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疱疹性口炎又称疱疹性齿龈口炎,由疱疹病毒Ⅰ型引发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发热性疾病、感冒、消化障碍、过度疲劳等均可为诱因。
二、发病机制
1、单纯疱疹病毒属于DNA病毒。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Ⅰ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和器官的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以及新生婴儿的感染。Ⅰ、Ⅱ型病毒可用荧光免疫检查及细胞培养鉴别,二者间存在交叉免疫。近年来,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分别与唇癌和宫颈癌有关。
2、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天然宿主。正常人中约有半数以上为病毒的携带者。病毒经呼吸道,口腔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原发感染大多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获得,如通过接吻,使用疱疹性龈口炎患者用过的餐具等。正常人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大多局限于皮肤黏膜表层。特别易感者,如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或有其他感染的儿童、免疫缺陷和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可发生血行播散。原发性感染多为隐性,仅有1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原发感染发生后,病毒可持续潜伏在体内。由于单纯疱疹病毒在人体中不产生永久免疫力,故每当机体抗病力减弱时,如发热、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妊娠、病灶感染、过度疲劳和情绪环境改变时,体内潜伏的病毒即活跃而引起发病。
3、原发性感染早期出现补体依赖性中和抗体,即须有补体参与才能中和病毒,后期代之以非补体依赖性中和抗体。抗体对消除病毒血症和缩短病程起一定作用,但不能预防感染复发。某些易感者虽有抗体仍可发生严重疾病,这可能由于病毒潜伏在白细胞内,或者病毒虽与抗体结合但仍具感染性,以及免疫淋巴细胞、干扰素或分泌性抗体相对缺乏。血清抗体阳性者对单纯疱疹病毒抗原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其致敏T淋巴细胞能释放各种淋巴因子,且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可直接杀伤。因此,细胞免疫缺陷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局部或全身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均可相当严重或迁延不愈。巨噬细胞对限制单纯疱疹病毒复制和阻止其扩散亦有一定作用。感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可消除大部分的病毒。少数病毒侵入周围神经,并沿神经轴索移行至三叉神经节或感觉神经节,在神经细胞内潜伏。
1、惊厥(ConVulsion):对于高热的患儿可出现热性惊觉,特别是对于继往有惊厥使,或者家里面有惊厥遗传因素的患儿,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2、继发性感染:常见是激发厌氧菌以及G+性菌的感染,伤口可出现红肿以及脓性分泌物流出。
在疱疹出现前2~3天(潜伏期)患儿常有烦躁,拒食,发热与局部淋巴结肿大,2~3天后体温下降,但口腔症状加重,病损最初表现为弥漫性黏膜潮红,在24h内渐次出现密集成群的针尖大小水疱,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环绕红晕,水疱很快破溃,暴露出表浅小溃疡或溃疡相互融合成大溃疡,表面覆有黄白色分泌物,本病为自限性,1~2周内口腔黏膜恢复正常,溃疡愈合后不留疤痕,疱底细胞,病毒分离和血清学实验可帮助诊断。
做好孕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改善环境,避免或减少污染,避免被动吸烟经常户外活动和晒太阳,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起居室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时,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或用乳酸、食醋、中药苍术等熏蒸消毒与病人隔离,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每天婴儿4g/kg、幼儿3g/kg、儿童2.5g/kg)及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1、常规检查
一般正常,少数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2、细胞学检查
取皮肤黏膜疱疹刮取物作涂片,检查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病毒培养
单纯疱疹病毒分离培养较易成功,许多组织培养方法均可应用,宜取新鲜疱液接种。
4、测定血清抗体
用中和,补体结合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患者血清中多有抗体。
5、组织病理改变
复发与原发性感染的病理变化相同,以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表皮细胞发生气球变性,网状变性和凝固性坏死,表皮松解而形成水疱,因气球变性比较明显,且多发于疱底部,故水疱常为单房性,表皮内水疱最终亦可发展成表皮下水疱,少数网状变性可见于疱壁,有时可见细胞核分裂和上皮多核巨细胞,陈旧水疱内可见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被侵犯的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此包涵体在早期呈嗜碱性,Feulgen反应阳性,但在后期则变成嗜酸性,Feulgen反应阴性。
1、饮食宜清淡,要多食富含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儿童不宜进食冷饮;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住所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家庭应尽量不用空调,房间内空气可采用食醋加以熏蒸消毒。
2、加强日常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一般小孩感冒后应多喝水、多休息,并服用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感冒药物就会很快治愈。
1、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减轻痛苦、促进愈合。一般不用抗生素,局部可用碘苷(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等。进食前为减轻疼痛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涂之。有发热者给予退热剂,患病期间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如给予高维生素高营养流质,或静脉补充营养。口腔护理是必要的,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禁用刺激性、腐蚀性、酸性或过热的食品、饮料及药物。
2、重症可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无环鸟苷)200mg,4次/d;利巴韦林(病毒唑)200~400mg,3次/d。可用板蓝根注射液注射,或口服抗病毒冲剂等。
3、继发感染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