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为白喉致病的主要因素。白喉的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具及手帕等传播。本病遍及全球,以散发为主。
白喉毒素虽然可以累及全身细胞,但心脏、神经系统和肾脏最为显著。严重型白喉可并发心肌炎,偶尔也可发生中毒性肾炎。此外,本病还可并发支气管肺炎、急性咽喉炎、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败血症等。
白喉起病缓慢,患者有发热、乏力、咽痛等症状。婴幼儿可有烦躁、哭闹及流涎等。白喉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1、咽白喉
患者扁桃体、咽后壁、悬雍垂等处出现灰白色假膜,呈点状或片状,不易擦去。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有周围组织水肿,呈现“牛颈”。
2、喉白喉
患者中毒症状较轻,常有声音嘶哑、犬吠状咳嗽、呼吸道梗阻、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三凹征等表现。
3、鼻白喉及其他部位白喉
鼻白喉常出现鼻塞、浆液血样鼻涕。严重者张口呼吸。外阴、脐、食管、中耳、眼结膜等处偶尔可发生白喉。患者局部有炎症和假膜,常伴继发感染。
白喉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控制传染源
1、时隔离治疗病人,治愈后连续3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
2、对密切接触者,观察检疫7天对没有接受白喉类毒素全程免疫的幼儿,最好给予白喉类毒素与抗毒毒同时注射
3、带菌者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7~10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始能解除隔离如用药无效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
二、切断传播途径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分泌物,必须煮沸或加倍量的10%漂白粉乳剂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1小时
三、提高易感人群机体免疫力
对学龄前儿童应预防接种,可产生良好免疫力6月龄的幼儿即可开始免疫,皮下注射3次,每次间隔4~6周,1年后和入学前各加强注射1次7岁以上儿童首次免疫注射,应以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开始对白喉易感者或体弱多病者可用抗毒素作被动免疫,成人1000~2000μ肌注,儿童1000μ
白喉在确诊时,除依靠其临床表现外,还需借助化学检查。主要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血象
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0.80左右)。
2、细菌学检查
检查时,于假膜与黏膜交界处取材,涂片镜检或培养,可找到白喉杆菌。
3、奈瑟或庞氏染色镜检
奈瑟或庞氏染色镜检,可找到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
饮食宜清淡,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流行季节可饮萝卜汁、青果汁、鲜芦根汤等,有一定预防作用。忌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难以下咽的食物,忌生硬、油炸食品。
白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和减少活动,一般不少于3周,并注意口腔和鼻部卫生。
2、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能抑制白喉杆菌生长,从而阻止毒素的产生。治疗时常选用青霉素,约需7~10天,用至症状消失和白喉杆菌培养阴转为止。对青霉素过敏者或应用青霉素1周后培养仍是阳性者,可改用红霉素,分四次口服或静脉给药,疗程同上。
3、抗毒素治疗
抗毒素可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但不能中和已结合的毒素。在病程初3日应用抗毒素效果较好,以后疗效即显著降低,故应尽量早用。使用剂量取决于假膜的范围、部位及治疗的早晚。
4、心肌炎的治疗
治疗心肌炎,可用泼尼松口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严重病人可用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50U,溶于5%~10%葡萄糖溶液50~100ml中做静滴。
5、喉梗阻的治疗
对轻度喉梗阻者需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准备做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较重,出现三凹症时,应即进行气管切开,并在切开处钳取假膜,或滴入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以溶解假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