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发生在20岁以下青少年或儿童的一种恶性骨肿瘤,也叫成骨肉瘤,较常见,是小儿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约为小儿肿瘤的5%。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过度训练也可导致跟骨疼痛,有时放射到足掌前面,这种疾病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成人。
临床上前纵韧带骨化者远比椎节后纵韧带骨化者为多,在年龄50岁以上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约80%可显示这一特征,其中发生在腰椎者约占半数,而胸椎椎节的发病率最低。但真正出现症状(大多以颈部不适为主,个别可有食管受压征,而发生于胸、腰椎者,少有引起症状的病例)的,仅占0.1%~0.3%,因此一般不为人们所重视。
关节过度活动综合征(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me)又名关节松弛症(arthrochalasis),是四肢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功能。本症是遗传性疾病。
指椎体骨折与椎节脱位同时发生者,这种典型的完全性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多伴有脊髓损伤,好发于颈4~5、颈5~6及颈6~7三个颈椎节段,为颈椎损伤中的严重型。
月骨脱位是指月骨本身脱离与桡骨和其他腕骨的正常毗邻关系而移位;而月骨周围脱位则是指月骨和桡骨的关系正常,周围其他腕骨离位;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指舟骨骨折,其骨折近端和月骨与桡骨之间的关系正常,其远端及其他腕骨发生脱位。
月骨骨软骨病,又称月骨无菌性坏死。好发于20~30岁之间,很少有15岁以下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右腕较左腕多见。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是指因退行性波及颈椎后方小关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呈现损伤性关节炎反应,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
早在1912年由Klippel和Feil报道的颈椎先天融合畸形(故又名Klippel-Feil综合征)系由短颈、后发线低和颈椎活动受限三大临床特点所组成,仅在伴有临床症状时方需治疗。此类患者常伴有其他畸形。
应力骨折是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属于过度使用性损伤(overuse injury)的一种,亦称疲劳骨折。与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应力骨折是反复作用的阈下损伤积累的结果,其特征是骨的破坏和修复同时进行。
临床上多见,症状轻,暴力主要波及椎节前柱,因此多属稳定型。也可能有少数伴有后方小关节脱位及椎节不稳定的病例(多伴有脊髓损伤),在处理上应注意。
棘突滑囊炎是其背部皮下组织深层可继发形成滑囊结构,以腰骶部最为该滑囊国内名称较多,有棘突滑囊、棘上滑囊、棘上韧带滑囊、棘上韧带后滑囊、棘突皮下滑囊和脊柱后突畸形处皮下滑囊等。考虑到骶椎棘突退化融合成骶正中嵴、下腰段缺乏棘上韧带、骶椎没有棘上韧带,本文定义为下背部皮下滑囊炎,亦可称为腰(骶)背部皮下滑囊炎。
滑囊又称滑液囊、滑膜囊或黏液囊,与腱鞘同是肌肉和肌腱的附属结构,为一结缔组织扁囊。滑囊多数独立存在,少数与关节腔相通。人体凡是摩擦频繁或压力较大的部位,都有滑囊,多存在于人体坚韧结构的两个摩擦面之间,如骨突、肌肉、肌腱、韧带或皮肤等相互之间。滑囊壁分两层,外层为薄而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但并不形成包膜;内层为滑膜内皮细胞,起源于原始的间叶组织,有分泌滑液的功能。正常滑囊呈裂隙状,仅含少量滑液。滑囊有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主要累及脊柱尤其是颈椎,特征是大量而表浅的不规则椎体前和侧缘骨质增生,相互间融合形成椎体前广泛肥厚骨块,又称为强直性骨肥厚(ankylosing hyperostosis)或Forestier病。本病为动物包括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恐龙、史前爬行动物和现代的鲸类均可累及,但最常累及的动
无论有或无骨折的关节突脱位均属严重损伤,由于其引起椎管骨纤维管道变形,因而势必构成对其中神经组织的压迫。脊髓受累引起瘫痪的发生率均超过70%以上,亦有90%的报道,尤其是在双侧关节同时脱位的病例。因此,对此组病例必须高度重视。
指骨结核与掌骨结核共称短骨的骨干结核,发病率占上肢骨与关节结核的次位,仅低于肘关节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4.88%。患者以儿童居多,成人发病少见。
柯莱斯骨折(Colles fracture)是指桡骨下端的骨松质骨折,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2~3cm范围内的骨松质部位。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占所有骨折的10%,以老年人及成年人占多数。骨折多为粉碎型,关节面可被破坏。幼年人受到同样暴力可造成桡骨下端骨骺分离。
副神经损伤绝大多数为手术误伤,一旦受损伤,斜方肌即发生麻痹,引起一定的畸形和严重功能障碍。
先天性髋内翻亦称发育性髋内翻,系幼儿时发生的股骨颈干角进行性减小所致的畸形。正常成人的颈干角为120°~140°,儿童为135°~145°。若颈干角小于120°,称为髋内翻。表现为日见加重的跛行,是小儿跛行常见原因之一。单侧发病多于双侧,性别和种族无明显差异。
喙突与胸小肌的后方通过到上肢的神经血管束。Wright在1945年就发现正常人当上肢过度外展时出现神经血管束的压迫,这是因为神经血管束被拉紧同时又受胸小肌的压迫所致。受压的部位在锁骨下动脉过渡到腋动脉的部分。在解剖标本与在手术台上都可以证明这种压迫的机理。
桡骨茎突骨折多为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沿腕舟骨冲击桡骨下端;或用手摇汽车发动机,被翻转的摇手柄击伤桡骨茎突部所致的骨折,故也有摇手柄骨折之称。骨折线常呈横形,波及桡腕关节,骨折块多无移位。
初生婴儿的肱骨远端系由软骨组成,其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化骨中心,与干骺端之间为骺软骨板,在结构上较为薄弱,故幼儿时偶因外伤引起骨骺分离。其临床特点与肱骨髁上骨折相似,是髁上骨折发生在幼儿发育阶段的一种特殊类型,不常见。
婴儿性骨皮质增生症(infantile cortical hyperostosis)又称Caffey病,为婴儿时期侵犯骨骼及肌肉筋膜的疾病,其特点为长管状骨和扁平骨有骨膜下新生骨形成,以及患处的肿胀和疼痛。发病年龄都在6个月以前,男性居多。但最近尚有报道本症可发生在11岁的儿童。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又称脆骨病。表现为全身性结缔组织异常。其特点是多发性骨折、蓝巩膜、进行性耳聋、牙齿改变、关节松弛和皮肤异常。遗传学多属常染色体显性,有些病例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隔代遗传的病例亦有报道。
骨膜性软骨肉瘤是较少见的一种亚型。将其分为一类是因其有独特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并且也因为其预后比中心性软骨肉瘤好。
甲状旁腺骨营养不良系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情况下出现的骨骼改变。近50年前才认识到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这一疾病,并认为是十分少见的,不容易诊断的。后来才认识到此病不少见,它的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到身体多个系统。
特点为偏侧肢体的骨和软组织肥大,伴有该部位的血管痣、静脉瘤,故又称为血管扩张性肢体肥大症确切含义应为出生后身体一侧比另一侧肥大,有时是部分如上肢或下肢左右大小不同,有时是整个身体的一侧包括颜面、躯干、上下肢、内脏的左右大小都有差别,但是身体每一侧组织器官的结构是完全正常的,称之为先天性半侧肥大。
在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中,约半数系因第7颈椎肋骨畸形或横突过长所致,在临床上不仅具有相应的特点,且治疗亦有异与其他原因所致者。
肩关节后脱位较少见,原因之一是肩关节后方有坚强的肌群保护,难以向后脱出;即便出现后脱位,亦易因后方肌群的张应力而还纳,因而临床上极少见。
肩胛骨前后均为肌肉包绕,骨折较为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2%左右,且多发生肩胛骨体部和颈部,常为多发伤的一部分。
寄生虫病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地方病,也散发于发达国家。感染寄生虫后,临床表现不一,有的患者并无症状,但有的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寄生虫性关节炎,临床上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骨与关节疾病较少见。迄今为止,至少有20多种寄生虫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体骨与关节系统。它们或引起骨组织、关节和骨髓的病变,或妨碍骨骼的正常生长,或导致胎儿的骨骼畸形。寄生虫感染中,关节受累发生率很低。诊断主要依靠:①有疫区居住或旅
与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对应,有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 of bone,BFH),BFH与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NOF)及干骺端纤维性缺陷(metaphysial fibrous defect,MFD)三者在组织形态上相似,有时把其列为同一种疾病,使三病在名称上较为混乱。
血管-骨肥大综合征(angio-osteohypertrophic syndrome)又称Klippel- Trénaunay综合征、Parkes-Weber综合征、Weber综合征,肥大性血管扩张症、血管扩张性肥大症、骨肥大症、痣-静脉曲张骨肥大、血管-骨质增生症、皮肤脊髓血管瘤等。本病征以血管瘤并骨及软组织肥大为特征。
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是生长在神经干处的以纤维细胞为主的良性肿瘤,是皮肤、深部软组织、神经和骨的一种复杂性肿瘤。
Maffucci综合征是指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合并多发性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而非遗传性疾病。无地区及人种易发倾向,多见于男性,多自青春期前后发病,病史长,通常无痛性,但由于肿瘤的存在可能影响肢体的功能。Maffucci于1881年首先描写。
枢椎椎体骨折的报道不多,实际上这种损伤并非不常见,只是散在于Hangman骨折和齿状突骨折的报道中。一些不典型的Hangman骨折的报道实际上是枢椎椎体骨折,而Anderson-D'Alonzo分类的Ⅲ型齿状突骨折从其定义上就是枢椎椎体骨折,而非齿状突骨折。
高弓足(telipes cavus)又称爪形足,是一种以足纵弓较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畸形。少部分为先天性发病,多数为3岁后发病,系神经系统疾患所致。
肩关节前脱位,是创伤性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类型。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的位置,前脱位又可分为盂下脱位、喙突下脱位和锁骨下脱位;少数可有肋骨骨折,形成胸腔内脱位。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指一定部位的肌肉反复受外力损伤所致骨化,限局性者通常于肌肉的瘢痕内形成骨质。外伤性骨化性肌炎也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只显单一病灶。多见于30岁以前。常发生在外伤后。
骨膜性软骨瘤是软骨瘤的一种,发生于骨表面、骨膜下、肌腱和韧带附着处的软骨瘤。可见于从儿童到成人的各个年龄组,位于长骨的骨干或干骺端区域,好发于肱骨近端。
肱骨内髁骨折,好发生于儿童,较少见。波及范围包括内上髁与滑车的大部分,其损伤机理、类型与治疗方法与肱骨外髁骨折极相似,故二者形成相互对称的“影像”损伤。
位于颈2~3椎节以下的颈椎椎节不稳定统称为下颈椎不稳症,在临床上更为常见,且其病情相差甚大。其中伴有椎间盘(髓核)突出或脱出者不属本节讨论内容,本节主要涉及原发性、仅仅表现为椎节松动不稳的病例。本病可视为颈椎退变的一个过程,又因其具有一系列症状及客观所见,并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疗法,因此亦可作为一个独立性疾患提出讨论。
桡骨颈骨折并不多见,常与桡骨头骨折伴发,亦可单发,二者之致伤机制及诊治要求均相似。
脊柱裂和有关畸形属于神经管闭合不全性畸形。脊柱裂可以是广泛的神经管不融合,称之为完全性脊柱裂或脊柱全裂;也可以是部分性脊柱裂。胚胎期神经原节形成并向尾端发展成神经沟,第21天神经沟两侧的神经襞向背侧正中包卷融合成为神经管。融合自胸段开始向头、尾端发展,尾端于第2周闭合,头端闭合比尾端大约早2天。神经管闭合后,逐渐与表皮脱离,移向体壁深部。神经管的头端发展成为脑泡,其余发展成脊髓。胚胎第11周时,骨
前臂动脉在肘窝前面分成桡动脉和尺动脉,尺动脉分出骨间总动脉,骨间总动脉又分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
全身诸骨骼中距骨是惟一一块无肌肉起止的骨骼,仅有滑膜、关节囊和韧带相连,因此血供较差,不愈合及无菌性坏死者多见。此种损伤的发生率在足部骨折中约占1%左右,虽十分少见,但所引起的问题较多,属临床上为大家所重视的难题之一。距骨分为头部、颈部及体部;头部与舟骨构成距舟关节,后方为较窄的距骨颈;距骨体位于后方,不仅体积最大,上方以滑车状与胫骨下端构成踝关节,此处为力量传导最为集中的部位,易引起损伤。距骨表
先天性椎体畸形系胚胎时期,椎体发育过程中分节不全或形成不全所引起。
四边孔综合征(quadrilateral space syndrome)即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主要表现是腋神经支配的肩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受限。可继发于肩部外伤或继发于上肢过度运动后。1980年,Cahill首先描述了四边孔综合征。1983年,Cahill等报道了18例四边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及良好的手术效果。
局限性骨脓肿通常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多见于胫骨、股骨与肱骨。产生局限性脓肿的主要原因是,在感染时,由于细菌毒力低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强时,感染可被局限于骨的干骺端,形成局限性骨脓肿。本病因最早由英国医生Brodie(1880)首先报道,故亦称Brodie脓肿。脓肿内为黄白色稠厚脓液或肉芽,脓液培养可无细菌生长。脓肿中期为炎性肉芽组织所替代,后期则形成感染性瘢痕组织。
Wartenbery于1932年首次描述了由桡神经感觉支引起手部疼痛的病例,临床也称之为Wartenbery综合征。还有人将其称为手痛性麻痹、犯人麻痹和手袖疾病(hand-cuff disease)。Wartenbery认为,本病由桡神经浅支单纯性神经炎和神经炎性疾病引起。随着有关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桡神经浅支的卡压是本病的病因。
慢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骨组织所引起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时会因并发症而致终身残疾。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演变而来,少数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所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病灶处可出现软组织红肿,甚或皮肤破溃,即急性发作。
胸长神经起源于颈5,颈6,颈7神经根,支配前锯肌。该神经卡压极少引起医师关注。作者在研究肩胛背神经解剖时,发现大多数肩胛背神经在颈5神经的起始与胸长神经的颈5神经起始合干,合干部分穿经中斜角肌的腱性起源和腱性纤维环,从而想到起源于颈5神经的胸长神经也可能与肩胛背神经一起受到卡压。胸长神经受到卡压将产生临床症状有颈部、背部均有明显的压痛点,而且按压背部的压痛点可诱发前臂内侧及手指发麻,患者诉左胸前不
颈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呈圆柱状结构,通常称为关节突间部,而不称峡部。因尚不清楚的先天性因素导致该部骨缺损或连续性中断即为颈椎椎弓裂;在此基础上,由于退变或头颈部应力作用导致病变椎节移位,即为颈椎滑脱,可造成颈椎不稳及脊髓、神经根刺激症状。颈椎椎弓裂是一种少见的颈椎畸形,1951年Perlman和Hawes首次报道了一例青年男性第6颈椎椎弓裂合并颈椎滑脱,迄今全世界报道此病的总例数仅百例左右。
胫骨后唇又称后踝,后踝骨折可以发生在任何类型的踝关节损伤,极少单独发生。胫骨后唇如有较大的骨片,则损害关节负重面,影响踝关节稳定性。
胫骨内髁骨软骨病,又称胫骨内翻或Blount病。是指胫骨内髁软骨发育不良而产生的膝内翻畸形。
软骨发育异常(dyschondroplasia)又称内生软骨瘤病(enchondromatosis),Ollier病等。其特征为,长骨的干骺端有圆形或柱状的软骨性肿块,伴骨干缩短及畸形,在指骨尤为常见。1899年首先由Ollier所描写,虽其组织结构与内生软骨瘤相似,但一般认为本病不应属于肿瘤范围。
骨骺点状发育不良又名康拉迪病(Conradi’s disease)、先天性点状软骨发育不良(chondrodystrophia congenita punletata)或点状骨骺发育不良(dysplasia epiphysialis punctata)是由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不相称的短上臂和大腿,有短而粗的手指和足趾,关节强直,颈短,鼻梁扁平,上腭高,呈拱形。有些患者尚伴
肱骨上端有三个骨骺,即肱骨头,大结节及小结节,顺序于1岁、3岁及5岁出现骨骺,于5~8岁三个骨骺融合成为肱骨上端一个骨骺,至19~21岁骨骺与肱骨干融合。因此,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多见于7~18岁;以后成人可发生肱骨解剖颈骨折。由于肱骨上端在额状面上,肱骨干骺端形成15°左右的后倾角,骨骺中心位于骺板的内后侧,因此,沿肱骨干向上传导的暴力作用于骺板,产生剪切应力,造成骨折线呈斜形,前外侧部分经过骺板面
击出性骨折又称眶底爆折。早在1889年,Lang首次报道一例由于眶底骨折引起眼球陷没和复视的病例,以后King(1944)又有报道,Smith(1957)正式命名击出性骨折(blow-out fracture)。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acute suppurative arthritis)多见于膝、髋、肩、肘诸关节。发生于婴幼儿者往往,与干骺端的骨髓炎或通过血运侵入关节滑膜有关,最后也可破坏骨骺而继发骨髓炎。
周围性软骨肉瘤是起源于骨外,种植于骨上的软骨肉瘤。发病率较中心性软骨肉瘤少。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1。成人期发病,一般见于20岁以后,青春期前无发病。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progressive diaphyseal dysplasia)也称进行性骨干肥厚(progressive diaphyseal hyperostosis),又称骨干硬化(diaphyseal sclerosis)或Engelman病。本病的特点为长管状骨的骨干对称性梭形膨大和硬化,而且颅骨也有类似致密改变。恩格尔曼综合征(Engelman)即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又称Camu
颈椎双侧关节突关节脱位是典型的屈曲性损伤,可以发生在颈2至胸1之间的任何节段,但以颈4以下节段最多见。
此种畸形在颈椎较少见,其可表现为1/2或2/3椎体的规则或不规则缺如;残存的部分椎体可与上一个椎体或下一个椎体呈先天性融合状。若椎体前2/3缺如,可引起楔形改变,颈椎向后凸。一侧的半脊椎楔形变,可造成颈椎侧凸畸形。
1929年法国人称之为反孟氏骨折。1934年Galeazzi详细描述了这种损伤,此后即称为盖氏骨折。这种损伤的发生率较孟氏骨折高6倍。
脊椎结核并发窦道是脊椎结核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之前发病率为18。窦道越长,生命越短,当时死亡率高达34%。抗结核药物特别是有了利福平等药物问世后,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软骨外胚层发育不全(chondroectodermal dysplasia) 于1940年首先由Ellis和Van Creveld报道,故常称为Ellis-Van Creveld综合征,多在亲属通婚的家庭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胚层和外胚层组织均受累,常伴随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Madelung畸形(马德隆畸形),是桡骨远端尺侧及掌侧骨骺发育障碍引起的先天性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畸形。也有人称其为先天性腕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骺发育缺陷和尺侧部比桡侧部短等。
先天性桡骨缺如又称轴旁性桡侧半肢畸形或桡骨棒状手,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但较尺骨缺如多见。发病常是双侧性,单侧亦不少见。男性患者较女性多,比例约为3∶2。在新生儿期就可发现患儿前臂向桡侧弯曲,大拇指转向内侧,与前臂成90°弯曲。
本病亦称Köhler-Freiberg病,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慢性损伤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是年幼时跖骨头创伤性骨骺骨折所致。好发部位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偶见于第4跖骨。
股骨大粗隆位于体表,易受慢性创伤,局部松质骨又多,故股骨大粗隆结核较为常见,占全身骨关节结核1.59%,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10岁以下极为少见。
先天性环状束带又称先天性环状挛缩带(congenital constriction band),亦称狭窄环综合征(constriction band syndrome)或Streeter畸形,属肢体软组织环形缺陷畸形。
骨外软骨肉瘤是软组织发生的软骨肉瘤。可分为粘液型,间叶型及分化型,由于分化型很少见,在此只介绍骨外粘液型软骨肉瘤。
纤维性骨炎是由于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转运型骨病。主要病因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甲状旁腺增生、功能亢进,导致患者低血钙、高血磷,特别是二羟胆骨化醇的缺乏,晚期骨骼病变,皮肤瘙痒,自发性肌腱断裂,软组织钙化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纤维性骨炎的病理改变。
骨与关节结核病(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是结核菌侵入,并在其中生长繁殖,进而使骨或关节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又称为骨、关节结核病。
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称Galeazzi骨折。主要表现为前臂及腕部肿胀、疼痛,尺骨茎突突出。移位多者畸形明显,前臂旋转活动受限。
寰椎骨折脱位是上颈椎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种,约占50%。
肱骨小头骨折是少见的肘部损伤,约占肘部骨折的0.5%~1%。成人多发生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儿童则可发生合并有部分外髁骨折的肱骨小头骨折。该骨折易误诊为肱骨外髁或外上髁骨折。
透析性骨关节病(dialysis related arthropathy)是慢性透析病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透析疗法引进临床医学后,风湿病的并发症也很快被认识到。1964年Caner和Decker报道了急性关节炎与关节周围炎,其后又发现,这与磷灰石结晶有关,若高磷血症被充分治疗,其发作减少。1975年前后Assenat发现长期透析病人腕管组织中有淀粉样蛋白沉积。到1985年,Gej
褐黄病是一种少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的遗传性疾病。病人肝脏中缺乏黑尿酸氧化酶,导致大量未经氧化分解的黑尿酸由尿中排出和沉积于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里。如黑尿酸沉积在关节结构组织中,则引起褐黄病性关节炎。
软骨营养障碍-血管瘤综合征(Maffucci syndrome)即Maffucci综合征,又称伴多发性血管瘤的软骨发育不良、内生软骨瘤综合征、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multiple enchondromatosis)、Ollier综合征、进行性软骨发育障碍和多发性血管瘤、Kast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良并发血管瘤(chondrodysplasia with hemangioma)、软骨营养不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非特异性的肠道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伴有溃疡、肉芽肿、瘢痕形成和关节炎等病理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本病整个消化道均可发生,但主要累及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临床以腹痛、腹泻、腹块、肠瘘、肠梗阻为特点,常伴有发热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呈发作缓解交替出现,重症者迁延不愈,常有各种并发症,预后不良
松毛虫性骨关节炎为近几年来在我国南方各省陆续发现的一种具有季节性的地区性暴发流行性疾患,是以侵犯皮肤、骨和关节为主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证明,本病与接触松毛虫有关,故定名为松毛虫病。从发病情况上看,在我国的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江苏等九个省均有报道。1970年,浙江金华某窑厂员工因用带有松毛虫的松树枝烧窑而发病,为我国最早报道的个案病例。1975年,广东潮阳
非淋球菌性细菌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死率为5%~10%。25%~40%的患者有关节损伤与功能障碍。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染的长期性、细菌的特性、累及的关节、宿主的抵御能力以及一些治疗原则的应用等。但根据美国蒙大拿州立生物医学中心统计,即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非淋球菌性化脓性关节炎仍比淋球菌性关节炎有更高的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
胫骨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中的0.38%。是较为常见的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胫骨髁骨折又较内髁骨折多见。胫骨髁骨折为关节内骨折,骨折波及胫骨近端关节面。严重者还可合并有半月板及关节韧带损伤。因此胫骨髁骨折,容易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处理这种骨折时,应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损伤的类型以及合并损伤的情况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高速纵向压力,造成胫骨下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及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向四周爆裂。但该处四周仅由皮肤包围,不能提供骨片向四周移位的空间,皮肤必然受到莫大张力,形成水疱,甚至皮肤破裂,骨片尖端可刺破皮肤。虽然是由内向外的开放骨折,不同于由外向内伤力造成的开放骨折,但决不能忽视感染的危险性。在许多病例远端腓骨遭受弯曲或扭转伤力而骨折,且明显移位,肢体缩短。
反分化软骨肉瘤可见于复发和转移病例中,也见于不同恶性级别共存的原发肿瘤中。在中心性软骨肉瘤中,从Ⅰ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发展到Ⅱ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很少见,即使发生也很缓慢,Ⅰ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在多次复发和多年的病程后可以保持其恶性度不变。而从Ⅱ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向Ⅲ级中心性软骨肉瘤发展则可以很迅速,且不少见。有时在Ⅰ或Ⅱ级中心性软骨肉瘤中可产生一种恶性度更高的肿瘤,在组织学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骨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是少见的一种亚型。与软骨母细胞瘤有些相似,恶性程度介于Ⅰ~Ⅱ级中心性软骨肉瘤之间。
软骨粘液性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 of bone)为一不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形成软骨的结缔组织,易与软骨肉瘤或软骨粘液肉瘤相混淆。虽从组织形态学看,在肿瘤内既有软骨样组织,又在小圆细胞间形成的粘液样物质中存在巨核或细胞核形状奇特的细胞酷似恶性,但肿瘤的发展缓慢,表现为良性过程,临床上症状轻微,彻底术后一般不复发,更少有转移情况。
慢性骨髓炎的致病菌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主要的病原体。此外,革兰阴性杆菌也占很大比例,Gentry于1990年在一篇题为“骨髓炎的抗生素治疗”中指出50%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其致病菌为革兰阳性杆菌。由骶部褥疮引起者多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在人工关节置换或其他异物存留引起的慢性骨髓炎者,其致病菌多为阴性凝固酶葡萄球菌(coagulas
手足短骨骨干结核较为常见。病人多为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少见,病变也常多发。
本病是由于铁代谢异常引起体内铁含量过高,沉积于各内脏和器官而产生各种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遗传性铁代谢失调所致,特征是铁吸收过量,产生病理性铁沉着,最后导致许多器官的功能障碍,以肝、胰、心、垂体最明显。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肝大、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和性功能减退。有的病例可有全身无力、体重减轻、腹痛、呼吸困难和水肿等表现。继发性血色病大多是继发于长期反复大量输血(如
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可分3类,即外伤性、限局性和进行性三种。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指一定部位的肌肉反复受外力损伤所致骨化。限局性者通常于肌肉的瘢痕内形成骨质。此处仅叙述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本症是以肌肉内异位钙化和骨化为其病变特点;临床特点是指(趾)小畸形以及筋膜、肌腱、韧带、肌膜与骨骼肌间隙组织中的结缔组织的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是儿童肘关节比较少见的骨骺损伤。该部骨骺的骨化中心尚未完全出现之前发生骨骺分离,极易与肱骨外髁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相混淆;骨化中心全部出现后的全骨骺分离则容易误诊为经髁骨折。肱骨远端骨骺系由肱骨外髁、滑车、内上髁和外上髁骨骺组成。肱骨外髁与肱骨滑车骨骺,借助于软骨连成一体,因此该部较薄弱。通常,暴力可引起肱骨外髁软骨连接处断裂,为肱骨外髁骨折。但有时外力作用可使整个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先天性短腰畸形较之先天性短颈畸形明显为少见,且其中部分病例伴有短颈畸形。
小儿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的临床包括有皮肤、牙、骨骼、眼、神经、生殖6个主要器官系统,约有38种异常,其中以基底细胞癌、颌骨囊肿、手掌或足底角化不良和骨骼异常最多见。小儿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累及多种器官。
这种损伤在临床上十分罕见,1981年以前全世界的文献报道仅有8例。枕颈(寰)关节损伤后几乎没有存活者。因为,其中大多数患者在现场立即死亡,少数患者于数天内死亡,存活者多属幸运者骨折(损伤)类型。治疗主要是轻重量(1~1.5kg)骨牵引,目的是维持其位置,并警示大家小心:这是重型颈椎损伤。常伴随的神经损伤包括脑损伤、脑干损伤或高位颈髓损伤。上述神经损伤时常伴有意识丧失和自主呼吸消失,需要永久的人工呼
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是包括羟基磷灰石(apatite)、磷酸八钙、磷酸三钙等晶体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常并发骨性关节炎和破坏性关节病变的一组疾病。最常见的钙化物沉积在肩胛棘上韧带,称之为钙化性肌腱炎;这些物质还可沉积在关节旁,尤其是肌腱,造成反复性发作的炎症,因此又称之为肌腱旁钙化症、关节磷灰样风湿病、钙化性关节旁炎症等。目前把这一临床综合征概括为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病。
各种暴力作用造成颈椎骨折脱位,通常合并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脊髓损伤。但是,某些十分严重的骨折脱位却不伴有或仅有轻微的脊髓或神经根损伤,这种特殊类型的损伤,对伤者是幸运的。
沟环畸形在寰椎上并非罕见,占正常人的2%~3%。但由于此种畸形引起椎动脉第三段(Ⅴ-Ⅲ)受压并出现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者并不多见,不足此种畸形者的1/10。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张(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