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出:引起蜂窝织炎这种疾病的原因是病原菌,病原菌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以由厌氧性或腐败性细菌由外界侵入皮下组织所致。也可由其他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扩散而来。或由淋巴或血行感染所引起。
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浅表性蜂窝织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播散性感染的发生是由于病原体产生的链激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和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成分而形成的,致使炎症难以控制和局限化。由B,C,D或G组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者较少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偶尔产生浅表性蜂窝织炎,典型者不像由链球菌引起的那么广泛,且通常与开放的伤口或皮肤脓肿有关。其他病原菌导致浅表性蜂窝织炎很少见,主要为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一般在特殊情况下)。在粒细胞减少,糖尿病性足部溃疡或严重组织缺血时,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可引起蜂窝织炎。被动物咬伤后可由特殊的细菌引起蜂窝织炎,尤其来源于狗和猫的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感染。在淡水中浸渍损伤可导致亲水气单胞菌性蜂窝织炎,在温热的盐水中创伤弧菌可引起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口底,颌下和颈部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初起时为境界不明显的弥漫浸润性斑块,以后发炎的症状迅速扩展和加重,局部红,肿,热,痛,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有压痛,皮疹中央部分先是肿硬的斑块,以后软化形成脓肿,溃破后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急性病人都有高烧,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有的病人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或严重的败血症,蜂窝织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及面部多见。发生于指,趾的蜂窝织炎称为瘭疽,复发性蜂窝织炎上述病情反复发作,红斑明显或不明显,也可完全没有,全身症状很轻或没有,但反复肿胀,最后可导致慢性淋巴水肿。
好发于下肢,足背,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临床表现由于致病菌不同,毒性不同以及发病部位和其深浅的不同,而有轻重之别,一般病变浅者,患部呈现弥漫性红肿,皮肤紧张而坚实。中央炎症显著,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由葡萄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稠,链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稀,病变位置深者,红肿多不明显,有深部压痛。
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但局部不产生水疱,患者可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慢性蜂窝织炎常呈板样硬化,色素沉着或潮红,灼热,疼痛不明显,可见有皮肤萎缩,颇类似硬皮病,好发于踝上部,亦可见于颈,腹或上肢,本型为硬结性蜂窝织炎,较罕见。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蜂窝织炎需做的检查项目有皮疹、皮损、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病理检查、涂片等。
本病病理变化,真皮及皮下组织有广泛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及淋巴管扩张,有时可见血管栓塞,毛囊,皮脂腺,汗腺被破坏,晚期可见由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及巨细胞形成的肉芽肿。
血液中粒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较高。
蜂窝织炎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藕、苹果、香蕉、葡萄、甘蔗、百合等;宜吃清热类食品,如丝瓜、薏米仁、绿豆等;宜吃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蜂窝织炎初起及发热期间,忌酒类及辛辣动火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黄鳝、辣椒、胡椒、姜、葱、韭、蒜之类,以免加重病情;恢复期有阴虚症状者,忌食香燥食物.如油炸、炒烩、熏烤食品和芳香调料等,以免耗伤津液;不宜多吃糖,因血糖过高时,可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化脓菌生长繁殖加快,从而易引起疮疖多发;在伤口未完全愈合时,忌食发物,如猪头、公鸡肉等。此外,要注意皮肤与衣被的清洁。预防再次感染。
给予大量抗生素,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多种维生素及止痛或退热等治疗。早期局部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也可用紫外线、超短波等物理疗法等治疗。局部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