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认为这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
炎性肠病的并发症主要有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
1、儿童IBD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除常见的胃肠道表现外,常有明显的肠外表现如关节炎、生长迟缓、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贫血、神经性厌食等,尤其生长迟缓是生长期儿童的最独特的症状,常在婴儿期就已出现。溃疡性结肠炎,大多数UC起病隐匿,或轻度腹泻,便血,仅见大便潜血。约30%患儿症状明显,起病较急,多见婴幼儿,腹泻可达10-30次/d,呈血便或黏液血便、脓血便,侵犯直肠者有里急后重。痉挛性腹痛常于便前、便时发生,便后缓解。左下腹触痛明显,可有肌紧张或触及硬管状结肠。
2、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贫血;病情严重则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亦是小儿UC最早期临床表现。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炎、关节痛、虹膜睫状体炎、肝大等。
3、分型:按临床经过分为初发型急性暴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暴发型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可伴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级及相互转化。
4、病变范围:分为直肠炎、直-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全结肠炎。
5、病变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期、缓解期。
6、小儿全结肠炎约占62%。
7、常见的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狭窄、肠穿孔、脓毒败血症及中毒性巨结肠。
1、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是病因不明的病,那怎么预防呢?所谓病因不明我们是指导致他发病确实的机制不清楚但是有一些现象大家还是知道的,比如一些感染、免疫机制异常,甚至和遗传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是典型的遗传病,什么样的人得这样的病,通过遗传基因或者通过特殊的检查还是会有一些线索的但是这个东西现在只是研究阶段,并没有完全的用于临床但是在大医院里,搞专科的医院,像我们医院现在也开始做一些相应的检测,对于鉴别、诊断还是很有意义的
2、至于说到怎么样预防,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然病因机制都不很明确,从预防上来讲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只能说一旦出现了这个问题,早一点去看病,早一点明确诊断,早一点治疗这是最重要的
3、至于饮食上怎么注意,凡是胃肠道有病的这些病人,其实都是大同小异,治疗原则、饮食上注意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少吃刺激性的东西、烟、酒、辛辣酸甜的东西;尽量少吃、太油、太腻的东西少吃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来说有一些感冒药(如阿斯匹林类的非甾体抗炎类的药物)都得特别小心,吃感冒药的时候要慎重,尽量不吃因为这些药很可能会诱发病情的加重
一、X线腹平
对重度活动的患者应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在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可发现黏膜水肿(指压痕),肠襻扩张或肠穿孔的征象,小肠CD患者可发现肠梗阻或肠襻被包块挤压移位。
二、结肠镜检查
为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直接观察黏膜病变,病变范围,还可取活检获得组织学诊断,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内镜下特征有:
1、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紊乱,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质脆易出血及脓血性分泌物附着。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大小及形态不一的糜烂或浅溃疡,可融合。
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状黏膜等,结肠镜下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表现为弥漫性慢性及急性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糜烂,溃疡,缓解期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黏膜萎缩改变。
4、CD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见鹅口疮样或纵行或匍行性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肠腔狭窄,肠壁僵硬,可有炎性息肉,病变肠段之间黏膜外观正常,病变部位深凿活检可在黏膜固有层发现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或淋巴细胞聚集。
三、X线造影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作钡剂小肠造影或钡剂灌肠检查,必要时结合进行,敏感性不如结肠镜,且不能进行活检,重型或暴发型UC一般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UC的X线特征主要有:
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2、肠管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肠壁见多发小龛影及充盈缺损。
3、结肠袋消失,肠管短缩,可呈铅管样。
4、CD的X线表现为多发性,节段性肠道炎症性病变,可见病变黏膜皱襞粗乱,纵行裂隙状溃疡,卵石征,狭窄,瘘管,假息肉形成等。
炎性肠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尤为注意,特别关注以下几点:给予少渣高营养饮食,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严重者禁食。
一、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栓SASP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
2、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发作有较好疗效。适用于地氨基水杨酸制剂效果不佳的轻,中型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型活动期及爆发型患者。
3、免疫抑制剂,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病例,加用此类药物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甚至停用。
二、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指征: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结肠扩张经积极内科治疗而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者。择期手术指征:1并发结肠癌变;2慢性活动性病例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虽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病情但副作用太大不可耐受者。
三、一般治疗
强调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给予高营养低渣饮食。适当给予叶酸,Vit。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腹痛腹泻必要时可给予抗胆碱药或止泻药,合并感染者静脉途径给予广谱抗生素。
四、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SASP对控制轻,中型患者活动性有一定疗效,主要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结肠者。
2、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使用本病活动期。活动性强的可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
3、免疫抑制剂,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病例,加用此类药物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甚至停用。
五、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瘘管与脓肿形成,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