血进行治疗,75%的病人在一次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余病人在2~4次灌肠后停止出血。出血量大且经上述处理出血不止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直接结扎出血部位血管。对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近年来有报道采用高压氧治疗而取得良好疗效。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放射性肠炎引起的肠穿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结直肠出血、肠梗阻、肠狭窄、直肠溃疡、直肠坏死、直肠阴道瘘和直肠膀胱瘘等。

  对放射性肠炎引起的肠管急性穿孔和腹腔脓肿的病人应及时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在大多数情况下,病变周围肠管水肿明显不宜行一期肠吻合术。此时,安全可靠的方法是先行肠造口术,同时充分引流腹腔内脓液。

  关于有症状的肠狭窄和瘘的处理方法是:对低位疼痛性肛门直肠狭窄,可先用手法扩张,常可使症状明显改善。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轻度部分性梗阻,经口服石蜡油软化大便或灌肠后可暂时缓解。由狭窄发展至明显肠梗阻时,不论其部位在小肠或大肠,都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作狭窄肠段切除术和结肠造口粪流改道术。肠切除的范围应稍广,距病变肠管6~10cm。因狭窄附近外观正常的肠管实际已遭受放射线损伤,就近作肠吻合术后容易发生肠瘘。狭窄处应作仔细检查,以排除癌肿。远侧结肠狭窄伴广泛性黏膜糜烂时,应作靠近肝曲的横结肠造口术,有较好疗效,而且如果以后需作直肠切除和拖出手术,也可提供较长的游离肠段。为使失功能肠段内的病变痊愈,不宜在6~12个月内关闭肠造口。

  内瘘形成的时间一般是在放疗完成18个月以后,最常见的是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和回乙结肠瘘,可伴直肠出血和会阴部糜烂,病人很痛苦,常需外科处理。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