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全腹 > 中毒性巨结肠

中毒性巨结肠简介

相关问答

  中毒性巨结肠易多发生在爆发型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之中。此时结肠病变严重而广泛,累及肠神经与肌层,肠壁张力消退,结肠蠕动能力消失,肠内气体与容物大量积聚,引起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最严重。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制剂而诱发。

  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为中毒性巨结肠,应做好随时手术的准备或立即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以直、结肠切除和回肠造瘘为主。由于本病并发症多,癌变机会多,死亡率高。目前没有殊效的药物可以根治该病,所以在治疗上存在的难点较多。常不轻易彻底根治,而处于时好时坏,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状态。但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90%以上的病人,病情是能够得到控制的。在治疗时,病人注重保持稳定的情绪、充分的休息并合理的饮食,往往比吃药注射更为重要。

【详情】

01中毒性巨结肠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中毒性巨结肠为重症活动性结肠炎的并发症。重症活动性结肠炎患者发生中毒性巨结肠,主要是由于病情进展迅速与治疗不当,也可能是由于钡剂灌肠或纤维肠镜检重症活动性结肠炎查过程中的注气和导管操作失误。缺钾及抗胆碱能,抗腹泻药物或鸦片类麻醉性镇痛剂可降低肠肌张力抑制肠运动,也可诱发本病。由于严重的炎症破坏了控制正常肠道的神经与肌肉调节机制,肠腔内压力使肠腔壁扩张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此外,细菌过度生长及其产生的毒素进一步使肠腔扩张加重,并可导致腹膜炎。细菌的毒性进一步向全身循环系统扩散,导致全身中毒症状的产生。

02中毒性巨结肠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累及全结肠,可呈节段性的病变以横结肠及脾曲显著。病理变化除具有溃结,克隆病各自的特点外,主要表现为重度炎症,深溃疡,隐窝脓肿及假性息肉等,由于结肠快速扩张,肠壁变薄,血液循环障碍或肠壁脓肿穿透,易发生肠穿孔。

03中毒性巨结肠有哪些典型症状

  患炎症性肠病至发生中毒性巨结肠的病程一般较短,Fazio报道小于3个月者约占24%。中毒性巨结肠亦可为炎症性肠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高热、心动过速、血压降低、嗜睡、全身衰竭;腹部迅速膨胀,有压痛,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微弱或消失,并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当腹部出现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时,常提示急性穿孔。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高,核左移并出现中毒颗粒。常有贫血,低蛋白,低血钾及低钙低镁血症,脱水等。

  腹部X线平片显示节段性或全结肠扩张, 以横结肠及脾曲最明显。Fazio报道扩张结肠的直径为5.0-16.0cm,平均9.2cm。中毒性巨结肠早期几小时内可示横结肠下缘结肠带变厚,然后消失,同时可观察到胃、小肠大量积气,这种症状可能是细胞内缺钾、低钙、低磷、低镁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导致胃肠无力所导致。

04中毒性巨结肠应该如何预防

  1.反复长期发作或持续不稳定的病人,应当保持心情舒畅安静,避免过度劳累,预防肠道感染
  2.注意饮食调理,对腹痛、腹泻者,宜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饮食;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鱼、虾、蟹、鳖、牛奶、花生等应尽量避免食用;应忌食辣椒,忌食冰冻、生冷食品,戒除烟酒嗜好
  3.轻症病人可在治疗的同时继续工作,重症和急性期患者则应床休息,以减轻肠蠕动和症状,减少体力消耗

05中毒性巨结肠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炎症性肠病患者出现严重腹痛、便次骤增至数十次和血水样便,即要警惕中毒性巨结肠的出现。若腹部X线平片示横结肠腔径大于6cm则可诊断。

  有人认为小肠异常积气是中毒性巨结肠的早期现象,但是持续性小肠积气与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使重型炎症性肠病患者容易并发中毒性巨型结肠,体现为体温>38.6℃,心率>120次/分钟,血白细胞明显增高,贫血,同时伴有意识障碍,血压降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本症的早期诊断有赖于临床上的严密监护和腹部X线平片,以及对本`症的认识。当病史不清或以中毒性巨结肠为首发症状时,应注意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霍乱、伪膜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憩室炎等导致的中毒性巨结肠区别开来。

06中毒性巨结肠病人的饮食宜忌

  1、避免受凉,控制情绪外,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腹痛、腹泻者,宜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饮食;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鱼、虾、蟹、鳖、牛奶、花生等应尽量避免食用;应忌食辣椒,忌食冰冻、生冷食品,戒除烟酒嗜好

  2、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3、患者平常应加强锻炼,如打太极拳,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

  4、注意腹部保暖。

07西医治疗中毒性巨结肠的常规方法

  中毒性巨结肠的中医辨证论治如下:

  1 脾胃虚弱 证候表现:溏泄,反复发作,食欲不振,腹痛肠鸣,腹胀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大便常挟有黏冻和少量脓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缓。

  证候分析: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腐熟、运化水谷。若后天受损,脾胃阳虚,水谷不化,水湿停积,下注大肠,以至大肠出现充血、水肿、溃疡。

  治法:补中健脾,和胃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本方有补气健脾,渗湿和胃的作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 若久病不愈,中气下陷,久泄不止,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若脾胃虚衰,内有寒邪出现腹部冷痛、肢冷泄泻,采用桂枝人参汤加减,以温中散寒,夹湿者合平胃散,夹热者合香莲丸,阴寒内盛合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

  2大肠湿热 证候表现:病情较重,腹痛而泻,泻下如注,血便臭秽。或泻下水样便及脓血便,腹胀肠鸣,肛门灼热疼痛。或伴寒战,心烦不宁,口干不欲饮,纳呆不振,尿赤短少,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患者脾胃不足,脾运失司,水湿内停或湿阻困脾,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而致本证。湿热下移大肠,致传导功能失常,湿热互结,壅阻肠胃,气机不利,则腹痛腹泻;热重湿蕴,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脂膜腐蚀而便下,赤白粘冻甚血便随下;病急暴注下迫,见肛门灼痛,下利赤白粘冻或伴里急后重;湿热之邪损伤正气,伤在血分则便血,伤在气分则便脓,气血两伤,则脓血并见。湿为阴邪,其性粘腻,可兼有身重疲困,不思饮食等症。热盛津伤则口干,湿邪不去则口干不欲饮。泄泻津伤,化源不足则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乃湿热内盛之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本方重在清化肠中湿热,升清降浊止泻。方中葛根煨用,主以解肌退热,又能升清止泻;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燥湿降浊;甘草和中止痛。 发热较重者,加入银花、公英、柴胡;暑热侵犯,入六一散清热解暑,利湿止泻;如湿邪偏盛,胸胁痞满、渴不欲饮、苔白腻,应酌加藿香、佩兰、苍术、白蔻仁;湿热并重,发热、口渴喜冷饮,苔黄厚,则加金银花、白头翁、秦皮、马齿苋、生大黄等;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姜竹茹;大便下血可用当归、赤芍、赤小豆、秦皮等以养血祛湿,清热解毒,也可以槐花、地榆凉血止血,防风、炒荆芥清血中之风,或加三七粉、云南白药,以化瘀生新、散血止血,加白及粉以助生肌止血。

  3 热毒炽盛 证候表现:发病急速,壮热不退,口渴心烦,胸闷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剧烈,里急后重,利下脓血,紫红量大,或呈血水状,便次频频,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甚至昏迷痉厥。

  证候分析:毒热之势,性猛烈故病急骤。热结阳明,津液耗伤,则壮热口渴;热扰心神,为心烦不宁;热毒攻脾胃,故脘闷不适,恶心呕吐;热毒炽盛,气血瘀滞,肠腑壅塞,浊气不降,见腹痛窘迫,里急后重;热毒互结,耗伤气血,化为紫红脓血,或热伤络脉,暴注下迫,呈血水之状;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皆为热毒炽盛之证。若热毒内陷心营,蒙蔽神明,可见神昏谵语;热极生风,肝风内动,则见痉厥。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共奏清热凉血,解毒宁神之功。方中白头翁清热利湿,解血分之毒邪;合黄连、黄芩、黄柏、知母解毒凉血、活血;大黄导热下行,泄毒祛邪,荡激大肠之毒热;生石膏清泻气分之热邪。 如热毒两燔,播及营血,高热神昏谵语者,可服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2~3g,以清热泄毒,开窍醒神;若高热、抽搐痉厥者加用紫雪散2g,全蝎10g,钩藤15g,以清肝熄风镇静;如呕吐频繁,胃阴耗伤,舌红而干,应酌加西洋参12g,麦冬30g,石斛15g,养胃阴;屡呕不止,可投玉枢丹口服以和中止呕;下利无度,水食不入或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冷汗出,喘促者,乃毒热内闭,阳气外脱,急服独参汤或人参四逆汤浓煎顿服,以益气固脱。

  中成药治疗

  1 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口服,一日3次,每次1.2g。本品具有清热燥湿,健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内蕴证。

  2 参苓白术颗粒:开水冲服,一日三次,一次3g。本品具有益气健脾,和胃化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虚夹湿证。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