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性脑膜炎大多数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患者表现为发热等全身症状,其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如下叙述。
1、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病原因
随着病毒学研究特别是组织细胞培养、血及脑脊液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已明确本病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少数为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等偶可导致本症。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种最小的无被膜RNA病毒,可在污水中较长时期生存,人类为肠道病毒的天然宿主,肠道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可以进入细胞胞质并破坏及杀死细胞。肠道病毒一般分为3种,即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及埃可病毒(ECHOvirus),此外还有尚未分类的肠道病毒。而这几种肠道病毒均有许多亚型,如柯萨奇病毒有A型及B型,但两型均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并偶可引起脑炎及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埃可病毒可在正常粪中经细胞培养分离出来,一般并不致病,埃可病毒有30余种血清型。
2、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病毒经肠道(如肠道病毒)或呼吸道(如腺病毒和出疹性疾病)进入淋巴系统繁殖,然后经血流(虫媒病毒直接进入血流)感染颅外某些脏器,此时患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在病毒血症的后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经脉络丛进入脑脊液,出现中枢神经症状。若宿主对病毒抗原发生强烈免疫反应,将进一步导致脱髓鞘、血管与血管周围脑组织损害。
该病毒在人体内还可导致心肌炎、咽炎、肋间肌痛及皮肤等器官损害。
脑部大体观察一般均无特殊异常,可见脑表面血管充盈及脑水肿的表现。脑膜和(或)脑实质广泛性充血、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病变主要在软脑膜,可查见蛛网膜有单核细胞浸润,大脑浅层可有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形成的血管套,血管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髓鞘崩解。但深层脑及脊髓组织无炎性改变和神经细胞坏死的证据。
无菌性脑膜炎主要引起意识障碍、颅压增高等,具体并发症状如下叙述:
1、意识障碍,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
2、颅压增高症状,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可能性。
3、多数完全恢复,但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主要是在脑膜或脑实质,其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具体临床表现如下叙述:
柯萨奇病毒或埃可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婴幼儿、儿童及成人均可患病,起病急性或亚急性,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痛、全身无力等症状,较快出现颈部强直及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Kernig征阳性),重者可出现昏睡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唇周疱疹应考虑是否为疱疹性病毒所致,腮腺肿大者当应考虑有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取决于病变主要是在脑膜或脑实质。一般说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经过较脑膜炎严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病毒性脑炎起病急,但其临床表现因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2~3周。
1、大多数患儿在弥漫性大脑病变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颅压增高症状。惊厥大多呈全部性,但也可有局灶性发作。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可出现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瞳孔不等大,要考虑颅内高压并发脑疝的可能性。部分患儿可伴有偏瘫或肢体瘫痪。
2、有的患儿病变主要累及额叶皮质运动区,临床以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多数为全部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表现为肌阵挛或强直性发作,皆可出现痫性发作持续状态。
3、若脑部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狂、幻觉、失语以及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等,伴发热或无热。多种病毒均可引起此类表现,但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该病毒脑炎的神经细胞内易见含病毒抗原颗粒的包涵体,有时被称为急性包涵体脑炎,常合并惊厥与昏迷,病死率高。
其他还有以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者。不少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上述多种类型表现,当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病理征。
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平时应多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感冒与肠道感染,一旦患病应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按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均对本病的预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病没有传染性,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因此当出现本病的相应症状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无菌性脑膜炎的检查包括细胞计数、脑脊液检查、病毒检查、脑电图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叙述。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可达(10~1000)×106 /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3、病毒学检查: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5、脑电图: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宜吃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饮食要注意以清淡为主,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
无菌性脑膜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叙述。
1、无菌性脑膜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每次5~10mg/kg,每8小时1次。或其衍生物更昔洛韦(丙氧鸟苷),每次5mg/kg,每12小时1次。两种药物均需连用10~14天,静脉滴注给药,主要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其他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病毒性脑膜炎由柯萨奇或埃可病毒所致者,一般采用激素地塞米松(氟美松)静脉滴注以控制炎性反应,成人剂量为15mg/d,儿童酌减。早期适量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脱水剂可减轻脑水肿症状。当考虑尚难排除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应及时应用抗病毒制剂。对发生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及抽搐的患者应对症采用呼吸机、鼻饲饮食及药物处理。
2、无菌性脑膜炎的预后:因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者,一般病程比较良性,预后较好;单纯疱疹病毒所致者,若未及时采用药物治疗则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