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一般由于应用含砷药物剂量过大所致,也可由于误食含砷的毒鼠、灭螺、杀虫药,以及被此类杀虫药刚喷洒过的瓜果和蔬菜,毒死的禽、畜肉类等。三氧化二砷(又称砒霜,红、白信石等)为我国北方农村常用的拌种、杀灭害虫药,毒性很大,其纯品外观和食盐、糖、面粉、石膏等相似,可因误食、误用引起中毒。亦有因饮食被三氧化二砷污染的井水和食物而发生中毒者。母亲中毒可导致胎儿及乳儿中毒。
周围神经炎在多数情况下并发感染或炎症,又被称之为周围神经病。该病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包括颅神经及脊神经),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范围内的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多发性或单一性,对称性或非对称性,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口服急性砷中毒早期常见消化道症状,如口及咽喉部有干,痛,烧灼,紧缩感,声嘶,恶心,呕吐,咽下困难,腹痛和腹泻等,呕吐物先是胃内容物及米泔水样,继之混有血液,粘液和胆汁,有时杂有未吸收的砷化物小块;呕吐物可有蒜样气味,重症极似霍乱,开始排大量水样粪便,以后变为血性,或为米泔水样混有血丝,很快发生脱水,酸中毒以至休克,同时可有头痛,眩晕,烦躁,谵妄,中毒性心肌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少数有鼻衄及皮肤出血,严重病儿可于中毒后24小时至数日发生呼吸,循环,肝,肾等功能衰竭及中枢神经病变,出现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危重征象,少数病人可在中毒后20分钟至48小时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而胃肠道症状并不显著,病儿可有血卟啉病发作,尿卟胆原强阳性。
砷化氢中毒常有溶血现象,亚急性中毒时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四肢感觉异常,先是疼痛,麻木,继而无力,衰弱,直至完全麻痹或不全麻痹,出现腕垂,足垂及腱反射消失等;或有咽下困难,发音及呼吸障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时发生皮肤潮红或红斑,慢性中毒患者多表现为衰弱,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尚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红细胞和骨髓细胞生成障碍,脱发,口炎,鼻炎,鼻中隔溃疡,穿孔,皮肤色素沉着,可有剥脱性皮炎,手掌及足趾皮肤过度角化,指甲失去光泽和平整状态,变薄且脆,出现白色横纹,并有肝脏及心肌损害,中毒患者发砷,尿砷和指(趾)甲砷含量增高,口服大量砷的病儿,在作腹部X线检查时,可发现其胃肠道中有X线不能穿透的物质。
应注意对长期接触砷类物质的作业人员的保护
1、砷中毒通常是通过消化道摄入的,所以注意一下平时的饮食,避免接触这些重金属物质是预防中毒的根本方法
2、饮食方面多避免损害肝脏等食物,可清淡饮食,多食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及抗氧化的食物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悲观情绪多鼓励患者,给予其信心
根据较长期间密切接触砷化物的职业史,出现皮炎,皮肤过度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发砷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具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发砷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
1、砷中毒后宜喝绿豆汤。
2、常饮食中,海藻、干贝、虾等海产品中,砷含量也较高,所以,饮食中对海鲜产品应有所控制,如果吃了大量海鲜,就尽量不要再喝果汁。
经口急性中毒,立即进行催吐,用微温水或生理盐水、1%硫代硫酸钠溶液等洗胃(虽已口服超过6小时或已呕吐,仍应小心地洗胃。)以后给服新鲜配制的氢氧化铁解毒剂(12%硫酸亚铁溶液与20%氧化镁混悬液,在用前等量混合配制,用时摇匀),使与砷结合成不溶性的砷酸铁,每5~10分钟服一匙,直至呕吐,停止给药。如无此药,可给活性炭悬液、牛乳或蛋清水等,再用硫酸钠或硫酸镁导泻。必要时应用血液透析。同时迅速选用特效解毒剂,如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磺酸钠、二疏基丙醇及青酶胺等(剂量及用法同汞中毒)。静脉补液促进毒物排泄并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对胃肠道症状,神经炎,惊厥以及肝、肾损害等,都应给予对症治疗。如有严重溶血,可以换血。腹部及肌肉剧烈疼痛时,可用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注。
慢性中毒可给青酶胺治疗。用药前收集24小时尿作尿砷定量,若>66.5μmol(50μg),可连续用药5日,10日后依尿砷下降<66.5μmo1/24小时(50μg/24小时)的快慢,再给1~2个5日疗程。也可给予10%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每日1次,每次10~20mg/kg。其他为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