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单独桡骨干骨折,仅占前臂骨折总数的12%,以青壮年居多。
齿状突由两倍分软骨构成,如软骨化不能完成,则出现齿状突畸形。先在性齿状突畸形可引起寰枢纽椎的不稳定并导致脊髓损伤,甚至死亡。
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主要是恶性肿瘤,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形成子肿瘤。在骨肿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桡骨颈骨折大多发生在骨骺尚未闭合的少年和儿童,因此,为桡骨头骨骺分离。相反,儿童极少发生桡骨头骨折。桡骨头骨化中心通常出现在4~5岁,闭合时间为16~20岁。桡骨头骨骺分离,多属于Salter-Harris分型的Ⅱ型和Ⅰ型。良好的复位,对日后形态和功能无明显影响。
脊椎结核寒性脓肿穿入肺脏较为常见,穿入食管胸主动脉、腰大肌脓肿穿入阑尾、胆囊、结肠和膀胱等空腔脏器较为少见。为此,临床上多被误诊或漏诊。
卡斯钦-贝克病(Kaschin-Bek disease)即大骨节病,尚有“矮人病”、“算盘子病”、“柳拐子病”等之称,是一种地方性软骨骨关节畸形病,是以软骨坏死为主的变形性骨关节病。多发生于儿童和少年,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与关节系统,导致软骨内成骨障碍、管状骨变短和继发的变形性关节病。致管状长骨发育障碍,关节增粗、疼痛、肌肉松弛、萎缩和运动障碍。患者以身材矮小、短指、关节畸形、步态异常(呈典
在人体骨骺损伤中,桡骨远端为最易发生之部位,几乎占全身骨骺损伤的半数,即40%~50%。
椎管内结核系指结核性肉芽肿位于在硬膜外或硬膜下,引起脊髓功能障碍,临床基本特点渐进性脊髓受压症状和体征。有学者称之非典型脊椎结核(atypical spinal tuborcolosis)。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可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女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硬腊外肉芽肿比硬膜下肉芽肿多见,两者比例约为10:1。
骨外尤文氏瘤是组织学上同骨尤文氏瘤一样,而发生于软组织中的肿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toma,MFH)多发生于深层软组织,首先由O’Briea和Stoat所报道,原发于骨内者甚为少见。1972年Feldman和Norman提出将此瘤作为一种独立的骨肿瘤类型,以前常将骨内MFH误认为骨肉瘤、纤维肉瘤、骨巨细胞瘤或骨转移性癌等。
此处骨折是跖屈损伤的结果,压力从胫骨后下唇作用于距骨结节。这个软骨接合部骨折的发生,通常是在篮球,网球运动时突然以跖骨或脚趾起跳的后果。类似地,用力向后踩空椅子也能发生。芭蕾舞演员的距骨外侧结节伸长(Stieda突)更易于发生这种损伤。
脊髓内脓肿很少见,可以急性发作,也可以是持续较长时间的慢性起病,临床上与硬脊膜外脓肿相似。
此型又名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亦为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类型。易伴有脊髓损伤,但较前者为轻。但本型的发生率较低,在屈曲暴力所致的楔形骨折病例中,约占7%~9%。
从解剖上来看,颈段的根动脉主要来自椎动脉第2段及甲状颈干的升支,因其沿脊神经根走行,因此称为根动脉。在根管内口处,根动脉又分为前根动脉和后根动脉,分别参与组成脊髓前中央动脉和脊髓后动脉,主要对颈4~7段颈髓供血。根动脉分支受累时所产生的症状与前面所述的“脊髓前中央动脉缺血症候群”及“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相一致,故不再赘述。本节主要阐述分支前的根动脉受阻后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脊椎结核后突畸形特别是10岁以儿童患者是严重后遗症之一。不仅影响病人外表仪容和病人心理压力,而且胸椎或胸腰结核后突畸形严重者将影响其心肺功能,还可能出现晚发病灶治愈型截瘫。
在长骨先天性缺如中,腓骨缺如最为常见,但一般要到5岁以后,才能确定腓骨是否完全缺失。本病右侧较多见。
手腕腱鞘囊肿是一种肿胀,是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内含胶冻状粘液的良性肿块,其多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腱鞘囊肿是不会发生癌变,不会扩散,虽然他们可能会扩大规模,他们就不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手腕腱鞘囊肿症状很明显,发病部位会有轻微酸痛感,囊液变多时就会变硬而且有压痛的感觉。如果患处在手腕处,就也会伴有腕部无力,不适或酸痛、放射性痛,严重的话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
先天性桡骨小头脱位很少见。主要是由于桡尺骨近端先天融合,前臂固定在一定角度上的旋前位畸形。双侧受累者占60%。男妇发病率无差别。
软骨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Ellis-van Creveld先天畸形综合征、先天性软骨钙化障碍心脏病综合征、软骨外胚层发育异常综合征等,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外胚层基因突变或者环境影响致使分化偏离正常而导致的长骨生长板增殖缺陷。患者出生时即出现侏儒外观,表现为短肢型侏儒,可有有先天性心脏病和生殖器畸形等。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是由于病灶中的腔液、干酪物质、死骨或坏死椎盘等综合性原因致使截瘫。在病晚期可由椎管内肉芽组织纤维化瘢痕 包绕脊髓外,椎体病理性脱位或半脱位。Sorrel和Sorrel-Dejerin(1925)按脊椎结核病程2年内出现截瘫者称早发截瘫,2年以后截瘫者为晚发截瘫。
脆弱性骨硬化(osteopoikilosis)又称骨斑点症,播散型凝集性骨病(osteopathia condensens disseminata)及点状骨(spotted bone)。全身多数骨骼上出现广泛散播的緻密斑点,一般不产生临床症状,大多数因其他原因作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
早在19世纪初叶,Wood-Jones(1913)即对这一类型的骨折进行了描述。至1965年,Schneider再次对其加以介绍,并命名。所谓绞刑架(Hangman)骨折系指发生于第2颈椎椎弓峡部的骨折,既往多见于被施绞刑者,故又名绞刑架骨折。这种损伤在临床上时可遇见,在民间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患者常有精神方面的压力。
先天性肩关节脱位极其少见,文献上仅有少数个案报告。只有出生时发现肩关节脱位,才属于先天性的,即在子宫内就已形成病关节脱位。临床上所见到的常常为麻痹性的,多由于肩部肌肉麻痹所致,如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期肩关节外伤性脱位几乎不发生。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Fielding(1977年)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在以后(1983年)他又称为旋转脱位。寰枢椎关节转脱位与固定是以特发性斜颈、头颈僵直与旋转受限为临床表现,以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对应关节改变为X线特征的一种病变。常因临床上忽视而被误诊。
高位肩胛是指肩胛骨处于高位,往往发育差,形态异常。本病首先由Eulenberg报道,以后Sprengel作了详细介绍,故又称Sprengel畸形。先天性高位肩胛较少见,发病多为单侧,左侧多见,双侧十分罕见。高位肩胛常伴有其他先天性异常,如颈肋、肋骨形成不良及颈椎异常等。
纹状骨瘤(osteopathia striata)的特征为骨骼上有带状或条纹状的密阴影,尤其在长骨的干骺端。
先天性跖骨内收畸形(congenital metatarsus adductus)表现为前足在附中关节处的内翻与内收。畸形完全在踝关节前方,而足跟与小腿仍保持正常关系。
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症( congenital abductioncont racture of the hip ,CACOH) 是一种姿势畸形,是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以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内收内旋功能障碍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双下肢不等长。虽然发病较高,但往往被父母忽视而就诊不多。
先天性胫骨缺如病属肢体纵向缺陷,临床罕见。往往伴有同侧股骨近端发育不良、股骨重复畸形和足跗骨骨桥等多种畸形。
网状细胞肉瘤(primary reticulum-cell sarcoma of bone)是起源于骨髓或松质骨的原发性骨肿瘤,形态虽与弥漫性淋巴瘤型网状细胞肉瘤一致,却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网状细胞肉瘤为局限性、孤立性的骨病灶,占原发恶性肿瘤的5%。发病年龄以20~30岁为最多,儿童少见,50%的病例关系在40岁以下,也有40岁以上发病的。男女之比为2∶1。任何骨骼都可侵犯,但最常见股骨、胫骨和肱骨
松毛虫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疾病。它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树毛虫,短者数小时,长者数天,会发生局部皮炎和关节肿痛,轻者一般在数天内痊愈,重者可持续数年,并发生永久性的骨和关节损害,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以手腕部和足部等暴露部位最为常见。
羟磷灰石是骨骼(包括牙齿)的主要矿盐。羟磷灰石沉积病是羟磷灰石在骨骼、牙齿外组织沉积,即为异位钙化。异位钙化可发生于机体各个部分,包括局部的和系统的结缔组织、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钙化,常不出现症状,但有时可造成急性关节炎和其他多种慢性关节疾患。此病一般症状较轻,甚或无任何症状,但也可以致关节破坏畸形而需关节更换术。羟磷灰石在关节周围沉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老年人。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一种类型是,由于继发性甲旁亢(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引起的纤维性骨炎(osteitis fibrosa)。这是一种高转运型骨(high turn-over bone disease)。另外一种是代转运型骨病(low turn-over bone disease),表现为骨软化(osteomalacia),大部分由
伤性枢椎前滑脱是指枢椎双侧椎弓根骨折,伴或不伴前滑脱。
硬化性骨髓炎又名Garre’s病,特发性骨皮质硬化和干性骨髓炎,此病较少见。病因不明,不易找到致病菌。有时可能与损伤有关。损伤产生骨膜下血肿,形成钙化,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男多于女,体质多健壮,如运动员。长管骨均多发病,但下肢以胫骨最为多见。
投掷是一项暴发性的高速度田径运动。其运动主要发生在肩、肘关节,但需上、下肢及躯干各关节和肌肉的协同配合。投掷损伤可发生在士兵投弹训练,标枪、铁饼、链球等投掷项目,以及棒球(投球手)、网球等球类项目中。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第1分支——髂腰动脉的腰支,故又称为下部附加根动脉,主要构成骶3节段以下脊髓的血供,亦可能参与腰段大根动脉的组成。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是一种罕见畸形,出生时即可发现右锁骨干中部有一个裂隙,随着患儿年龄增大,局部出现无痛性包块。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引起的骨关节病变,是全身疾病中的一部分。本病在我国南方省份如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浙江林区均有流行。多在夏秋两季,四月至八月松毛虫盛发时,呈地区性暴发流行。据调查在我国已发现约40种松毛虫,危害较大及分布较广的有6种:赤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芽松毛虫。其中以马尾松毛虫分布最广,危害也最大。
1683年,Goller首先报道了这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尺骨棒状手,较桡骨棒状手少见。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是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匀泡沫状透亮区。本症常发生在较大儿童和青壮年,肿瘤常位于长骨干骺端和骨干或脊柱的后部,局部疼痛肿胀,患处功能障碍,位于脊椎时可产生脊髓压迫症状,局部穿刺吸出血样液体且压力常很高。动脉瘤样骨囊肿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至今其发病机
骨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 of bone)是一种深部的霉菌病,少见,本病在我国西北部偶见。以农村病人为多。发病的年龄最多在11~30岁,该病系产生多处窦道肉芽肿性疾患。从窦道排出带有“硫磺色颗粒”的脓性液为其特点。牛、马也可患此病。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柱,引起脊椎骨的骨折或累及脊髓神经节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
1943年Stout命名恶性血管肿瘤为血管内皮细胞瘤,以后在组织学分类与命名上很混乱,曾使用的名称很多,目前已经逐渐统一起来,称为骨血管内皮细胞瘤。公认骨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介于骨血管瘤和骨血管肉瘤即良、恶性之间的一个中间型或未定型的肿瘤,是一种弥漫浸润生长但不转移的低恶性肿瘤。
中心性软骨肉瘤是肉瘤,其细胞倾向于向软骨分化。分为:中心性软骨肉瘤;周围性软骨肉瘤;骨膜性软骨肉瘤。治疗仅是手术治疗,有相当高的治愈率,放疗、化疗对软骨肉瘤无效。由于软骨肉瘤生长缓慢,在原发肿瘤切除10多年以后仍可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
胫腓下联合前部分离常伴随腓骨远端骨折、胫腓联合骨折和胫骨前结节撕脱骨折同时发生,损伤后导致踝关节不稳定。
骨硬化病即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称大理石骨病,其特点是全身性骨质硬化,骨塑型异常,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容易骨折,往往有家族史。
枢椎齿突骨折(odontoid process fracture)是累及寰枢椎区域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发生率约占颈椎损伤的10%。由于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结构,其不愈合发生率也较高,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急性延迟性颈椎脊髓压迫并危及生命。
单房性骨囊肿(solitary bone cyst)并不少见。囊内为一单腔,里面衬以薄膜并含草黄色液体。本病发生在小儿和少年生长期,男性较多。骨囊肿常位于肱骨和股骨上干骺端,囊壁多因外伤甚至病理骨折后意外发现,或股骨上端病变常因步态异常引起注意。最初病变源于邻近骺板的干骺端,随生长而远离骺板。肱骨上端占50%,其次为股骨上下端和胫腓骨近端,偶见于跟骨、掌骨和髂骨。最近也有发生在骨骺部的报告。本病预
先天性拇内翻(congenital hallux varus)与拇外翻相反,表现为拇趾在跖趾关节处向内侧倾斜成角,导致拇趾与第2趾分开,同时伴有第1、2跖骨间角增大。
平滑骨肉瘤好发于40~60岁,发生于四肢,一般病程较长,局部切除后易复发,可经血行转移至肺、肝及其他器官,少数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小儿软组织平滑肌肉瘤恶性度低,预后较好。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类型:①皮肤,皮下型②后腹膜,肠系膜型③血管型。
椎弓结核系指病变限于椎弓根、椎板、棘突或横突,而不是继发于椎体结核扩展到椎弓根、横突或上下关节突的病变。本病较为少见,占脊椎结核0.8%~1%,另一组10531例脊椎结核中有45例,占2.3%。北京结核病防治所脊椎结核3139例中,仅有17例,占0.4%。发病率很少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椎弓小动脉吻合丰富,不易产生栓塞,不负重,局部松质骨少以及其周围肌肉丰富等因素有关。
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不是一个临床独立病种,而是一组由组织结构推动的蛋白沉积病。本病最早由Wirchow于1854年发现,近20年来随着淀粉样物质从各种疾病患者的组织中提取,其相应的化学成分得以进一步分析及了解,诊断率亦显著提高,实际上淀粉样变病临床上并非少见。其特点为淀粉样蛋白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及组织中而引起多种病变,主要累及心、肾、肝、脾、胃肠、关节
脊髓火器伤是由枪弹或弹片造成的脊髓开放性损伤,每因合并颈、胸和腹部重要脏器损伤,使伤情趋于复杂,加之脊髓本身损伤多为完全性,预后较差。
骨包囊虫病是指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骨骼中的寄生虫病。该病发生于畜牧区,直接与狗接触是人被传染的主要方式。
这是一种比较多见的上肢先天性畸形,约60%是双侧性。由于小儿的活动功能尚未发育健全,而且本病的旋转功能减少或消失仅局限于前臂,患者常不能被及时发现,因此很少见到新生儿和婴儿病例。患者多在4~5岁的幼儿期,因动作的缺陷,手的旋前位固定、旋后活动消失,才被重视而发现。
硬脊膜外脓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常因误诊而造成对病人的损害。容易产生硬脊膜外脓肿的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缺陷、酗酒、恶性肿瘤、静脉内药物滥用、脊柱手术和外伤等。
在临床上较脊髓前中央动脉缺血症候群为少见,且症状轻微,诊断比较困难。
减压性骨坏死是高气压作业工人或潜水员所发生的骨坏死,在从事高气压作业的工人中,有将近半数的人可发生骨关节损伤。在早期是一种无症状的骨损伤,只有X线照片才可能发现,其典型发病部位是在肱骨、股骨和胫骨骨干等处。只要有过一次高气压暴露史,不论是否患过急性减压病,均可能发生减压性骨坏死。在18世纪末就已有潜水、隧道或沉箱作业中进行高气压暴露,只有到1895年X线检查应用于临床后,1911年美国Bassoe
雅司病(yaws)是由雅司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为热带传染病。临床表现与梅毒相似,但不属性病,无遗传性。不侵犯重要的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以累及皮肤为主,晚期可侵犯骨骼,青年及儿童较多见。本病流行于中非,南亚,南美等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少数病例发生,但目前已基本绝迹。
桡骨小头骨骺分离多因跌倒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并外翻,桡骨小头撞击肱骨小头引起的,常见于儿童肘部关节损伤。
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muffiple epiphyseal dysplaais)亦称Fairbank病或多发性骨骺成骨不全(dysostosis epiphysealis multiplex)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软骨的发育缺陷,其特征为许多骨骺异常的骨化,患者的生长发生障碍,手指粗短。1935年Fairbank首先描述此病,有遗传性及家族史。男性较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为幼儿及少年。以髋、肩、踝多见,
硬脊膜下脓肿是一种发生于硬脊膜下间隙的感染性疾病。
点状骨骺发育异常(dysplasia epiphysial punctata)主要表现为骨骺部位有分散的钙化点。亦称先天性钙化性软骨营养障碍(chondrodystro-phiacalcificans congenito)及点状骨骺(stippled epiphyses)等。
肢骨纹状肥大(melorheostosis)又称骨熔烛样病,单肢型烛泪样骨质增生症,及Leri骨质硬化症蜡烛骨(candle bone)等。为一种少见的形状特殊的局限性骨质增生,从X线片上看,犹似熔蜡沿骨干流下。
先天性肌缺如(congenital absence of muscles)临床上比较少见,是由于胎儿本身发育异常,或因在宫内受到机械阻碍所致。常表现为单块肌肉部分或全部缺如,也可表现为某一组肌肉的缺如。如果缺如的肌肉不能被其他正常肌肉所代偿,则可能出现畸形。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多见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愈合困难,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而肛管浅表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其能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好发于肛管后中处,若肛管侧方有肛裂,或有多个裂口,应想到可能是肠道炎性疾病的早期表现。
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发病率仅次于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外痔位于齿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曲张或肛缘皱襞皮肤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血栓瘀滞而形成的肿块。外痔表面盖以皮肤,可以看见,不能送入肛内,不易出血,以疼痛和有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临床常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血栓外痔。
内痔是位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无肛管皮肤所覆盖的痔。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少数可累及会阴部。它通常表现为瘙痒难忍、皮肤浸润肥厚、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并且可能会发生皲裂。肛周湿疹病程较长,肛门周围皮肤常常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致发生皲裂、渗出、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肛窦炎引又称肛隐窝炎(anal cryptitis)是指肛门齿线部的肛隐窝炎症性病变。常引起肛周脓肿,中医称为“脏毒”。为肛门感染的常见病症,常并发肛乳头炎。使乳头肥大。同时也是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由于症状较轻,易被病人和医生所忽视。
混合痔,也称里外痔。混合痔以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称为混合痔。
肛周炎是大汗腺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中青年,其特点是结节溃疡,甚则形成瘘管。此病为大汗腺闭塞,继发细菌感染。多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有时可因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感染所致。与出汗过多、卫生状况差、磨擦、搔抓、外伤有关。初起形成皮下结节,化脓破溃后形成局部溃疡,最终疤痕愈合。初起单个或数个豌豆大皮下结节,局部呈半球状隆起,可增大至胡桃大,红肿疼痛,全身症状轻微,经数周或数月结节软化,
肛门外伤是指由于肛门部刺伤或者其他损伤所造成,肛门外伤较少见,直肠及结肠外伤无论平时、战时都较多见。
肛乳头炎主要表现为平时感到肛门内有异物感,随着乳头增生肥大,排便时乳头可脱出肛门外。小的乳头便后可自行回到肛门内,大的需用手推回肛门内。如不及时复位,可引起肛门水肿、胀痛。肿大乳头被刺激或破溃后,可使肛腺分泌增加,引起肛门部潮湿发痒。
肛管位于大肠的末段,上界为齿线,下界为肛缘,长3~4cm。男性肛管前面紧贴尿道和前列腺,女性则为子宫和阴道;后面为尾骨,周围有内、外括约肌围绕。肛管癌真正病因尚未明了,但有研究表明它是多因素作用下多基因失控所致,以往注意到长期慢性刺激如肛瘘、湿疣和免疫性疾患(如Crohn病)与肛管癌发生有关。近年来发现人乳头状病毒(HPV)与它有密切关系,特别是HPV-16,50%~80%的肛管癌细胞中有HPV-
在女性直肠与阴道后壁邻接的长度约有9cm,因此在创伤、炎症等病变时该段直肠阴道隔膜上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直肠阴道瘘,它是妇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粪瘘。分类:低位直肠瘘,即修补可以从会阴部途径进行;高位直肠阴道瘘,则从经腹手术较安全。多数病例的瘘孔较小,约
肛门闭锁(anal atresia)又称低位肛门直肠闭锁,由于原始肛发育异常,未形成肛管,致使直肠与外界不通。在中医学中称为“肛门闭合”。
肛门癌多发生在肛管或肛缘皮肤上,多为鳞状上皮癌,也有少数为基底细胞癌。生长在齿线的是肛管癌;生长在齿线下方是肛门周围癌或肛门缘癌。肛管癌多见于女性,肛门周围癌男性多见。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肛管及肛门周围,由肛管和肛门周围鳞状上皮发生,常因肛瘘、痔、手术瘢痕、湿疣、化脓性汗腺炎及潜毛囊肿长期慢性刺激损伤引起。
子宫内膜异位症(rectal endometriosis)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异常生长。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即可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身体的任何部位均有可能发生,但绝大数病变局限于盆腔,子宫内膜组织离开子宫,侵犯直肠所致的病理状态,即为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症生长缓慢,容易蔓延。
肛周肿瘤很容易侵犯肛门括约肌而引起症状,但在早期症状往往为非特异性,容易被病人和医师忽视而导致延误诊断。在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肛门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尤其是在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群。现已发现,肛门肿瘤的发病与性乱交方式明显相关。
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或称肛门失禁(anal incontinence)是指每天至少2次或2次以上不随意控制的排便和排气。它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具有多种病理生理基础的一种临床症状。老年人的发生率约为1%,老年住院病人较多见。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is syndrome)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组织学改变以耻骨直肠肌肌纤维肥大为特征。
遗粪症:又称功能性大便失禁。本症是指5岁或5岁以上儿童,非器质性因素或因躯体疾病所引起的排便障碍,经常反复出现在不适当的时间和地方解大便,而大便形状正常。本症发病率比遗尿症低得多。国外报道占1-3%,男:女=3.4:1。儿童功能性遗粪症属排泄功能障碍,是一种慢性行为问题,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统一和公认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大大超过其就诊率,治疗也需要长期坚持。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坐骨直肠窝较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向外扩散到坐骨直肠间隙而成。
无直肠与直肠闭锁为先天性直肠发育畸形,先天性肛门直肠发育畸形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女性别的发病率大致相等,其中男性稍多,在新生儿中,发病率1:1500-1:5000。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眼睛,肛管为第3位,一般认为该肿瘤来自交界痔的成黑色素细胞,多数可产生黑色素,少数可不产生,但癌细胞仍呈多巴阴性反应,两者的预后基本相同。本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早期转移,预后极差。
粪瘘(fecal fistula)是指生殖器官与肠道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在妇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是直肠阴道瘘。滞产形成的粪瘘有时并发尿瘘。此外也可有小肠、结肠阴道瘘。生殖器官瘘管是一种极为痛苦的损伤性疾病。由于尿、粪不能自行控制,外阴部长期浸泡在尿液中,不仅给妇女带来肉体上痛苦,而且患者因害怕与群众接近,不能参加生产劳动,精神上的负担也很大。加强孕妇保健,开展新法接生,正确处理分娩,提高手术质量,生
阑尾类癌(carcinoid of appendix)是胃肠道类癌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位于阑尾的黏膜下层,70%~90%的阑尾类癌小于1cm。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多数因有急性阑尾炎临应表现而在术中发现或术后发现,其预后较其他部位类癌为好。
肛门不在正常位置,位于骶部或阴囊附近,一般排便正常,有的患者也可能伴有肛门畸形或是肛门疾病。
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性收缩(spasmodic contraction of and sphincter)亦称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正常情况下,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的扩张可立刻引起肛管内括约肌(IAS)反射性松弛,此反射称为直肠括约肌松弛反射,或称为直肠抑制反射,对排便很重要。若IAS呈痉挛性收缩不能松弛,将导致出口处梗阻型便秘。
藏毛性疾病又称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这类窦道最常见于肛门后部尾骨处背侧,故亦尾部藏毛窦(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早在1847年Anderson就曾报道过这一疾患。1880年Hodges正式采用现在的名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英军人中本病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些患者都有长时间乘坐吉普车的经历,人们推想这种屈腿距坐、长期颠簸
肛廔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后,脓水淋漓,久不收口,形成慢性廔管的疾病。又名痔廔、廔疮。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管道和继发性外口组成。“廔管”,是指两个开口之间的通道,而肛门廔管其管道的内口在肛门直肠内,外口发生在肛门周围。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观念,误认为廔管是因为痔疮发炎所引起的,所以称之为“痔廔”
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congenital anorectal stenosis)是因胚胎发育异常,致使肛门直肠口径太小,男女性均可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便不畅。
外力的作用致结肠穿孔称为结肠破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及细菌性腹膜炎。发病率较小肠为低,因结肠内容物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故腹膜炎出现得较晚,但较严重。一部分结肠位于腹膜后,受伤后容易漏诊,常常导致严重的腹膜后感染。
突出于结肠肠腔的黏膜脚样突起物称为结肠息肉。它包括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的各类型病变。1982年全国结直肠癌协作组病理学者提出了我国统一的分类规范。浙江省结直肠癌协作组(1978)普查2755例结肠息肉中,新生物性的占72.3%,美国Shinya为82.7%。我国比例略低,可能由于资料来源于血吸虫性所占比例较高而新生物性相对较低有关。
骨盆直肠脓肿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发展而来。虽少见,但很重要。因患者自觉的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症状显著,故早期诊断常有延误。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张(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