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的形成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
也有医家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
痱子患者由于瘙痒而过度搔抓,可致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疖或脓肿。
痱子并发的毛囊炎初起为与毛囊一致的小丘疹,周围有明显红晕,其中心有毛发贯穿,迅速形成粟粒大小的丘疱疹、小脓疱,脓疱疱壁薄,不相融合,破后有小量脓性分泌物,以后排出少量脓液,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痕迹或有浅表疤痕,自觉瘙痒。毛囊炎好发于有毛发及易受摩擦部位,特别是头皮、后颈及背部,经常接触油脂或沥青的工人,则四肢常受累。
临床上,痱子分为三种类型:
1、红痱(红色粟粒疹) 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好发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妇女乳房下以及小儿头面部、臀部,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皮疹常成批出现,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2、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而成。常见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在颈、躯干部发生多数针尖至针头大浅表性小水疱,壁极薄,微亮,内容清,无红晕。无自觉症状,轻擦之后易破,干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唇。
3、脓痱(脓疤性粟粒疹) 是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痱子的形成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也有医家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
一般来说,痱子最容易长在儿童身上,但有些皮肤娇嫩、肥胖多汗或体质虚弱的成年人也会长痱子除了脚底、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分外,全身各个部位都会生痱子预防发生痱子,主要是注意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容易生痱子的人,洗完澡要擦干,然后涂上一点爽身粉或痱子粉不要在烈日下嬉戏,饮食不要过饱,少吃糖和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都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
痱子的诊断一般不难,根据在夏季或高温湿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头面部、躯干出现小丘疹或小丘疱疹,急性发作,无明显自觉症状,无需检查。
饮食对于防治痱子非常重要,使用食疗方法对痱子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痱子患者适宜的食物有:
西瓜
西瓜不仅有清热解暑、凉血止渴的作用,还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将西瓜皮洗净切片熬汤,或制作菜肴食用,对预防痱子效果不错。
苦味食品
苦瓜能增进食欲,清热解暑,多吃可预防痱子的发生。
三豆汤
绿豆、赤豆、黑豆放在一起煮熬成汤,称“三豆汤”。三豆汤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被誉为夏季小儿保健佳品。熬制方法是,用绿豆、赤豆、黑豆各10克,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300毫升,连豆带汤喝下即可,宜常服。如汤中加薏米20克,效果更好。
一、治疗
外用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有继发感染者应酌加抗生素药膏外用或口服抗生素。
1、中医疗法
(1)暑湿蕴结型:
治法:清暑利湿,散热解毒。
芦根30g、茵陈15g、藿香10g、黄芩10g、竹叶10g、滑石块20g、荷梗10g、生薏米30g、西瓜翠衣10g、六一散30g。
(2)湿热郁蒸型:
治法:清热利湿,透表散热。
方药:杏仁10g、滑石块20g、通草10g、竹叶10g、香薷10g、黄连10g、厚朴10g、藿香10g、冬瓜皮15g、生薏米30g、茯苓10g。
(3)暑湿夹毒型:
治法:清暑解毒。
选药:双花15g、连翘15g、黄连10g、黄芩10g、生地30g、菊花15g、栀子10g、丹皮15g、茅根15g、藿香10g、生石膏30g、六一散30g。
2、单方成药
(1)绿豆适量,煮水代茶饮。
(2)六一散适量冲水代茶饮。
3、局部治疗
(1)马齿苋30g,煎水外洗,后扑撒痱子粉。
(2)蒲公英30g、败酱草30g、车前草15g,煎水外洗,后扑痱子粉,适用于有脓疱者。
二、预后
红痱搔抓后可继发感染导致毛囊炎,(疖肿),有时可继续数周。深痱,大多数出现广泛的小汗腺功能丧失,肿大的淋巴结随粟粒疹的消失而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