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皮肤 >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简介

相关问答

  鳞状细胞癌亦称皮样癌,主要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皮肤开始。皮肤和结膜交界处的睑缘是其多发部位。此类癌肿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者为高。发展较快,破坏也较大。即可破坏眼部组织,侵入副鼻窦或颅内,又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甚至引起全身性转移。

  鳞状细胞癌是皮肤表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眼睑恶性肿瘤的8%。多见于50岁上老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眼睑皮肤结膜交界处的皮肤棘细胞层。开始呈结节 状,与基底细胞癌很相似,但角质丰富,随肿瘤之发展,可出现疼痛,特别是当肿瘤侵及眶上、下神经时。 鳞状细胞癌临床上可分为二种类型:溃疡型:溃疡底部坚硬、充血、溃疡较深 ,高低不平,边缘高起,甚至外翻,有时呈火山口状。菜花状或乳头状:肿瘤向表面发展,可以很大,表面呈菜花状或乳头状,表面有破溃感染则有腥臭味。 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大,生长快,破坏范围广,可以破坏眼睑、眼球、眼眶、鼻窦及面部等。一般易沿淋巴组织转移到附近组织,如耳前及颌下淋巴结甚至全身。这是它与基底细胞癌的不同点。

【详情】

01鳞状细胞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自从1775年Percival pott首次报道扫烟囱工人因接触煤烟发生阴囊鳞癌以来,鳞癌的发病机制为人们所注意,许多致病因子均可诱发鳞状细胞癌,主要为紫外线长期照射,其次为放射线损伤,热损伤,致癌化学物质,如砷,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煤焦油,木馏油,石蜡,蒽,烟草焦油,铬酸盐等与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1.日光长期暴晒 1948年Blum证明致癌射线是太阳光谱中波长为290~320mm的部分,日光中的紫外线侵害人体,导致细胞内DNA损伤和其修复能力的破坏而致皮肤癌,皮肤内的黑色素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损伤,这就是白色人种易受紫外线损伤而好发皮肤癌的原因,而他们喜欢日光浴的习惯,也是造成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地球上空臭氧层变薄,形成臭氧洞,导致过多紫外线照射,可造成皮肤癌患者的增加。

  2.放射线过量照射 在慢性皮炎的基础上,如受到过量的放射线照射,亦可使皮肤发生癌变,长期与放射线接触的工作人员,如缺乏保护措施,亦可以诱发皮肤癌症。

  3.化学物质刺激 某些化学物质如砷,沥青等可致皮肤鳞癌,与沥青接触的工人皮肤鳞癌的发病数比一般工人高出12倍左右如沥青,煤焦油,石蜡,含有砷剂的化合物等均有致癌性,特别是导致鳞癌。

  4.继发于慢性皮肤病变 某些慢性皮肤病,如寻常狼疮,红斑狼疮,黏膜白斑,慢性溃疡或窦道,烧伤瘢痕,射线皮炎,慢性肉芽肿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慢性骨髓炎,萎缩硬化性苔藓等均可诱发或继发鳞癌。

  5.人类乳头瘤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毒,特别是16,18,30和33型;免疫抑制,器官移植亦为诱发的重要因素。

  6.遗传因素 遗传亦为重要的发病因素,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如色素性干皮病,白化病等有色人种鳞癌的发病数比白种人发病率高,国内孙绍谦等1956年报道191例皮肤癌,其中,鳞癌占78.5%,而德国Bosenberg 1953年报道133例皮肤癌中鳞癌仅占15%。

  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导致青壮年时期即发生皮肤癌。

  7.癌前期皮肤病 某些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黏膜白斑,砷角化病,X线和镭射线性皮炎等均易致鳞癌,以及其他慢性皮肤病,如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慢性溃疡,慢性窦道,慢性骨髓炎,慢性红斑狼疮,寻常狼疮,萎缩硬化性苔藓等均可诱发或继发鳞癌。

  8.瘢痕 各种创伤性瘢痕,尤其烧伤性瘢痕更易发生鳞癌。

02鳞状细胞癌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感染 溃疡是鳞状细胞癌的主要临床特征,癌前常有慢性溃疡并感染,亦可在癌后并发感染。感染时,坏死组织分解产生恶臭。

  2.骨髓炎或骨膜炎 鳞状细胞癌向深部浸润时,可累及下方深部的骨骼组织,发生骨髓炎或骨膜炎。

03鳞状细胞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常见于面部、头皮、下唇、手背、前臂、阴部等处。

  鳞状细胞癌

  尤其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更易发生。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坚硬的红色斑块,表面有少许鳞屑,边境清楚,向周围浸润,触之较硬,迅速扩大形成溃疡,溃疡向周围及深部侵犯,可深达肌肉与骨骼,损害互相粘连形成坚硬的肿块,不易移动,溃疡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有脓液、臭味,易出血。溃疡边缘隆起外翻,有明显炎症,自觉疼痛。如发生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固潮湿与摩擦更易出血,发展更快,可形成菜花状,破坏性大,有明显疼痛,易转移,预后不良。

  病变粗糙、脱屑、溃破等,邻近淋巴结及区域淋巴结肿大、固定。大部分肺鳞状细胞癌起源于中心性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

  肿瘤科、眼科、疾病描述鳞状细胞癌亦称皮样癌,主要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皮肤开始。皮肤和结膜交界处的睑缘是其多发部位。此类癌肿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者为高。发展较快,破坏也较大。即可破坏眼部组织,侵入副鼻窦或颅内,又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甚至引起全身性转移。多发发生于中老年,好发于睑缘皮肤粘膜移行处。

04鳞状细胞癌应该如何预防

  鳞癌为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预防主要是针对可能的诱发病因进行,去除致病因子和诱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平时注意避免过度日晒和紫外线,X线照射,及频繁接触砷,沥青等化学物质,对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或黏膜白斑等要积极治疗并定期检查,有助于防止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Stem等建议在18岁以后必须经常地应用日光保护因子(如遮光剂)来保护皮肤,这样皮肤癌的发生率可减少28%,可见防晒在防止皮肤癌的发病上占重要地位,在今后环境污染,大气臭氧层破坏,地球表面接受更强烈的日光照晒的情况下预防皮肤癌,防晒霜将起更重要的作用

05鳞状细胞癌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表皮角化,肿瘤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所组成,不规则地向真皮内浸润,棘细胞呈瘤性增生,呈条索状或巢状细胞团,边缘以基底细胞层,中心部有角化性癌珠,在癌细胞团内有很多分裂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1.注意发病年龄、癌肿部位、职业。有无长期风吹日晒或海上生活史,有无吸烟嗜好及慢性热刺激,有无不稳定性瘢痕、慢性骨髓炎、慢性溃疡病史。

  2.注意病变是否粗糙、脱屑、溃破等,邻近淋巴结及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固定。

  3.胸部X线摄片检查,疑有骨质破坏时尚应作骨X线摄片。

  4.邻近淋巴结切除送病理检查。

  影像学

  放射X线检查:中央型SCC可发生肺叶或整个肺萎陷,伴有纵隔向患侧移位。中心性段或段以下支气管肿瘤可扩散至局域淋巴结,表现为肺门、肺门周围或纵隔阴影,伴或不伴有局部肺萎陷。外周性肿瘤表现为孤立的肺部结节(3cm)。鳞状细胞癌是形成空洞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在胸片上可见不规则的厚壁空洞。当肿瘤位于肺上沟时,称之为Pancoast肿瘤,常伴有胸后壁肋骨破坏,可导致Horner综合征。一些小气管或支气管内肿瘤的胸部X线可表现正常。肺门阴影、肺不张或周围肿块可伴有胸腔积液、纵隔扩大或横隔一侧抬高。

  CT或螺旋CT:原发性肿瘤和中央型病变范围的最佳检测方法是CT扫描。螺旋CT可更好地评估胸廓病变的范围,显示在胸部平片上无法显示的小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结节以及淋巴结扩散。

  PET扫描:是目前鉴别转移发生的可选择方法(除需MRI检测的脑转移外)。骨转移典型呈溶骨性表现。

  细胞学

  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学表现根据组织分化程度和标本类型而不同。

  鳞状细胞癌

  在坏死和细胞碎屑的背景中可见到大的肿瘤细胞,伴有不规则的深染的核,位于中央,有一个或多个小核仁,胞浆丰富。肿瘤细胞常散在分布,可呈奇特的形状如梭形和蝌蚪形,也可表现粘附性聚集,通常呈扁平片状伴有拉长的或梭形核。在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中角化的胞浆通过Romanowsky染色呈现刺槐毒素的(robin’s)蛋蓝色,而通过Papanicolaou染色可呈橙黄色或黄色。在脱落细胞标本中以表层肿瘤细胞为主,表现为单个散在分布,具有明显角化的胞浆和致密深染的核。相反,在刷取的标本中细胞多取自较深层组织,可见更多的细胞表现为粘附性聚集。

06鳞状细胞癌病人的饮食宜忌

  鳞状细胞癌的饮食禁忌中,被黄曲毒素污染的食物,不能吃;烧焦食品易使蛋白质变性,热解和热聚易产生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对人体有害而不主张吃;熏鱼,熏肉也不主张多吃;而酒能减低人体解毒功能和生物转化功能,使免疫力下降,酒在机体内增加致癌物活性,并且具有细胞毒性,故不应饮酒。在服药期间有的食物不能吃,如维生素C不宜吃虾等。

  除了鳞状细胞癌的饮食禁忌,患者的饮食还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妇女经期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多饮水等等。另外,除了饮食上的护理,精神上还要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避免激动和紧张,消除忧郁心情。要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07西医治疗鳞状细胞癌的常规方法

  1、早期癌肿无深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时,可将局部病变彻底切除,一般应较基底细胞癌的切除范围更广。切除后创面用皮片或皮瓣修复。手术前、后可考虑用抗癌化学药物治疗。

  2、晚期癌肿有深部浸润或已有淋巴结转移时,除局部广泛彻底切除外,手术当时或术后2周尚需作淋巴结清除术。在肢体的癌肿可考虑截肢。

  3、晚期癌肿,全身情况不佳,不能经受根治手术者,可考虑放射、冷冻或激光治疗。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