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对于甲状腺瘤的发病原因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饮食因素(高碘或缺碘饮食),发射线接触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遗传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
中医则认为,本病的发生于情志不畅、居处不宜、正虚邪踞关系密切。
⒈情志不畅:忧愁、思虑、抑郁、愤怒,造成肝郁气结,肝失条达,肝木乘土,则脾不健运,痰湿在体内停留;或肝郁化火,炼灼全身津液成痰。浊气、痰湿凝结于颈;肝郁气滞,血液经络失于调和,气滞血瘀,经络阻塞,上结于颈而成瘿瘤。
⒉居处不宜:久居山区、高原地带,水质过偏,久而久之气机运行失常,水湿内停,痰瘀互结,形成瘿瘤。
⒊正虚邪踞:正气虚弱,邪毒乘虚侵入,使经络阻塞,血瘀结于颈前成瘿;先天不足,体质虚弱,虚体受到邪毒、邪火郁遏结于颈而成。
总之,本病的发生与肝脾关系密切,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以致气、血、痰相互凝结,发生气滞、血、瘀、痰凝,结于颈,日久有形肿快便成。采用纯中药治疗此病比较好,标本兼治,采用中医药治疗,治疗效果稳定、理想且无任何副作用,治愈后不复发。中医根据患者的征候辩证施治,制定出治疗方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病人逐渐康复,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保健。
甲状腺腺瘤的并发症
1、胸骨后的甲状腺腺瘤压迫气管和大血管后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上腔静脉压迫症。
2、手术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的损伤。
甲状腺瘤除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以外多数见甲状腺孤立性结节,少数为多发性结节。病程缓慢,临床上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数在数月到数年其至更长时间,因稍有不适或肿块达到lcm以上其至更大而发现,或无任何症状在常规体检时做B超而被发现颈部肿块。多数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肿瘤一般在数厘米,巨大者少见。巨大瘤体可产生邻近器官受压征象,但不侵犯这些器官,如压迫气管,使器官移位。有少数因瘤内出血瘤体会突然增大伴局部胀痛。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多见于女性,患者往往有长期甲状腺结节的病史,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的心慌、消瘦、乏力,随病情的发展,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个别可以发生甲亢危象。
部分甲状腺腺瘤可发生癌变,癌变率为10-20%。只有下列情况者,应当考虑癌变的可能性:
1、肿瘤近期迅速增大;
2、瘤体活动受限或固定;
3、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4、肿瘤硬实,表面粗糙不平;
5、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瘤是很常见的肿瘤疾病,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会患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遭受此病的折磨,起初此病虽影响不大,但病程一长,气阴两伤,最终阴阳互损,成为难治之病,部分转成甲亢(转发率达20%),成为难治的慢性病.这也就导致此病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所以了解甲状腺瘤的预防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必要的
1、甲状腺瘤患者应吃富于营养的食物及新鲜蔬菜,避免肥腻香燥辛辣之品
2、避免应用雌,因它对甲状腺瘤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
3、对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肿瘤应到医院进行积极正规的治疗
4、甲状腺瘤怎样预防?预防甲状腺瘤尽量避免儿童期头颈部X线照射
5、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方面
6、针对水土因素,注意饮食调摄,经常食用海带海蛤紫菜及采用碘化食盐但过多地摄入碘也是有害的实际上它也可能是某些类型甲状腺瘤的另种诱发因素
以上便是关于甲状腺瘤的一些有效预防措施,甲状腺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甲状腺瘤的危害性很大,会严重地影响病人们的生活,在医学临床上,患上甲状腺瘤的发病率极高,男女均可患病,大多数以中年女性最易患病,治疗甲状腺瘤的时间也较长,治疗起来很麻烦所以特此提醒大家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患上此病
甲状腺腺瘤的饮食保健
【宜】
(1)宜多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发菜、淡菜、干贝、蛏、海蜇、海参、龙虾、带鱼、鲐鱼、鱼肚、蚶、蛤、甲鱼。
(2)宜多吃具有消结散肿作用的食物,包括菱、芋艿、油菜、芥菜、猕猴桃。
(3)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香菇、蘑菇、木耳、核桃、薏米、红枣、山药。
【忌】
1. 忌烟、酒。
2.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花椒、辣椒、桂皮、姜等。
手术治疗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种类型甲状腺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法,并辅助应用碘131治疗、甲状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疗。
1、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的清扫。甲状腺的切除范围目前仍有分歧,尚缺乏前瞻性随即对照试验结果的依据。但是完全切除肿瘤十分重要,荟萃分析资料提示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是一项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即使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小于腺叶的切除也是不适当的。范围最小的是腺叶加峡部的切除。最大至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切除范围的趋势是比较广泛的切除。有证据显示甲状腺近全切或全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低危组病例腺叶切除后30年复发率为14%,而全切除术为4%,一般对高危组的病人,首次手术的范围并无太多争论,有报告TNMIII期的病例腺叶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26%,全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10%,而甲状腺全切除和近全切除之间并无区别。广泛范围手术的优点是降低局部复发率,主要缺点是手术后近期或长期并发症增加,而腺叶切除很少导致喉返神经损伤,且几乎不发生严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近来不少学者认为年龄是划分低危和高危的重要因素,并根据低危、高危分组选择治疗原则。对低危组病人采用腺叶及峡部切除,若切缘无肿瘤,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对高危组病人采取患侧腺叶、对侧近全切或次全切除术为宜。也可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来设计手术:腺叶+峡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小于1cm、明确局限于甲状腺一叶内的低危组患者;?甲状腺患侧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近全切,适用于肿瘤直径大于1cm,较广泛的一侧乳头状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甲状腺全切除术适用于高度侵袭性的乳头状、滤泡状癌,明显多灶性,两侧淋巴结肿大,肿瘤侵犯周围颈部组织或有远处转移者。15岁以下或45岁以上病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达90%,对该组病例应考虑全甲状腺切除。
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同样有争论,是常规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或改良淋巴结清扫,或只切除能触及的肿大淋巴结,尚无定论。荟萃分析资料提示仅两个因素可帮助预测是否颈淋巴结转移,即肿瘤缺乏包膜和甲状腺周围有肿瘤侵犯。该两因素均不存在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是38%,两因素均存在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是87%。
颈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效果固然可以肯定,但是病人的生活质量却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目前对于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决定非常谨慎。尤其是低危组病人,若手术时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可不作颈淋巴结清扫。如发现肿大淋巴结,应切除后做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可作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或改良颈淋巴结清扫。前者指清除颈总动脉内测、甲状腺周围、气管食管沟之间及上纵隔的淋巴结组织;后者指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由于再次手术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易损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因此有主张首次手术时及时未见肿大淋巴结,也行中央区清扫。对高危组病人,肉眼可见颈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至包膜外以及年龄超过60岁者,应作改良颈淋巴结清扫;若疾病分期较晚,颈淋巴结受侵犯广泛者,则应作传统淋巴结清扫。
2、内分泌治疗:甲状腺肿瘤做次全或全切除术后患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抑制TSH。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均有TSH受体,TSH通过其受体能够影响甲状腺癌的生长。甲状腺素片的剂量,应根据TSH水平来调整,但是对于TSH抑制的精确范围,尚缺乏足够有效的数据支持。一般来讲,有残余癌或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TSH应维持在0.1mU/L以下;然而复发低危的无病患者TSH应维持在正常下限附近(稍高或稍低于正常值下限);对于有实验室检查阳性但无器质性病变(甲状腺球蛋白阳性、影像学阴性)的低危组患者,TSH应维持在0.1-0.5mU/L;对于长年无病生存的患者,其TSH或许可以维持在正常参考值内。可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每天75ug-150ug,并定期测定血T4和TSH,根据结果调整药量。
3、放射性核素治疗(131碘治疗):对于乳头状癌、滤泡癌,术后应用碘适合于45岁以上病人、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存在远处转移者。主要是破坏甲状腺切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对高危病例有利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应用碘治疗目的是:①破坏残留甲状腺内隐匿微小癌;易于使用核素检测复发或转移病灶;③术后随访过程中,增加用状腺球蛋白作为肿瘤标记物的价值。
4、体外照射治疗(EBRT):主要用于除了乳头状癌以外的其他甲状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