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先天性仰趾外翻足是一种常见的姿势性足畸形,以全足背伸和外翻为特征。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约为1∶0.6。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是一种以纤维性、软骨或骨性化生为特征的局部反应性病变。常发生于靠近骨或骨膜的软组织。骨化性肌炎一词不恰当,因为骨骼肌并不受累也无炎症改变。病因不同可分为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是因肌肉、关节囊及韧带纤维化,引起以全身多个关节僵直为特征的综合症。
单侧关节突关节脱位是较为常见的损伤,通常是由屈曲暴力和旋转暴力协同作用所致。主要表现为颈部的局部症状和合并神经损伤时发生相应脊髓节段的损伤症状。
胸背与腰背痛是青壮年以上人群中的常见疾患,尤其是在工业高度发展的国家,其发生率可高达20%以上。在涉及胸背与腰背痛的评估、预防和治疗之前,首要的重点应放在弄清楚造成症状的原因上。前面几节已对其他原因的肩、颈、腰背部疼痛进行了全面阐述。但对运动员来讲,其病因常与多种因素相关。除一般性因素,例如不良的睡眠体位、缺乏身体锻炼、吸烟、长时间坐位工作和生活等,对包括体格状态、急于康复的心态和可能再次遭遇损伤
在肢体骨和筋膜形成的间隔区内,因各种原因造成组织压上升,致血管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组织严重供血不足,甚则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导致这些组织功能损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先天性胫骨形成不良或失败的总称,有多种特定的类型,各型有其独立的病理、病程和预后。多见于胫骨中下1/3交界处,最终形成局部的假关节。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多为单侧,同侧腓骨也可累及。少数患者有遗传史。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是一个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发症。最初的感染率大于10%,随着经验的丰富,髋、膝关节成形术后的感染已降至1%~3%。然而,随着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数量日益增加,因此术后感染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化脓性感染是极严重的并发症。虽然感染率已由早年的10%左右降到目前的1%~3%,但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数量日益增多,出现并发感染的患者也逐渐
单房性骨囊肿(solitary bone cyst)囊内为一单腔,里面衬以薄膜并含草黄色液体。骨囊肿常位于肱骨和股骨上干骺端,囊壁多因外伤甚至病理骨折后意外发现,或股骨上端病变常因步态异常引起注意。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传染病。布氏杆菌性关节炎(brucellar arthritis)是布氏杆菌病的一部分。布氏杆菌为小的革兰阳性菌,通过动物传染给人。国内以牛、羊为主要传染源。病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液、胎儿等。布氏杆菌病可以是急性、自限性疾病,关节痛延续数天,关节炎持续数周后消退,无后遗症。也可是慢性、感染性疾病。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足底跖痛症是指前足底跖骨头或跖骨干疼痛,按其病因可分为松弛性跖痛症和压迫性跖痛症。
手的常面腱鞘炎多因深部刺伤感染后引起,亦可由附近组织感染蔓延而发生。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手背伸指肌腱鞘的感染少见。
同型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又称高胱氨酸尿症、假性Marfan综合征,首先由Carson和Neill以及Gerrit-sen等人(1962)分别报告,是蛋氨酸由于酶缺陷而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的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累及眼、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发性血栓形成、智力不全、晶体异位和指(趾)过长等。有报道显示多数患者的父母为近亲结婚。发病率约
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脊膜的纤维细胞,是一种良性脊髓肿瘤。
先天性副舟骨(congenital accessory navicular bone)是在足舟骨内侧结节处有一副骨,为常见的舟骨发育异常,双侧多同时对称发生。副舟骨是足部结构上的缺陷,影响足的稳定。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特征与典型维生素D缺乏症相类似,故亦称之为假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耻骨结核较少见,在一项研究中,4140例中仅有18例(0.43%)。耻骨靠近耻骨联合的部分称之耻骨体,由耻骨体分出上枝和下枝,上枝远端构成髋臼的一部分,下枝远端与坐骨枝相连。两侧耻骨相接称耻骨联合,耻骨体的前面即会阴面,其后面即盆腔面。
尺桡骨为前臂的两根长骨,尺骨位于前臂内侧,是较长骨,可分为一体两端。位于小手指的一侧,较易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可发生侧方移位、重叠、旋转、成角畸形,治疗较为复杂。不同形式的暴力所致骨折的类型亦不同,发生尺桡骨螺旋型双骨折。骨折线方向一致,多有尺骨内上斜向桡骨外下。
棘突压痛是常见于脊柱结核、骨折或脊柱先天畸形造成脊柱后凸畸形的棘突处,压之有疼痛。此滑囊位于棘突,在棘上韧带与皮肤之间,一般不能用手触及到。有脊椎畸形(后凸)的老人,长期背靠坐椅,经常摩擦压迫损伤而致棘上韧带滑囊发炎,致使囊壁分泌滑液,局部肿胀。伸颈、弯腰、转身均可引起牵涉痛。临床上可在脊柱后凸畸形,经常摩擦部位触及小的或不太明显的囊性肿块,压之有疼痛。有时在拍X时,侧位片可见有囊壁钙化。
枢椎齿状骨折并非少见,在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中占10%~15%,不幸的是,仍不时有齿状突骨折在首次就诊时被漏诊的报道。任何外伤后出现颈部持续疼痛和僵硬,伴或不伴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应当给予反复的X线检查,包括CT检查,以免可能的齿状突骨折遗漏。
股骨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0.4%,但其疗效却不满意。股骨髁周围有关节囊、韧带、肌肉及肌腱附着。骨折块受这些组织的牵拉,不易复位也不易维持复位。股骨髁骨折,可并发腘动脉、神经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损伤。在伴有相邻支持结构如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时,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也因股四头肌、髌上囊损伤而造成伸膝装置粘连,损害膝关节功能。骨折可造成股骨髁与胫骨平台、髌骨与股骨关节面之间,相应关节的破坏,改变了正常膝
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即过去称之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畸形,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年长后可造成患髋和腰部疼痛,影响劳动。实际上临床所见的患儿,脱位程度不同,有的并没有真正的脱位而只是有潜在脱位的可能性。因此近年来,有的学者主张称本症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或称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单纯性髋关节前脱位,远远少见于后脱位,据布拉(Brav)统计为后脱位的14%,阿福克(Aufanc)等统计为后脱位的4%,沙摩波逊(Thompson)等统计为后脱位的9%。
腘动脉损伤为临床极为重要的损伤之一,该动脉一旦受阻,肢体截肢率亦高达80%,因此在处理上必须力争功能重建。
颈椎本身从出生后即包含着许多不稳定性因素,尤其是椎间关节的水平位、韧带的松弛及脊髓与椎管的比例等均构成其不稳定的解剖学基础。颈椎椎节不稳既是颈椎病病理生理改变中的一个过程,在持续时间过久时又可以是一个独立性疾患。上颈椎不稳症主要包括枕颈不稳及寰枢关节不稳两类,前者以外伤及枕颈部畸形为多见,病情亦较为严重。而后者除与颈部外伤相关外,在儿童则多发生于咽喉后壁处炎症之后,此乃由于寰枢关节局部韧带松弛之故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肘关节活动丧失并呈骨性融合状固定于某一特定位置者,称为肘关节强直。纤维性僵硬不同于骨性强直,前者由于关节间隙尚未完全骨化,因而仍保留少许活动度。
肱骨外髁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或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和部分滑车骨骺的关节内骨折。因其中部分患者仅单纯是肱骨小头骨骺部骨折,故又称为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肱骨外髁骨折比内髁骨折多见,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肘关节损伤,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发生率略低于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包含非关节面(包括外上髁)和关节面两部分,前臂伸肌群附着于肱骨外髁。肱骨外髁骨折后,由于伸肌群的牵拉,骨折块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
棘突骨折是指颈椎过屈所致.单纯棘突骨折较少见,常合并椎体或其他附件骨折。以c6至T1棘突多见。骨折常见铲土工和矿工,又称为“铲土者”骨折。猛烈屈曲下,颈椎棘突和肌肉对抗性牵拉造成棘突撕脱骨折。垂直压缩暴力也可致脊椎纵向劈裂骨折,致棘突沿矢状劈开,但此不常见。棘突骨折多发生在棘突基底部上方,骨折伴有棘间韧带和项韧带撕裂损伤不累及椎管和椎问孔。极少伴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廓、鼻、喉、气管软骨的炎症,易发生关节炎、巩膜外层炎、巩膜炎和葡萄膜炎。
小儿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ty)是侏儒中最多的一型,属于软骨化骨缺陷而膜性化骨正常的一种发育异常。伴有肢体短小、头大以及常有手的三叉畸形,属软骨化骨缺陷而膜性化骨正常的一种发育异常。
在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的间隙较小,在解剖上是一个弱点,其中通过到上肢的神经血管束。如果锁骨或者第一肋骨在形态上有所改变就会使锁肋间隙进一步变小,而压迫基间的神经血管束产生症状,叫肋锁综合征。
腕关节结核在上肢关节中居第三位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病人的0.43/100。多见于成人。与其他肢体关节一样,病人同时多并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从大量临床病例观察中发现颈椎、胸椎及腰椎黄韧带骨化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尤其是有了CT及MRI这两种先进技术后,诊断率及发现率明显提高。其中不乏对脊髓构成压迫或刺激的病例,病情严重者则需手术切除治疗。颈椎黄韧带骨化症已列专节讨论。
先天性垂直距骨(congenital vertical talu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畸形性距舟关节脱位、先天性凸形外翻足,是先天性扁平足的一种类型。由于距舟关节原发性脱位,跗舟骨与距骨背形成关节,使距骨处于垂直位。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亦称为多发性外生骨疣、骨干端连续症、遗传性畸形性软骨发育异常症等。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采用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这一名称。
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神经血管伤或骨关节损伤,也可发生闭合性撕裂伤。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
肩胛骨前后均为肌肉包绕,骨折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2%左右,且多发生于肩胛骨体部和颈部,常为多发伤的一部分。
肠道短路手术(空肠回肠吻合术)是一种对病态肥胖症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可能引发关节炎-皮炎综合征,有时并发肾脏、肝脏和血液系统的疾病。20%~80%的病例在术后2~30个月出现关节炎症状。这种关节炎呈多关节对称性和游走性,既可影响上肢也可累及下肢关节。1/4的患者为慢性受累,不能预测关节炎的持续时间。关节症状和异常肠蠕动之间无相关性。见不到放射学上的畸形或糜烂;骶髂关节和脊柱受累不常见。66%~80%
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属于继发性关节骨软骨病,其主要病因系某些因素引起的骨骺血管栓塞,以致骨骺内骨化中心的全部或部分坏死,并可伴有软骨内化骨紊乱。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亦称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Legg-Calvè-Perthes病,由此三位学者于1910年分别描述,简称Perther病。本病系股骨头血运障碍所致的股骨头骨骺不同程度的坏死,病变愈合后往往遗留股骨头扁平状畸形,故又称扁平髋。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因各种感染因素造成的骨髓炎症。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
慢性单纯外伤性脊椎病性腰腿痛,除由急性外伤性腰背疼或脊柱骨折后遗者外,多由于异常体位连续弯腰或过度疲劳,腰骶或骶髂关节的韧带或骨质产生一种慢性累积性劳损,造成韧带慢性破裂、磨损或水肿,严重者关节突发生疲劳骨折以致引起慢性腰腿痛。这些病人多无明显的外伤史,仅由于长期体位不适或过劳,使腰背肌及韧带处于被牵拉状态所引起。
椎间盘膨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椎间盘膨出是指椎间盘退变松弛,外周纤维环匀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在MRI矢状面上椎间盘向后膨隆高起,CT及MRI横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影大出2~3mm。按发病部位分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无菌型炎症,是由于膝关节扭伤和多种关节内损伤而引起的。滑膜的功能异常会导致关节液无法正常生成和吸收,膝关节就会产生积液。滑膜的形态改变还会侵袭膝关节软骨,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很大的致残危机。
骨质软化症与佝偻病是以新近形成的骨基质矿化障碍为特点的一种骨骼疾病。其结果导致非矿化的骨样组织(类骨质)堆积,骨质软化,而产生骨痛、骨畸形、骨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该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四类:①维生素D营养性缺乏。②维生素D的代谢活性缺陷。③骨矿化部位的矿物质缺乏。④骨细胞、骨基质紊乱。在青春期前,即长骨生长板闭合前到闭合期发生损害为佝偻病。在成人,骨骺生长板闭合后的骨矿化损害,称骨质软
化脓性脊柱炎并非十分少见,但急性发病者仅占50%左右,半数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由于临床表现不一,受累部位不同,出现症状及体征各异,故常被误诊或漏诊。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感染途径以血源性感染为多见。其次为脊柱手术,腰椎穿刺,局部开放性损伤等直接引起脊椎感染,少数为邻近脊椎的感染灶,如脓肿、褥疮等蔓延而来。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4
本病为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特征是肩胛骨处于较高的位置,患侧肩关节高于健侧,患肢上臂上举活动受限,可同时合并有肋骨、颈、胸椎的畸形。1863年由Enlenber首先描述。1891年Sprengel报告4例,并讨论病因,故本病又称Sprengel畸形。
真菌性关节炎又称霉菌性关节炎。真菌感染所致肌肉骨骼病变罕见,但致病性和机遇性真菌感染的发生以及新种真菌感染的出现则在增多,特别是免疫抑制病人。慢性演变和诊断迟延都是常有的事。真菌是慢性肉芽肿性关节炎的常见致病因子。各种真菌都可以引起骨关节病变。侵害筋骨系统的最常见真菌是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 immitis)、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皮炎芽生菌(
甲下外生骨疣(subungual exostosis)呈单发性纤维性和骨性结节,偶亦见于其他足趾端,特别是小趾。本病主要发生于12~30岁的女性。鞋子压迫可引起剧痛。诊断需靠X线拍片证实。
大多由手指掌侧横纹部的刺伤引起,而血源性感染则较少见。鞘管内富有滑液,湿润而少血,给感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旦发生感染,炎症很快扩散到整个鞘管。拇指、小指的建鞘感染,还可扩散到桡侧或尺侧滑囊,并可波及到前臂。在纤维鞘管的狭腔内,炎症本身及渗液张力可破坏肌腱的血循环,导致肌腱坏死。即使肌腱不坏死,炎症愈后也常发生粘连,严重影响手指的功能。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属于旋转半脱位,曾先后为Coutts(1908,1934)和Fielding(1977)等所描述。其实质是第1颈椎的侧块在第2颈椎侧块上方发生位移;从动态上观察,表现为第1颈椎围绕第2颈椎的齿突呈分离旋转半脱位。单纯性寰枢椎脱位在临床上大多无明显症状,因而易被忽视而漏诊。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肘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0%,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损伤的第三位。骨折多发生在少年和儿童。这个年龄组,肱骨内上髁系属骨骺,尚未与肱骨下端融合,故易于撕脱,通称肱骨内上髁骨骺撕脱骨折。
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该肿瘤通常位于干骺端的一侧骨皮质,向骨表面生长。可分为单发和多发性骨软骨瘤。后者有遗传倾向,并影响骨骺发育或产生肢体畸形,称为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病,或骨干续连症。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自股骨小转子至股骨干中段与近端交界处即骨髓腔最狭窄处之间的骨折。发生率占髋部骨折的10%~34%。其年龄分布有2组,20~40岁及60岁以上。老年组骨折多由低能量创伤所致。年轻组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常合并其他骨折和损伤。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死亡率各作者报道不同,从8.3%~20.9%。由于股骨转子下生理应力分布特点,手术治疗有较高的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物失用率。骨折发生后,在肌肉
焦磷酸钙沉积病,是一种累及关节及其他运动系统的,与二水焦磷酸钙(calcium pyrophosphate sedimentation,CPPS)晶体沉积有关的晶体性关节病,因此,又称之为焦磷酸关节病。
由于该骨块坚强而且骨突短,因此不易骨折,故临床少见。
骨的原发性淋巴瘤是起源于骨的原发性淋巴瘤。若不治疗,其病变可于数年局限于或似乎局限于一处或多处骨;若得到治疗,其治愈的可能性很大。骨的原发性淋巴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淋巴细胞的圆细胞肉瘤,其组织学特点、临床特点、病程及预后与尤文氏肉瘤明显不同,但两者的界限也并不总是明显,而骨的原发性淋巴瘤与全身性淋巴瘤的区别就更不明显了。骨的原发性淋巴瘤没有一个象全身性淋巴瘤那样的形态学及免疫学分类方法。
软骨母细胞瘤为来源于幼稚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的良性肿瘤。软骨母细胞瘤首先由Ernest Codman发现,主要位于长骨末端的骨骺也可位于骨突,亦被称为Codman肿瘤。由于好发于二次骨化中心,也称为良性骨骺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长骨的二次骨化中心,多见于肱骨头、股骨髁、胫骨平台,有时可见于无二次骨化中心的小骨(如跗骨)和扁平骨的骨突(如髂骨嵴)。通常于儿童晚期或青少年期发病。
骨与关节结核是结核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形成原发灶,结核菌在原发灶进入淋巴血行播散到全身各脏器,特别是网状内皮系统包括骨关节,多数播散灶被吞噬细胞所消灭,而极少数播散早潜伏下来,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潜伏感染灶中的结核菌繁殖,突破包围的组织而发病。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或骨软化症(familial vitamin D resistant rickets or osteomalacia) 又称原发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病变累及髋臼、肌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有时可合併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脱位或挛缩等。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异常椎体的形成而引起,椎体缺失,半椎体或者椎体间联合可以引起不对称生长,从而引起继发性畸形。因患者年龄、性别、畸形部位,侧凸程度、节段长短、畸形类型、可屈性及进展性等情况不同,医生应选择不同治疗手段。
指甲-髌骨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是众所周知的遗传性指甲和髌骨发育不良,特点是多种骨的异常,最初影响肘和膝,并有相关肾病,少数病例有眼和血管异常。其特点为GBM特征性超微结构异常。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发病率高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但由于症状较轻而常被忽视。
在临床上,跗骨、跗骨局部周围及跗骨间结核的发病率并不比踝关节结核少见,其中以跟舟关节及相邻诸骨的发病较多,包括距骨、骰骨及楔骨。
膝关节屈伸运动时,髌骨在股骨下端前方滑车内上下移动,由于髌骨的解剖结构,股四头肌和关节囊的作用,使之运动时维持稳定。髌骨关节面中央呈纵形脊状凸起,与股骨下端相应关节面吻合,阻止髌骨左右滑动。股四头肌收缩主要是股四头肌牵拉作用,防止髌骨向外脱位,肌肉收缩时关节囊的紧张也对髌骨起稳定作用,但由于外伤及膝关节先天或后天的病理因素可造成复发性髌骨脱位。
腱病由德国学者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1986年,Perugia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用炎症(itis)作为后缀的术语来描述腱组织的退行性变有很大矛盾”。因此,医生在采用治疗手段时,主要目标应阻断胶原分解,而不是消炎。这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休息和治疗,以阻断腱病的循环周期,促进胶原产生和成熟,恢复肌腱的张力和功能强度。
髌骨脱位和半脱位在成人和青少年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特别是女性青少年者。髌骨脱位绝大多数为外侧脱位,亦有因髌骨重建手术掌握失当而导致的医源性内侧脱位的报道。但真正的创伤性髌骨脱位并不常见,发生脱位或半脱位的病例多数伴有股骨髁的发育不良、髌骨位置不对称或存在异常的Q角。
舒尔曼(Scheuermann)病为一种常见于青少年的胸椎或胸腰段的僵硬型脊柱后凸(驼背)畸形。对在骨骼成熟以前诊断的患儿,大多可选用支具成功地进行矫正。但本病因常被混淆为姿势性驼背而不能被及时发现,以致出现驼背畸形并引起持续性背痛后才被发现或确诊,从而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机。当畸形严重,特别是非手术疗法不能缓解疼痛时,则需要手术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Seheuermann病属于良性发展性疾病,真正有
早在1883年,就有人认为桡神经或桡神经分支的卡压可能是引起网球肘的原因之一。1905年,Guillain报道了1例病例,一位管乐师因前臂反复的旋后和旋前,引起骨间后神经卡压。以后,对骨间后神经卡压的病例不断有临床报道。动脉瘤、肿瘤以及肘部骨折等均被认为是骨间后神经卡压的原因。然而,多年来,网球肘一直是前臂近端外侧疼痛的主要诊断。1956年,Michele和Krueger描述了桡侧旋前肌综合征(r
腱鞘炎是骨髓炎中的一种,一般来说,化脓性腱鞘炎多因外伤和刺伤引起(如鱼刺),而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时也为大肠杆菌或链球菌,其症状表现主要是手指或手掌疼痛,脚掌疼痛,局部发烧,伸直或曲直都有疼痛,如果感染波及皮下组织,同时会伴有红肿。办公族经常在电脑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殊不知,这已经为腱鞘炎埋下隐患,俗称鼠标手。医生发现,鼠标的位置越高,对手腕的损伤越大;鼠标的距离距身体越远,对肩的损伤越
桡骨小头骨折是成年人容易发生的肘部损伤。通常疼痛症状较轻,临床上容易误诊。
硬化性骨髓炎(sclerosing osteomyelitis)因首先由瑞士医生所描述,故又名骨髓炎(osteomyelitis)。
史密斯骨折(smith fracture)好发部位与柯莱斯骨折一样,但所致畸形与柯莱斯骨折相反,其远端向掌侧移位。亦可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故也称之为反柯莱斯骨折。Emett&Breck(1958)统计腕部骨折471例,柯莱斯骨折占448例,史密斯骨折占23例,为19.5∶1。
创伤性骨髓炎主要指因火器伤、开放性骨折或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对骨折断端或显露处的直接污染、感染而造成的骨髓炎。其特点是感染主要局限于骨折处,附近软组织亦同时呈现急性化脓性炎症状态。骨骼一旦污染及其后发展形成的感染,大多为慢性过程。受感染的骨端因无骨膜及血供而易坏死,由于皮肤缺损及肢体肿胀,软组织可能难以遮敷而致使骨外露,以致加重坏死进程。软组织对骨骼包被好的部分,局部可渐被爬行代替,并且死骨与活骨相连
厚皮性骨膜病(pachyermoperiostosis)又称为皮肤肥厚骨膜骨质增生症和Touraine-Solente-Gole综合征,原发性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继发性又称过度增生性骨关节病。常继发于各种慢性及恶性肿瘤性疾病,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原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主要见于男性,这可能是一种具有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国内已陆续有这类病例报告。 继发性骨膜增生厚皮症可能也是一种遗传疾患,
此组根动脉多来自肋间动脉,或来自上方腰动脉和(或)髂外动脉,沿肋间神经或腰脊神经进入椎管后,即参与构成脊髓中、下段的脊髓前中央动脉。胸段上方达第6胸髓,下方至骶4;腰段为胸12至骶5,主要供应该段脊髓前方2/3的血运。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在全球范围内并非常见病,但在远东一些国家,因后纵韧带骨化导致肢体瘫痪而到医院就诊者则并不少见。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病,就是在日本也十分罕见,有时可在颈椎OPLL患者行全脊柱拍片检查时发现,但也有患者仅出现胸脊髓病变而不伴有颈脊髓病变。
颈肋是一种先天性的畸形肋骨,可由于外伤、肩部负重因素等引起。
骨神经鞘瘤系骨内神经鞘细胞所产生的良性肿瘤,很少见。好发于下颌骨、骶椎、尺骨干及肱骨干等处,多为20~50岁的青中年男性,肿瘤发展缓慢,病程较长。
弓形腿综合征即胫骨畸形-骨软骨病,又称Blount-Barber综合征、Blount胫骨综合征、Blount病、Erlacher-Blount综合征、胫骨内髁无菌性坏死、胫骨内翻-胫骨畸形性骨软骨病、内侧或外侧性骨软骨病,非佝偻病性弓形腿(Bowlegs without rickets)、胫内翻综合征等。系胫骨近端内侧骺板受负重压力而破坏了正常生长,导致胫骨近侧干骺端向内侧弯曲。本病并无缺血性坏死
椎体爆裂骨折又称为垂直型压缩性骨折,较少见,多属不稳定型。由于本型骨折的骨折片易侵入椎管,故截瘫的发生率高,应引起注意。
舌骨呈蹄形,由舌骨体、大角(2个)和小角(2个)构成,是舌体的主要支持者。下方紧邻甲状软骨,舌骨大角有茎舌骨韧带与颞骨的茎突相连。舌骨大部分位于皮下。舌骨可呈先天性畸形,茎舌骨韧带可钙化或骨化与舌骨相连。正常人在20~30岁以前,舌骨体与舌骨大角无骨性连接者占50%以上。舌骨体与舌骨小角也有软骨相隔。茎舌骨韧带钙化或与舌骨骨性融合,或过早骨性连接都是骨折的诱因。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与半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and subluxation of the knee)乃严重膝过伸。本病女性较多,为男性的2~8倍。半数以上病例并发其他先天畸形。大多数病人无家族遗传倾向,Provenzano在200例膝脱位病人中发现7例有阳性家族史,而且多数为Larsen综合征病人,合并手、足畸形和其他大关节脱位。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近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临床上根据肿瘤与脊髓、硬脊膜的位置关系,一般将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髓外硬膜内和硬膜外三类。髓外硬膜内肿瘤最多见,其次是硬脊膜外肿瘤,最少见为脊髓内肿瘤。髓内肿瘤占9%~18%,髓外硬膜内肿瘤占55%左右,硬膜外肿瘤占25%左右,哑铃形椎管内肿瘤约占8.5%。
疽毒是指发于髋部环跳穴者称为环跳疽,又名贴骨疽,缩脚疽。正当于现代医学的急生化脓性髋关节炎。中医文献中把生于膝部的叫疵疽,生于足踝部的叫足踝疽,生于肩部的叫肩中疽,生于肘部的叫肘疽,生于腕部的叫兑疽。病名虽不一,但均属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胫腓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约占9.45%。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占全身骨折的5.1%,胫骨次之,占全身骨折的3.85%。腓骨干骨折最少占全身骨折的0.59%。治疗虽较容易,且多无明显的功能障碍,但如果处理不当,者可能出现感染、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甚至有截肢的严重后果,因此对胫腓骨骨干骨折应认真处理。
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见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
颈椎病大致有颈椎骨质增生、正常曲度变异和颈椎间盘突出。你这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而压迫神经(硬膜囊)使局部代谢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还要看具体压迫什么神经。通常可以分为以颈部症状为主的颈型、神经根受累出现上肢症状的神经根型、四肢运动和感觉障碍的脊髓型、椎动脉受压引起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刺激症状的椎动脉型和压迫食管有吞咽不适或困难的食管型。不知道你的症状具体是什么。其主要反应是疼痛、头晕、呕吐、手麻、失
多发生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ial dysplasia)又称Catel病,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骨发育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但其遗传变异性大,即使在同一家族中表现也不同。
起源于骨周围的骨膜,向骨外生长,但趋于包绕骨干,较为罕见,男女发病率相似,虽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一半以上大于30岁。
寰椎骨折又名Jefferson骨折(因由Jefferson于1920年首次报道,故此命名)。环形的寰椎遭受轴向压缩和头部向后、下转伸时,暴力经枕骨髁作用于寰椎侧块,并引起寰椎骨环爆裂(散)骨折。寰椎的前弓与后弓双侧骨折,以致侧块被挤压而向四周分离。这种损伤在临床上虽较少见,但如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意外,应注意。
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多肌腱末端病是未定型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和反应性关节炎等脊柱关节病常见而具有特征的表现之一,对这一类疾病的诊断具有提示性价值。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儿童的多肌腱末端病或血清阴性肌腱末端病和关节病综合征,是幼年脊柱关节病的标记和预测该病的最好指标。虽然它尚未被划分在脊柱关节病分类中的一种疾病,但是它又与许多脊柱关节病密切相关。不少病人患病后先到骨科就诊。
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或多发性外生骨疣的发病率比孤立性骨软骨瘤为小。它是一种骨胳发育异常,在骨胳上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骨隆起。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有三个特征:①具有遗传性②骨缩短或畸形③恶变成周围型软骨肉瘤的发生率高。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或多发性外生骨疣的发病率比孤立性骨软骨瘤为小。它是一种骨胳发育异常,在骨胳上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骨隆起。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多数病员有家族遗传史[3]。这病名称很多,有时称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anterior interosseous entrapment nerve syndrome)是由Kiloh和Nevin于1952年报道的。随后,有关病例不断见诸报道。其发病在前臂远端神经性病变中约占1%。
颈椎黄韧带骨化症是指颈椎黄韧带反复的损伤累及和反应性修复过程导致了韧带的骨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一类疾病。这是一种老年性疾病,50~60岁年龄组的比例较高,并且发病率有随着年龄的增加增高的趋势。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2∶1。黄韧带的骨化常见于中、下颈椎,以颈5~6最多,其次为颈4~5与颈6~7,病变范围多为1~2个椎节,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十分少见。在同一节段内,两侧病灶与单侧病灶的发生率相近。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青年和壮年。这种骨折常呈粉碎性,闭合复位困难,开放复位缺乏有效的内固定从而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骨不连或畸形愈合者并不少见,对肘关节功能将有严重影响。无论采用闭合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开放复位,其最终效果都不尽满意。
喙突外侧、肩胛下肌和冈上肌之间的肌间隙称肩袖间隙(rotator interval)。Post曾于1978年对该解剖部位进行了描述。该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联结冈上肌和肩胛下肌,间隙前方有喙肱韧带使之得到加强。De Palma(1973)发现,正常人群中有9%肩袖间隙呈开口状。Rowe(1981)报道的37例复发性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20例肩袖间隙为开口状,认为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肩袖间隙分裂多见
颈椎后脱位是指暴力使颈椎产生过伸活动引起颈椎上节椎体下缘在下节椎体上缘向后滑动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在临床上,典型的颈椎后脱位十分少见。颈椎后脱位为严重过伸性损伤的类型之一,属完全性损伤,多伴有脊髓受损及软组织的广泛性损伤,故预后欠佳。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ostosis)综合征即Marie-Sainton综合征,又名Hulkerantt骨形成不全、Schenthaurer综合征等。颅锁发育不全的特点是膜内化骨部位的骨化不良,主要发生在锁骨、颅骨和骨盆。但软骨内化骨也会有些影响。病儿有轻度侏儒表现。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张(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