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获得痊愈,有些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可反复发生心力衰竭。
心肌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性心肌炎病因是感染性疾病病程中发生的心肌炎,其致病病原体可为细菌、病毒、霉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或寄生虫。细菌感染以白喉为着,成为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伤寒时心肌炎不少见;细菌感染时心肌受细菌毒素的损害。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肌炎可以延及心肌,伴发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主,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偶尔可侵犯心肌而引起炎症。下面专家介绍心肌炎的病因。
1、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2、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3、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4、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发炎。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以病毒为例,病毒感染时,通过血液循环,病毒从血液穿过毛细血管及血管周围间质而进入心肌纤维,在心肌细胞内膜繁殖复制,引起心肌细胞溶解,坏死、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病变后期可能是由于病毒或心肌抗原所诱发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所致。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或体征。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经过数周或数月后病情趋地稳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动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变化,此种情况历久不变,大致为急性期后心肌疤痕形成,成为后遗症。还有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症持续,转为慢性心肌炎,逐渐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经过数年或一、二十年后死于上述各并发症。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难定,一般可以6个月以内为急性期,6月至1年为恢复期,1年以上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确的慢性患者与心肌病难区分,据当前认识与已有证据,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变而来。
由于心脏感觉不适去医院就诊的青年中以心肌炎患者居多,心肌炎的症状变化多端,所以误诊误判的情况也有很多,这样给不少患者朋友带来不少麻烦。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张型心肌的特征主要以心腔扩张为主。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各瓣膜的情况运动正常。有时会合并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
二、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常会有发热、咳嗽、咽痛、腹泻、呕吐、肌肉酸、肿瘤等症状,患者中以女青年居多。心肌炎患者在发病时有多汗、疲乏、心慌、气短、头晕、心前区间痛、手脚浮肿等。
三、肥厚型心肌炎临床上起病缓慢,多在30岁以前发病,约1/3的病有家族发病史。以气短最为常见,活动后加重,胸痛、心悸等。也可有劳累性心前区疼痛或活动时头晕或昏厥。也有的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少,超声心电图显示室间隔和(或)左室后壁非对称性的增厚。心室腔缩小,流出道狭窄。
四、少数以突然剧烈的胸痛为主,而全身症状很轻。此类情况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累及心包或胸膜者。少数以急性或严重心功能不全症状为主。极少数以身痛、发热、少尿、昏厥等全身症状严重为主,心脏症状不明显。
1、注意营养搭配:预防心肌炎,要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也可适当多吃些水果。
2、注意劳逸结合:预防心肌炎,患者朋友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学习用脑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提倡早锻炼。
3、注意预防流感:预防心肌炎,还要注意预防感冒,特别是流感。专家表示,注射流感疫苗,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染上感冒。一般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疫苗注射,可在12个月内有效防止患流感。
1、心电图
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起病后心电图由正常可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现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如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病理性Q波;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了解心律失常有重要帮助。
2、X线检查
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检查亦有较大差别,大约1/3~1/2心脏扩大,多为轻中度扩大,明显扩大者多伴有心包积液,心影呈球形或烧瓶状,心搏动减弱,局限性心肌炎或病变较轻者,心界可完全正常。发生心力衰竭时出现肺淤血征象、胸腔积液的征象。
3、超声心动图
可以判断是否有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包积液等。
4、血液检查
白血球计数在病毒性心肌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血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心肌坏死标志物如CK、CKMB、TNI等在急性期升高,慢性心肌炎多在正常范围。
5、心内膜心肌活检
可提供心肌炎的病理组织学证据,即心肌的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心肌炎是指心肌出现局部性或弥漫性的炎症,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患上心肌炎的病人应该对症下药、积极治疗、注意休息。除此之外,平时要多注重护理。心肌炎患者的日常护理要注意以下4点。
1、多休息:有心脏扩大并有心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直至心肌病变停止发展,心脏形态恢复正常,才能逐步增加活动量。病人如出现胸闷、胸痛、烦躁不安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镇静、止痛剂。
2、多吃“三高”食物:心肌炎病人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山楂、苹果、桔子、西红柿等。
3、常监测身体状况:每日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高热的病人给予降温、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易导致心源性休克,应及时测血压、脉搏。如病人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常观察用药反应:心肌炎反复发作的病人,长期服用激素,要注意观察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如高血压、胃肠道消化性溃疡及穿孔、出血等。心肌炎的病人对毛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出现中毒现象,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急性病人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时要注意保护血管,控制速度,以防肺水肿。
1、针对心肌的治疗:高浓度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促进心肌病变恢复,效果比较明显,这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泛癸利酮对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上也比较常应用,肌苷主要用于危重患儿的抢救。
2、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抢救心源性休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情况下,发病10天之内尽可能不用激素,因为,免疫抑制药在疑似及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应用仍然存在着争议。
3、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对于这种患者必须及时的积极处理,处理的原则和一般心的力衰竭相似。包括洋地黄的应用、血管扩张药、利尿药等,但是洋地黄应用的时候应注意心肌炎急性期。心肌对洋地黄比较敏感,容易出现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要适当。
4、心律失常的治疗: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必须积极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洋地黄治疗有效,例如室性心律失常虽经过积极治疗之后仍进展至室性纤颤,应即刻给予直流电复律。如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安置心内膜起搏器。
5、急性期至少休息到退热后3—4周:如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的休息时间不少于3—6个月,以后根据情况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