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原因
皮肤接触了砷引起皮炎。长期接触砷尘,可引起皮肤过度角化。
2、发病机制
皮肤接触了砷的粉尘后,可引起皮炎。长期接触砷尘,可引起皮肤过度角化,长期吸入砷化物粉尘或气体,可致鼻咽干燥、鼻炎、鼻出血,皮肤感觉过敏和肌肉触痛。在砷剂角化基础上,一部分可发生原位癌,或再并发内脏肿瘤,特别是肺癌。
本病主要并发皮肤损害,同时以荨麻疹为主要表现。但此类荨麻疹是有明确的钒及其化合物的接触史,主要表现为:皮损常突然发生,为限局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部位不定,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某部。也可呈慢性的皮肤过敏表现,如晨起或临睡前皮疹加重,无一定规律性,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病因。
皮肤接触了砷的粉尘后,可引起皮炎,皮损多发生于皱褶或湿润处,如口角,眼睑,腋窝,阴囊,腰部,腹股沟和指(趾)间,表现为毛囊性丘疹,疱疹,痤疮样疹等,主觉疼痛或刺激感,如不处理可形成顽固性溃疡。
长期接触砷尘,可引起皮肤过度角化,尤以掌,跖为明显,表现为多发性角化性皮疹,边缘清楚或弥散;还可于面颈部以及易受摩擦和皱褶部位,引起弥漫性或成片灰褐(黑)色色素沉着,或间以小片色素减退斑,有的可呈雀斑样表现,少数可引起毛发脱落,指甲可失去光泽和平整状,变薄且脆,出现l~2mm宽的白色横纹(米氏线)。
长期吸入砷化物粉尘或气体,可致鼻咽干燥,鼻炎,鼻出血,少数甚至鼻中隔穿孔;可引起结膜炎,喉炎,支气管炎等,也可引起一般神经衰弱症候群。
周围神经炎的特征是皮肤感觉过敏和肌肉触痛。
在砷剂角化基础上,一部分可发生原位癌,或再并发内脏肿瘤,特别是肺癌,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接触砷化物多年以后。
由于本病明确有砷及其化合物接触,故避免此类化合物的接触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包括操作时戴长橡皮手套,穿长统靴用长围裙,戴防护眼镜、口罩等,避免接触因砷及其化合物污染过的空气,如果不慎有接触,应进行立即清洗处理,避免其对皮肤造成损伤
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例如胸痛、呼吸困难。吸入三氯化锑遇水分解的气体,可引起肺水肿。相关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1、加强个人防护,如戴橡皮围裙、手套、防护眼镜、口罩,穿靴子等。
2、饮食要注重清淡,味道爽口。新鲜蔬菜如青菜、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修复。黄豆制品含优质蛋白,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促进皮肤修复。
3、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抽烟喝酒,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症状。
皮肤黏膜损害,一般可作对症处理。局部可涂2。5%二巯丙醇油膏。三氯化砷等皮肤灼伤可用大量清水冲洗15min以上,创面用2。5%氯化铵液湿敷,再涂二巯丙醇软膏。如有全身砷中毒症状,除系统应用巯基类药物外,10%硫代硫酸钠溶液1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有助于砷的排泄。多发性神经炎可应用大剂量维生素B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