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脊髓炎病原菌为结核杆菌。结核菌通过血行或直接侵入而累及脊髓、脊膜和脊髓血管,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或结核球,致脊膜、脊蛛网膜炎及脊髓缺血。胸腰段脊髓受累较多见。以脊髓内受累为主者,可为髓内单发或多发的结核肉芽肿或结核球,严重者可伴空洞形成;以脊膜受累为主者,常有脊膜及神经根增厚。此外尚有结核性脊膜炎或血管炎而继发脊髓血管受压或阻塞造成的脊髓缺血,产生脊髓缺血性损伤的病理改变。
结核性脊髓炎多见于青壮年,病前可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史。结核性脊髓炎可并发颅内压升高,出现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头痛等症状。
结核性脊髓炎多见于青壮年,病前可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史。具体的临床表现如下:
1、通常缓慢起病,在出现脊髓症状的同时有低热、纳差、消瘦、盗汗等。
2、脊髓损害常为不完全性,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大小便潴留。
3、当病变以脊膜、脊蛛网膜损害为主时,则以根痛为主要表现,并出现分散性、不对称性、节段性感觉障碍,临床表现颇似脊髓蛛网膜炎。
结核性脊髓炎的主要原则是增强体质,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新生儿及儿童按要求积极实施计划免疫接种;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此外,还要预防脊髓邻近组织感染累及脊髓严格执行诊疗操作常规,预防由神经外科手术及诊疗操作所致的医源性感染
结核性脊髓炎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还需要做相关的辅助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如下:
一、血常规检查
一般正常,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沉增高。
二、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增高,白细胞数十个至数百个,多呈混合型,以单核细胞占优势者约占85%;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氯化钠及葡萄糖多降低。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可发现椎管通畅或部分阻塞,外观呈毛玻璃状,放置数小时可见白色纤维薄膜形成,该膜抗酸染色直接涂片较易发现结核杆菌。
三、病原学的依据
1、脑脊液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出率较低。
2、皮肤结核菌素试验。
四、胸片检查
可见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病灶。部分患者合并脊柱结核或结核性椎旁脓肿,这些患者的脊柱X线有较典型的脊柱结核改变:椎体破坏,脊柱后突和成角畸形,椎旁冷脓肿形成。
五、脊髓内结核的MRI表现
受累脊髓肿胀,结核球在T1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病灶,在T2为高信号病灶。注射造影剂后有病灶边缘或病灶内结节状增强。脊膜、脊蛛网膜受累时,MRI表现为腰段神经根增厚、蛛网膜下隙消失。
结核性脊髓炎除了常规的治疗外,饮食也需要进行调整。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结核性脊髓炎明确诊断后应即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如下:
1、异烟肼(INH)、链霉素、利福平联合用药。
2、异烟肼(INH)、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PAS)联合用药,巩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