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囊肿,又名咽黏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咽囊炎。因Thornwaldt于1885年首次报告此病,故又称桑汶地氏病(Thornwaldtsdisease)。咽囊感染或化脓即可形成鼻咽囊肿,咽囊脓肿自行破裂可形成脓性瘘管。瘘管是中空器官与中空器官,或中空器官与皮肤或粘膜之间长期不愈合的异常管道,瘘管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征候。鼻咽囊肿有新生物形态,但并非真性肿瘤,为鼻咽胚胎发育异常的结果,常与胚胎期的咽囊结构有关。另外,大多因腺样体手术疤痕影响引流而导致本病。
鼻咽囊肿的来源不同,但其症状基本相同。主要有鼻腔后部脓性分泌物向下流入口咽部。患者自觉呼吸时有臭味,用力吸咳时可咳出脓液或脓痂。
有时在鼻咽部感到压迫、胀满和疼痛。头痛位于枕后粗隆下方,与蝶窦炎引起的头痛相似。伴有颈后肌肉酸痛僵直,转头时则加重,一旦囊肿破裂,头痛则迅即消失。
炎症或脓性分泌物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闷、耳鸣、耳聋。囊肿较大堵塞后鼻孔者,可发生鼻阻塞,睡眠时有鼾声。有时感染可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炎,少数伴有低热。
鼻咽囊肿的症状是主要有鼻腔后部脓性分泌物向下流入口咽部。患者自觉呼吸时有臭味,用力吸咳时可咳出脓液或脓痂。有时在鼻咽部感到压迫、胀满和疼痛。头痛位于枕后粗隆下方,与蝶窦炎引起的头痛相似。伴有颈后肌肉酸痛僵直,转头时则加重 ,一旦囊肿破裂,头痛则迅即消失。炎症或脓性分泌物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闷、耳鸣、耳聋。囊肿较大堵塞后鼻孔者,可发生鼻阻塞,睡眠时有鼾声。有感染时可发生颈淋巴结炎,少数伴有低热。
鼻咽镜下可见鼻咽部囊性肿块。垂体囊肿位于鼻咽的最高处,在增殖体上缘,常伴有垂体遗留组织。囊肿外观呈半透明的球形或半球形,柔软,有弹性,呈灰白色,表面血管清晰。基底广的占大多数,也有带蒂的。囊液多为黄白色稠厚的胶样液体。咽囊囊肿的表面多光滑,也可能有少量增殖体组织,直径约1-2cm,中央有小凹陷或开口,其内容物为清亮的浆液或稠厚的粘液,如经感染则呈脓性。
脓痂可附着于咽囊开口处,以探针探查外口,可有分泌物溢出,形似猪油或豆腐渣,有时亦呈干酪样。鳃裂囊肿可见一侧或双侧鼻咽部侧壁有圆形或椭圆形隆起,大小不一,其直径可为1.5-8cm。囊肿内有黄色混浊液体,或干酪样物质,少数呈颗粒状。触诊有坚实感。皮样囊肿常有蒂,附着在鼻咽侧壁或软腭的鼻咽侧。
鼻咽囊肿的预防措施包括:
一、平常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提倡冷水洗脸,冷水浴,日光浴
二、积极防治伤风感冒,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三、避免长期应用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等,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四、戒烟酒,防御有毒气体及污染,粉尘对鼻、咽部长期刺激
五、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要养成抠鼻子不良习惯,鼻塞严重是不可强行擤鼻涕,以免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
鼻炎囊肿患者一般在口咽视诊或在间接喉镜,鼻咽镜检查时较易发现,若为不透X线的异物,可用X线拍片检查定位。一般在口咽视诊或在间接喉镜,鼻咽镜检查时较易发现,若为不透X线的异物,可用X线拍片检查定位。
(1)、鼻后脓涕流向咽部,伴呼吸臭或口臭(囊腔开放型);枕后部头痛,颈后肌肉酸痛,僵直,囊肿溃破可消失(囊腔闭锁型)。
(2)、鼻咽顶后壁圆形隆出,在腺样体正中窝处常覆有脓痂,除痂后局部充血或有肉芽组织,探针易探入咽囊,腔内有豆渣样物溢出。颈淋巴结常肿大。鼻腔正常。
(3)、鼻咽部隆起与粘膜下癌肿鉴别,后枕部头痛及鼻咽部分泌物和脓痂易与蝶窦炎相混淆。
鼻咽囊肿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鼻咽囊肿患者吃饭要保证时间和质量,不能长时间饥饿,避免暴饮暴食,否则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和吸收,造成体质衰弱,容易感冒加重鼻咽囊肿患者的病情。
2、鼻咽囊肿患者要避免偏食,否则,长期下去可导致体内营养失去平衡,造成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缺乏,体质下降。
3、鼻咽囊肿患者要避免吃过热过冷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否则可使咽部粘膜经常处于充血状态,加重咽部不适症状。
4、鼻咽囊肿患者进食不要过快,如果食物未经细嚼就吞咽,粗糙食团使咽部负担加重炎症,难以消除并容易被混杂在食物中的异物扎破粘膜加病情。
鼻炎囊肿的增殖体内隐窝囊肿位于增殖体内,做增殖体切除术即可将其切除。较大的囊肿应采用特制的剥离器和鼻咽部手术器械,通过鼻、口等自然途径作根治性手术。
手术一般在表麻下即可进行,鼻窦内窥镜的应用,可直视鼻咽部病变,从另一侧鼻腔伸入刀、钳等器械,操作方便,能彻底切除囊壁粘膜组织。经腭切口进路切除囊肿,则可获得良好的视野,较好地暴露鼻咽部手术部位,切除咽后壁粘骨膜,分离囊壁,切除囊肿较为彻底。在残留部位囊壁可用激光处理,以免复发。术中切下的组织应送病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