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的组织病理学为非特异性,有舌背丝状乳头萎缩,表层剥脱,角化不全,上皮下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对于地图样舌的具体病因暂不明确,但研究以及观察都认为,它很可能与人体营养吸收不足或不平衡有关系,所以家长应教导孩子不要太过偏食。
此外,研究认为,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维生素B族缺乏者更容易患上“地图舌”,而月经周期影响、贫血、胃肠功能紊乱、精神情绪不稳定、过度劳累等因素也被认为是成年人患“地图舌”的部分诱因。 某些患者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
地图样舌病损主要位于舌背与舌缘粘膜,亦可扩散累及舌腹粘膜偶,与寻常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合并存在。寻常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是常见的地图舌的并发症。
1、寻常型银屑病
为临床最多见的一型。皮损初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可逐渐扩大融合成红色斑片,境界清楚,基底浸润明显,皮损表面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易刮除。去除表面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薄膜,再刮除薄膜,出现筛状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2、脓疱型银屑病
相对来说临床上较少见,一般可分为泛发性脓疱型和掌跖脓疱型2种:
泛发性脓疱型:常在治疗不当、外用药刺激或激素撤减过快等因素的促发下发病。急性发病,皮损多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上或周围出现粟粒大黄色浅表性小脓疱,以四肢屈侧及皱褶部位多见。严重者可见全身出现密集脓疱,脓疱融合成脓湖,全身皮肤发红肿胀,可伴有发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等。
掌跖脓疱型:皮损仅见于掌跖部,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脓疱,疱壁不易破裂,2周左右疱干结痂、脱皮。脓疱常反复发生,皮损可渐向周围扩散至掌趾背侧。
地图样舌病变主要发生于舌背,为丝状乳头剥脱形成的不规则的红色光滑稍凹陷区,周边为增厚的白色或黄色边缘,形似地图,病变可持续多日或数周无变化,或消失或改变形状和部位,消失后可再发,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有轻度烧灼及痒感。下面是常见症状的具体介绍:
1、早期在舌面出现1处或多个指甲大圆形或椭圆光滑的红色斑片,且界限清晰,边缘略隆起呈黄灰色或白色晕带,系丝状乳头角化所致,皮损丝状乳头消失,蕈状乳头仍存在或更显著,损害逐渐扩大融合呈地图状,舌尖和软腭罕见相似皮损。
2、损害多发于舌面或舌缘,偶发于唇,颊部及软腭黏膜口底及舌腹,一般持续2~10天可自行消失,但它处又可出现,常迁延多日。
3、无明显自觉症状,有轻微麻刺感,主要见于体质瘦弱的儿童青年女性,偶与寻常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合并存在。
有地图样舌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排除和避免可能诱发地图舌的刺激因素,如不食用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戒掉烟酒嗜好,尽量去除口腔内的病灶,要保持口腔卫生,用软毛牙刷刷牙,同时应做到合理饮食,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动物肝脏等,必要时可直接服用复合微生素B,调节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情绪紧张或过于激动都可能诱发地图舌,要避免疲劳,调整睡眠,对月经不调的妇女要进行治疗
家长看到孩子有了地图舌,要在饮食和护理方面多注意首先地图舌的出现和孩子的营养状态有关,有时是因为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的这时就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豆等
同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晚上睡觉前用淡盐水漱口;脾胃功能不好的孩子饮食要注意忌口,不吃辛辣刺激,不好消化的食物;少吃零食,不吃膨化食品,不吃冷饮冰冻的食品;适当增加水果的种类和量,多吃蔬菜,尤其是深绿色、红色等颜色深的蔬菜
地图样舌患者的主要检查项目为浆细胞,其主要检测表现为:
边缘过度角化,中央变性,真皮层有多形核淋巴细胞急性浸润,在上皮浅层形成海绵状微脓肿,并有多形核白细胞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红斑处丝状乳头消失,黏膜上皮浅层脱落,棘层变薄,真皮乳头升高,真皮血管充血,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根据地图样舌的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对该病做以诊断。
地图样舌多由脾胃气虚导致,建议本病患者应吃一些能够健脾益气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这些食品可以做成粥服用,可以温养脾胃,健脾益气。
同时,有地图舌的患者不宜吃煎炸、熏烤、油腻的食物,如:油饼、煎蛋、煎饼、烤羊肉串;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干姜、羊肉、狗肉及其他肥肉亦应忌口。
地图样舌无特殊治疗方法,尽可能查出病因,对症治疗。若有刺激性痛可用紫外线口内照射,服用复合维生素B及锌制剂可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可采用如下措施:
1、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刺激因素,如热或辛辣食物。给复合维生素B,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2、X线照射100r,每周1次,连续3次,损害可消失,但易于复发。
3、药物治疗:平时注意口腔卫生,消除刺激因素,注意饮食及消化功能,可用2%碳酸氢钠液或2%硼酸钠液含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