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使病人产生深度忧伤或悲痛,精神症状出现前有一潜伏期,发病一般在受刺激数周至几个月。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即应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恶梦;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缺少反应;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或活动的回忆,害怕和回避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
由于遭受了重大的精神刺激后,患者可能产生精神崩溃造成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症,可表现为睡眠障碍、冷淡、少言等精神受抑制的表现。对于并发抑郁症的患者,通常会对生活以及工作产生厌恶情绪,觉得生活无味,而具有自杀倾向,据统计,严重的抑郁症患者3年内自杀倾向很高。
1、有受确切的异乎导常的严重的创伤。
2、症状出现时间
于创伤后6个月之内。
3、主要表现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即应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恶梦;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缺少反应;快感缺乏;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或活动的回忆,害怕和回避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通常存在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状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的增高和失眠,亦可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等人格变化,少数病人会出现消极自杀的意念,病程波动大多能恢复,少数病程达数年之久。
诊断时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1、仔细分析刺激性质和强度,刺激与疾病的时间关系及症状内容的联系,避免把疾病的发生归咎于与疾病无关的生活事件
2、精神刺激可以作为其他精神疾病的促发因素,例如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史中可找到一些精神因素,但随病情发展,其基本疾病的精神病理学特征日益明朗化,如有大量形式思维障碍,妄想的内容荒谬、泛化等应避免误诊为应激反应
延迟性应激反应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还需应主要做精神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延迟性应激反应同时需与抑郁症和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安排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仍鼓励个案多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处理其不当的自我责备以及“存活者罪恶感”(家人都死了,我却还活着)。在此时个案多会产生对生存意义的质疑,以及对生死的迷惘,或有自杀意念,须以坚定及陪伴倾听的态度,助其走过哀伤。可运用个别或团体心理治疗模式来处理。持续在精神科医师协助下,使用抗郁剂和(或)抗焦虑剂治疗,此时须注意个案以滥用酒精或镇静安眠药来自我处理情绪的情况。如果是因为犯罪事件受害的当事人,急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并且安排规律的生活步调(如运动等),均有助于早日复原。
1、心理治疗
心因性精神障碍皆由明显强烈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所引起,因而心理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应力争在与病人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病人交谈。同病人分析发病经过,进行解释,指导病人如何对待刺激。如何消除刺激。同时给予有力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缓冲病人的创伤性反应,使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2、环境治疗
尽可能离开或更换环境,消除创伤体验,加速症状缓解。
3、药物治疗
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选用催眠剂和抗焦虑剂,以延长生理睡眠,加强内抑制过程。常用药物有焦静安定,舒乐安定,水化氯醛等,要注意不可过量或长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