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口腔 > 小儿坏死性龈口炎

小儿坏死性龈口炎简介

相关问答

  小儿坏死性龈口炎由梭状杆菌和奋森螺旋体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病变。未及时治疗,重症病例可导致患者死亡。本病病原体为梭状杆菌和螺旋体,在病变部位涂片,可发现大量梭状杆菌和螺旋体。

【详情】

01小儿坏死性龈口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主要致病菌为梭形杆菌和奋森螺旋体,这些细菌是口腔固有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或营养不良时,或口腔不卫生时,则细菌大量繁殖而致病,引起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病变。

  2、发病机制:本病病原体为梭状杆菌和螺旋体,在病变部位涂片,可见大量梭状杆菌和螺旋体。正常情况下梭状杆菌和螺旋体在口内共生,一般不易感染致病。但在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则可使这两种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在口腔卫生不良,营养状况不佳时则发病迅速,病损严重。本病常见是复杂混合感染,可合并其他细菌,如链球菌、丝状菌、黑色素类杆菌等细菌感染。

02小儿坏死性龈口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一、坏疽性口炎

      又称口颊坏疽,祖国医学称为走马疳。本病容易与重症坏死性龈炎混淆,也有人认为是坏死性龈炎的严重型或恶性变。主要发生在有牙的儿童,多与全身衰弱或极度营养不良有关。文献曾报告在患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婴儿中,偶见此病。

  二、当前主要认为牙周袋的形成:

  1、始于炎症过程使牙龈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破坏。

  2、牙龈胶原纤维的变性、消失,使结合上皮得以沿根面向根方增殖。

  3、上皮受炎症的刺激出现钉突,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侵入结合上皮,使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更为疏松,当入侵的白细胞达到结合上皮体积的60%以上时,影响上皮细胞的连接和营养,靠近冠方的结合上皮即从牙面剥离,使龈沟底移向根方而形成牙周袋。因而,牙周袋的形成和加深必然伴随着牙周附着丧失。

03小儿坏死性龈口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1、一般症状:发病急骤,症状显著,有发热、全身不适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明显,常伴有流涎、头痛、淋巴结肿等症状。

  2、溃疡:溃疡好发于牙龈和颊黏膜,形态不定,大小多在1cm左右,表浅,披以污秽的、灰白色苔膜,擦去此苔膜时,出现溢血的溃疡面,但不久又再被覆以同样的苔膜,周围黏膜有明显充血水肿,触痛明显,并有特别强烈的坏死组织臭味。在坏死组织表面可有灰白色的假膜形成,容易擦去,擦去后可见出血的创面。

  3、水肿:唇、颊、舌、腭、咽、口底等处黏膜均可受累,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坏死性深溃疡,上覆灰黄或灰黑色假膜,周围黏膜有明显的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

  4、牙龈表现:牙龈边缘及龈乳头顶端出现坏死,下前牙唇侧多见。牙龈边缘呈“虫蚀状”,牙龈乳头消失变平如“刀削状”。牙龈乳头破坏严重,牙龈失去正常外形,龈缘呈反波浪形。严重者可造成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

  5、面颊表现:急性期未及时治疗,坏死就会向邻近的口腔黏膜及深层组织蔓延,在全身抵抗力急剧下降,同时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时,还可造成面颊的洞穿性缺损,称为走马疳或面颊坏疽。

04小儿坏死性龈口炎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坏死性龈口炎发病原因主要致病菌为梭形杆菌和奋森螺旋体,预防应注意合理喂养,增强体质,养成口腔卫生的好习惯,对于体弱儿、久病儿,特别在牙齿萌出期间,更要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更换新的牙刷、牙具叩齿、早晚按摩牙龈等,以有效防止本病发生

05小儿坏死性龈口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外周血检查

  可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二、涂片检查

  可见大量梭状杆菌和螺旋体。

  三、组织病理检查

  1、上皮破坏,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坏死上皮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及多种细菌和纤维蛋白形成假膜。

  2、固有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3、基层水肿变性,结缔组织毛细血管扩张。

  四、其他

  必要时做胸片,B超等检查。

06小儿坏死性龈口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1、肉蛋奶的选择:猪肉、猪肝、蛋黄、鸡肉、鸭肉、牡蛎等,富含维生素B2,能促进溃疡愈合,维护粘膜的完整性。

  2、蔬菜的选择:芹菜、豆荚、莴笋、菠菜、油菜、茼蒿、藕、富含粗纤维,性质寒凉,有保持大便通畅,引火下行的作

  3、水果的选择:红果、草莓、柿子、橙子,富含维生素C,宜常食用。

  4、忌:吃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醋、姜、葱、八角等。

  5、忌:吃粗糙坚硬的食物如炸排骨、炸鸡腿、坚果之类。

  6、忌:吃口香糖、巧克力、烟酒、咖啡、烫的食物及辛辣烧烤,油炸品等。

  7、忌:吃研磨后的食物,如面包末、玉米或土豆片等,

  8、忌:吃过烫的食物。开水或滚烫的汤并不能杀灭溃疡面的细菌,反而会造成刺激。

07西医治疗小儿坏死性龈口炎的常规方法

  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消除炎症,防止病损蔓延和促进组织恢复。全身抗感染治疗可给予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及交沙霉素等。局部消炎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坏死组织,然后用2%甲紫液或2%碘甘油或2%金霉素甘油涂患处。饮食上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输液以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另外,由于本病具有传染性,应做好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也可口含青霉素剂,进食前后冲洗含漱,饭后涂药,有大块牙石时应小心除去,氧化剂治疗效果良好。特别是过氧化氢酸性较强,刺激黏膜增加病儿痛苦。洗净黏膜病损以后,再局部涂药。一般以涂复方甲紫(1%龙胆紫与1%吖啶黄各半混合液)效果为佳。2.5%金霉素鱼肝油可促黏膜上皮生长。此外,甲紫(龙胆紫)、锡类散、冰硼散、冰硼油等均可用,但由于流涎较多,散剂不易附着病损表面。急性期过后,积极治疗原有的慢性炎症。对于慢性患者已造成的牙龈缺损则采用牙龈成形术及牙龈翻瓣术矫治之。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