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湿、热、虫、毒,或相互接触传染,感染浅部真菌,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发于上部者,多兼风邪,而发为白秃疮、肥疮、鹅掌风等;发于下部者,多为湿盛,而发为脚湿气等。风热偏盛者,则多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湿热盛者,则多渗液流滋、瘙痒结痂;郁热化燥,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则皮肤肥厚、燥裂、瘙痒。
皮肤真菌感染常见的并发症:
1.花斑癣 亦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常见的常反复发作的角质层感染,表现为细碎脱屑的斑片,伴色素沉着和或色素脱失。
2.马拉色菌毛囊炎 又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痤疮样丘疹。热带地区较为常见。以青少年发病为主,16~40岁为高发年龄。人体上半部毛囊皮脂腺丰富,为本病的好发部位。
3.皮肤癣菌病: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
4.着色芽生菌病 或称着色真菌病,是由多种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一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局灶性感染。
5.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是由双相型真菌申克孢子丝菌所致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6.暗色丝孢霉病 暗色丝孢霉病是指由多种条件致病性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和深部组织感染。
7.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指念珠菌属所引起的感染。
皮肤真菌(皮真菌)只能在死亡的皮肤组织和角质层生存,不能穿透更深的皮肤。某些真菌感染不引起症状或只有一点激惹、鳞屑和潮红。另一些真菌感染可引起瘙痒、肿胀、水疱和鳞屑。
真菌通常滋生在较潮湿的皮肤表面:足趾之间、腹股沟和乳房下。肥胖者皮肤皱襞多,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
奇怪的是身体某部位真菌感染可引起其他部位出现皮疹。例如,足的真菌感染可引起手指瘙痒和丘疹。这些皮真菌疹(dermatophytids)可能是皮肤对真菌的过敏反应。
在某一真菌好发部位发现潮红和炎性皮疹,可怀疑为真菌感染。要刮取少量皮肤标本在显微镜下检查或进行培养,有真菌生长才能确诊。
该病的预防特别重要据报道,皮肤真菌灭活苗和皮癣双价灭活苗已在其他动物身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对皮肤真菌病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但尚未广泛推广应用 皮肤真菌病的免疫比较复杂,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还有未确定的免疫因子,对于其免疫机理还需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尚无可值得推荐的预防方案只能从严格控制引种和加强饲养卫生管理等来控制本病的发生
鉴于皮肤真菌病不仅对宠物本身危害很大,而且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皮肤真菌病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医学已经基本摸清了我国人皮肤真菌病病原真菌的种类、数量、流行地区和流行趋势,国内兽医学对宠物皮肤真菌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药物治疗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
众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为皮肤真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人、畜皮肤真菌病研究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皮肤真菌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某些方面尚存在差距如我国宠物被毛常见真菌的种类、流行特点、感染情况等尚无系统资料,宠物皮肤真菌病发病机理、致病真菌的致病性与皮肤微生态之间的关系等尚未阐明清楚,这些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皮肤真菌感染主要的检查有:
1.直接涂片镜检方法
直接涂片镜检是一种常用、简便而迅速的真菌检测方法,对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镜检阳性,说明有真菌感染,还可提示真菌的致病活动性,对少数真菌可确定它们的种属,如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等。但大多数真菌的种属不能通过直接镜检来确定,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鉴定。另外,直接镜检阴性也不能排除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2 分离培养方法
培养的目的在于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真菌,以确定是否有真菌感染,特别是在直接镜检为阴性时。
真菌生长缓慢,培养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有结果,而且培养的阳性率较低。此外,培养方法是通过表型特征来鉴定真菌,而表型特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温度变化或药物治疗的影响
3 真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
真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免疫学方法
可以用真菌抗原做皮肤过敏试验,以检测有无该真菌感染。常用的血清学检验方法为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等。
5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因分型技术己被证明是皮肤癣菌分类的有效方法,基因型的特征比表型特征更稳定、更精确。
皮肤真菌感染的饮食保健通常应该注意:
别吃辛辣、荤腥,比如葱姜蒜等辣的生的熟的都不要吃,炒菜也不要放。肉类、虾皮、鱼等都不要吃。
忌辛辣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姜等)和兴奋性的饮料(如酒、浓茶)能影响交感神经的相对平衡,加速汗液的排泄,造成手足多汗。这种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浅表霉菌的生长繁殖,加重病情。
忌过食肥甘:本病多由湿热毒邪蕴结皮肤所致,而肥甘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白糖等)易蕴湿化热,加重本病病情,故不宜过食。
忌有辛辣刺激性发物,如海鲜、羊肉等,戒烟酒。
除头癣和甲癣外,大多数皮肤真菌感染症状都较轻微,常用抗真菌霜剂治疗。很多疗效较好的抗真菌霜剂可不需处方在药店购买。一般不用抗真菌粉剂。抗真菌药物的活性成分有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
一般霜剂每天涂敷两次,治疗持续到皮损消退后7~10天。如果霜剂停用太快,感染并未消除,皮疹又会复发。
严重的或顽固性感染,可用灰黄霉素治疗几个月,有时同时用抗真菌霜剂。口服灰黄霉素很有效,但可引起副作用,如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光敏、水肿和白细胞减少等。停用灰黄霉素后,感染可能复发。皮肤真菌感染也可用酮康唑治疗。与灰黄霉素一样,口服酮康唑也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肝脏损害。
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促进皮肤愈合。感染处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清洗,擦干后扑撒滑石粉。避免使用含玉米粉的粉剂,因为它能促进真菌生长。
如果皮肤真菌感染有渗液,可能并发了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疗。涂敷抗生素霜剂或口服抗生素。稀释醋酸铝溶液或怀特菲尔德软膏也可用来使渗液的皮肤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