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10%~20%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免疫力低下
小儿容易患感冒,首先与他们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小儿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较干燥,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炎症。早产儿、有先天性缺陷或疾病的小儿,比如心肺功能不全,特别是患有先天免疫性疾病时,护理稍有失误就会发生感冒。
2、喂养方式不当
小儿容易患感冒,与家长喂养方式不当也有关系。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营养不良或不均衡,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缺铁、缺钙或维生素及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小儿机体的抵抗能力。身体缺乏维生素A,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减少、消失,腺体失去正常功能,溶菌酶和分泌的免疫抗体明显减少,屏障功能减退,会导致感染发生。而钙摄入不足可致小儿佝偻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易受病毒、细菌感染。低钙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减弱,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这些都是导致感冒的原因。
3、不良的周围环境
有的小儿家庭居室条件较差,阴暗潮湿;有的室内温度过高或太低;有的家庭喜欢终日将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有的家庭成员嗜好吸烟,加上房内生火,烟尘污染严重。环境不良、空气混浊,对呼吸道危害甚大,是诱发感冒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给小儿穿衣过多或过少,结果不是出汗就是受凉,很容易诱发感冒。
4、缺乏室外锻炼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或重视不够,不少小儿缺乏户外活动。如中国北方及寒冷季节时间较长的地区,小儿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很少有机会在户外活动;有的家长溺爱小儿,将小儿成天关在空调房间内。这些小儿一旦受点凉,就无法适应,极易发生感冒。
婴幼儿流行性感冒患者常波及下呼吸道,尤以肺炎者为严重,肺炎可由流感病毒所致,或为继发性细菌感染,多由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所引起。起病急,常于48小时内见高热,持续不退;少数先中等度发热,2~3日后渐升高,常伴严重喘息及发绀,甚至热退后仍有气喘,偶见草黄色胸腔积液。常有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吐咖啡样物,或伴发肠出血,均为重症表现。有时早期可出现惊厥、昏迷、颈强直等,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可正常,蛋白质正常或稍增,病程中可发生偏瘫,但恢复多较快。早期X线检查,肺门两侧可见点状或絮状不规则阴影,后融合为小片或块状阴影。肺炎病程短至1周,长可月余,平均住院约3周。体温波动,肺部体征消失缓慢。
其他尚可并发鼻炎、咽峡炎、中耳炎、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心肌炎、脑炎、腮腺炎等。乙型流感可并发Reye′s综合征。偶见化脓性关节炎、腹膜炎、神经炎、肾炎及小腿脚跟发烫疼痛等。
小儿流行性感冒潜伏期约数小时至1~2日。
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症状常因年龄不同而各具特点,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起病急骤,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泪,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啰音,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在婴幼儿则临床表现每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不易区分,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较严重,日本学者报道在流感流行期间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儿中有的1/4证实为流感病毒引起,高于同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引起的倍,病儿常突发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及流清鼻涕,常伴呕吐,腹泻等,偶见皮疹及鼻衄,体温波动于38~41℃,可有高热惊厥,幼小婴儿可有严重的喉,气管,支气管炎伴粘稠痰液,甚至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患者往往出现嗜睡,拒食及呼吸暂停,甚至需用人工呼吸器治疗,乙型流感临床表现与甲型相似,但较多见鼻,眼部症状体征,以及由急性良性肌炎引起的肌痛,主要见于下肢,尤以小腿腓肠肌疼痛为甚,而全身中毒表现如头昏,疲乏等则较轻,丙型流感大多表现为轻症上呼吸道感染,无并发症的流感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但干咳及体力衰弱可持续1~2周。
血象周围白细胞总数大都减少,平均约为4×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大单核细胞也可增加,此种特殊血象在发病最初数日即很显著往,往往持续10~15日,并发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可能大幅度下降,低达1~2×109/L,血沉率一般正常,冷凝集试验大多阴性。
小儿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传染源,注重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冬季居室空气要新鲜,保持室温恒定多到室外有阳光处活动,增强身体耐寒能力
小儿流行性感冒在临床上主要采取血液检查。
1、血象
周围白细胞总数大都减少,平均约为4×10/L,中性粒细胞减少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大单核细胞也可增加,此种特殊血象在发病最初数日即很显著,往往持续10~15天,并发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可能大幅度下降,低达1~2×10/L,血沉率一般正常,冷凝集试验大多阴性。
2、病毒分离
采取急性期鼻咽腔洗液,咽部含漱液或取咽拭子置保存液中送检,最好立即接种于鸡胚羊膜腔或尿囊,或接种于敏感的人胚肾等细胞培养中,分离流感病毒,必要时接种于实验动物中分离病毒。采取标本最好在起病3~5天之内,过晚分离阳性率降低。
3、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流感病毒具有凝集豚鼠红细胞(或鸡及人“O”型红细胞)的能力,将患儿早期鼻咽腔洗液(用生理盐水洗)与豚鼠红细胞相混,出现凝集即为阳性,仅表示有病毒存在,此反应敏感性较差,如预先加入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阳性表示标本中含流感病毒,并可应用此法进一步作分型鉴定。
4、荧光抗本染色检查
用鼻咽拭子在鼻腔中旋转几次,使拭子上沾有黏膜脱落细胞,涂于玻片上,干燥后用荧光抗体(抗流感病毒特异血清)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多处带苹果绿色荧光的细胞者为阳性,注意鉴别非特异性荧光点,阳性者有肯定意义,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此法快速(2小时内完成)简便。
5、血清内抗体检测
可采用:①血凝抑制试验;②中和试验;③补体结合试验。痊愈期血清抗体滴度超过初期滴度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阳性率一般可达60%~80%。
小儿流行性感冒患儿一定要注意多喝水,保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加适量蜂蜜的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补充水分同时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又可预防口腔溃疡及便秘等高烧合并症。
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供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以增加抵抗力和促进体力恢复。
小儿流行性感冒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特殊治疗方法,应着重一般护理和并发症防治。病儿应卧床休息直至体力恢复,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传染他人和继发细菌感染。强调一般护理,合宜的喂养,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高热、烦躁不安、头痛等应给对症处理,可用物理降温或服乙酰水杨酸、安乃近、氨基比林等退热剂。有细菌并发症时应及早给抗菌药物。并发症应及时按相应章节处理。
1、抗病毒药物治疗 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有效已较肯定,应及早用药,发病24小时内用药较佳,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剂量同预防量,密切观察副反应。近年国内外又筛选一批抗流感病毒药物如:甲基金刚烷胺、螺旋金刚烷胺、效力较金刚烷胺更强,病毒灵(盐酸吗啉胍、ABOB、virugon、flumidin)对甲1及甲3流感起作用。如能在发病24小时内服用,小儿每次3~4mg/kg,每日3次,48小时内体温下降,中毒症状减轻,显效率可达60%。尚有异丙肌苷、三氮唑核苷、硒代胱氨酸等,国内近有报告应用葡萄糖酸锌含片治疗感冒有一定疗效。
2、免疫调节治疗 近年来应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人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治疗病毒性感染有极大发展。流感流行时对体弱、年幼、老年及免疫低下者应用免疫调节剂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康复。
3、中草药治疗 实验室筛选证明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或灭活作用的中草药有板蓝根、紫草、桉叶、贯众、鹅不食草、茵陈蒿、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等数十种,可酌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