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症通常是童年时性心理发育受阻,大多有性对象泛化或以象征物代替异性性对象的趋势。在青春发育期,又习得了以某种物品或人体的某部分为性对象的性感满足行为,通过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了恋物癖。有些顽固性恋物癖者或多或少地伴有某种遗传或先天方面的缺陷。发生的原因可能与童年不良教育环境或素质性因素有关。恋物癖可能是在偶然情况下,通过条件联系的机制而形成的。如有一个对女人鞋、袜形成恋物癖的人,是在他年轻时性欲尚未明确定向时,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浴室门的钥匙小孔窥视了女子的裸浴,当时因为钥匙孔隙视野小,只能看到该女子的鞋、袜及一小部分身体,这时恰好引起他的性兴奋。又由于他有易于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射倾向,虽然这种无关刺激只是偶然地与性兴奋相结合,但较容易地形成了巩固的条件联系。此后,这一偶然出现的刺激(即女子的鞋、袜)单独出现时,便可形成性反应,进而产生了恋物癖。
有些顽固性恋物癖者或多或少地伴有某种遗传或先天方面的缺陷。发生的原因可能与童年不良教育环境或素质性因素有关。恋物癖可能是在偶然情况下,通过条件联系的机制而形成的。部分患者还伴有其他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同性恋、恋足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
恋物症的临床上有如下特点:
1、对异性贴身用品
该种恋物症以男性居多。他们不是通过性接触达到性满足的目的,而是通过与异性穿戴或配带的物品相接触而引起性的冲动和性的满足,或同时进行手淫以达到性欲高潮。这些物品多是直接接触女性体表的物品,如内衣、内裤、胸罩、卫生带等。
很多恋物癖患者对用过的异性的物品有着特殊兴趣。因此,常常不是通过购买这些物品,而是通过偷窃获得。对自己性幻想的对象,以及母亲等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的人的贴身用品往往能够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
2、恋足癖
对美足的迷恋,古代也有很多记载。如果仅仅是喜欢,那构不成恋足癖。只有到非有美足不能性满足,或者是超出性伴侣之外骚扰其他异性才算是恋足癖。
恋物症的预防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儿童的性健康培育越早施行越好,从优生做起,抓好遗传素质,并为小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科学的性教育素材
2、对儿童期出现有明显恋物倾向者,除了进行性教育外,应在正面引导基础上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开朗性格,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增长知识,锻炼自身各种能力和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等,从而防止恋物癖恶化
恋物症可通过以下检查确诊:
1、心理咨询疏导检查:可明确患者恋物癖的诱因,通常此类人群都是生活在单身家庭,与父爱或者母爱不足有关。
2、实验室检查:头颅ct以及MRI检查可明确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压迫垂体所致本病。
恋物症主要和心理行为异常相关,缺乏有针对性的饮食治疗措施,患者注意保持心态良好,规律生活;保持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按时吃饭等有一定的帮助。
对恋物癖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可施行心理治疗,配合环境教育与约束,能够矫正大多数恋物癖者的行为。对于恋物癖的防治要从幼儿教育开始,重视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儿童与少年的心理特征进行必要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是自制力、果断性和品德修养。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预防恋物癖。
恋物癖者一定要有矫正自己异常行为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难于纠正和易复发而自卑,要加强道德修养,主动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少接触易引起性冲动和性挑逗的情境和物品,少看带有色情内容的文艺作品和影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