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肛肠息肉的病因,这种疾病的病因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是在临床上,这种因素并不是非常常见,当然,这只是相对来说,事实上,遗传的因素导致的肛肠息肉的患者也是不少的,下面,就导致肛肠息肉的具体原因总结如下:
一、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结肠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二、炎症刺激
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三、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四、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生活不规律,也可导致体液酸化,引起肠道细胞突变,增生等。
五、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结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肛肠息肉除了其临床表现外,还可引起其他疾病。本病易并发大量便血、肠狭窄、肠穿孔、中毒性肠扩张等,应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肛肠息肉的临床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1、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肛肠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较低,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2、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3、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下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肛肠息肉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肛肠息肉疾病大多数息肉都是隐蔽生长的,且一般症状不明显,如果在某个器官脏器的息肉应该首选内窥镜检查,如肠镜、宫腔镜等,其次可选择彩超、CT等。
肛肠息肉患者的自我调养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改善局部不良环境的刺激,同时也为治疗及康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缓解期时,注意肛门部的清洁卫生,应经常用温盐水坐浴泡洗肛门,亦可选用明矾水外洗,或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局部,要想减轻肛肠息肉症状至少每晚清洗一次,既可清理局部卫生,又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西医治疗中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高频电凝灼除法和活检钳除法取代。
4、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5、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6、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7、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8、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9、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手术对人身体本身伤害很大,在酸性体质环境下伤口愈合慢,患者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根除肠息肉,肠息肉会癌变,只有真正通过改善自身的体液,才能真正的根除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