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外阴瘙痒是外阴各种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症状,但也可发生于外阴完全正常者,一般多见于中年妇女,当瘙痒加重时,患者多坐卧不安,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
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宫颈管内粘液则呈碱性),因而能抑制致病菌的活动、繁殖和上行,炎症一般不易出现。当阴道分泌物酸碱度发生改变,或有特殊病原体侵入时,即可引起炎症反应。
外阴溃疡(Ulceration of vulva)是发生在女性外阴的一种急性皮肤疾患,多见于大、小阴唇,表现为外阴部有1个或多个溃疡,伴发热、疼痛。往往继发于外阴阴道的炎症性、恶性疾病,有时也可以是全身疾病在外阴和阴道的反映。
外阴白色病变又叫外阴白色病损、外阴白斑或外阴营养不良,既往认为是血管营养失调,但是随着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并未发现上述改变,而是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病变,属于外阴上皮内瘤变的范畴,包括硬化性苔藓和鳞状上皮增生。前者是以外阴、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外阴白色病变,见于任何年龄,40岁左右多见,其次为幼女,国外绝经后女性多见,很少进展到浸润癌。后者曾称为增生性营养
外阴毛囊炎以毛囊或毛囊周围感染为主。外阴为皮肤组织,有丰富的毛囊,当机体抵抗力低下、外阴皮肤受损,表浅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感染,即可引发急性、亚急性、慢性的外阴毛囊炎。
外阴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外阴皮肤病,有明显的渗出倾向,一般认为是由Ⅳ型变态反应引发。其主要特征是多形性皮肤损害、反复发作、对称发生、瘙痒剧烈。湿疹有结痂,当病情好转痊愈后,皮肤不留任何瘢痕。
外阴恶性肿瘤以原发性的为主,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占妇女全身肿瘤的1%~2%。绝大多数外阴癌是鳞状上皮癌,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5%,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40岁以前也可能发病。腺癌较少。有时外阴癌局限于上皮内,在上皮内蔓延称原位癌,亦称外阴上皮癌,上皮癌有二种:①鳞状上皮原位癌(又称波文氏病);②湿疹样上皮内癌(又称派杰氏病)。此外尚有基底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
无排卵性不孕症是指由于卵巢无法正常排卵而导致的女性不孕症。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荷尔蒙失调、卵巢病变、内分泌失调等等。无排卵性不孕症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痛经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多毛、痤疮、肥胖、乳房发育不良等症状。
外阴痛是以灼痛、刺痛、触痛或刺激为特征的慢性外阴不适。虽然目前将具有这组症状者统称为外阴痛而不管其病因,但一般认为外阴痛仅指原因不明者。无明显感染或器质性病变的外阴痛称为外阴痛综合征(VPS),包括外阴前庭炎(VV)、环状外阴炎、感觉异常性外阴痛。
外阴白斑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及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种病变,多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外阴白斑表现为病变区域出现大小、数目、形态不一的肥厚性斑片或斑块,多累及阴蒂、小阴唇和大阴唇内侧,有时发生在阴道口、前庭等处。外阴白斑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局部慢性刺激等有关。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围绝经期功血,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也就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此期主要以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主。围绝经期妇女在经历一段月经不规则的绝经过渡期后月经终止。
外阴乳头状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该病比较少见。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40~70岁。有时临床上所见的大多数不是真正的乳头状瘤,只是有乳头形成而已。真性乳头状瘤系良性上皮性肿瘤。病变位置:病变多发生在大阴唇,也可见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周围。分类:外阴乳头状瘤分为两类,即乳头状瘤与疣状乳头状瘤。此外还有一种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纤维乳头状瘤,可视为外阴乳头状瘤的一种亚型。外阴纤维乳头状瘤也比较少见。
萎缩纹(striae atrophicae)又称膨胀纹(striae distensae)、白线(lineae albicantens),发生于妊娠时期称妊娠纹(striae gravidarum),系真皮弹力纤维断裂变性,皮肤过伸而出现的萎缩变化。中医认为本病是先天禀赋不足或气血失和致皮肤失养所致。
外阴神经性皮炎,也被称为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这个病名是因为其通常以外阴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表现。
外阴色素痣分为黑痣和蓝痣。色素痣还有浅棕、深褐色至黑色,直径1mm~2cm。有的在皮内,有的隆起于皮肤,亦有呈乳头状或疣状凸出于皮肤者,其上可有毛发或无毛发。外阴黑痣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发展成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其病死率较高,有40%的恶性黑色素瘤起源于黑痣。蓝痣多发生于脸、前臂,长在手背部最多见,外阴极少见。
外阴肿瘤是指女性阴阜、阴唇、阴蒂和前庭(包括尿道口、前庭大腺、阴道口和处女膜)等处的皮肤、粘膜、腺体和结缔组织发生的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较少见。外阴恶性肿瘤,包括外阴鳞状细胞癌(至少占外阴癌的85%)、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约占5%)、巴氏腺癌、外阴肉瘤和未分化的外阴恶性肿瘤等。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定义是非全身及生殖系统的各种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可表现为经期出血量过多及持续时间过长、和间隔时间时长时短,不可预计、或出血量不多但淋漓不止。重者甚至需切除子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外阴表皮样囊肿生长部位多见于大阴唇及会阴部,发生于外阴皮肤或黏膜表皮下深部组织内。囊肿为单发性,也可以是多发性。但常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实际上外阴的皮脂腺囊肿很少见,而多数是表皮囊肿,其内容为角质蛋白。外阴表皮样囊肿是较多见的外阴部囊肿,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妇女。生长缓慢,一般无特殊症状。
外阴疖病为外阴皮肤毛囊或汗腺被侵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等病菌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疖,又称疔。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感染,经久不愈,称为疖病。外阴疖及外阴疖病与外阴毛囊炎病原菌相同。
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以外阴、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疾病。由于皮肤萎缩为此病特征,故至今皮肤科医师仍称此病为硬化萎缩性苔藓。病变主要侵犯阴蒂及其包皮、小阴唇、阴唇后联合及肛周,是最常见的外阴白色病变。
外阴前庭炎是一种慢性持续性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外阴前庭部呈现不同程度的红斑。触摸或压迫前庭时以及试图进入阴道口时,局部剧痛。患者常因性交时外阴疼痛而来就诊。
外阴软纤维瘤是一种以纤维血管为核心、角化的鳞状上皮所覆盖的良性息肉肿块。多生长于大阴唇等皮肤部分。常常较小且软,是一种有蒂的良性肿瘤,状如芝麻粒或米粒大小、淡褐色或深褐色,一般为多发。
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多见于大阴唇,其次为小阴唇、阴蒂和会阴部。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是指癌灶的最大径不超过2cm,浸润深度≤1mm的早期外阴浸润性癌。外阴鳞状细胞浸润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vulva)主要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对数形式增加,Al-Ghamdi(2001)报道在外阴鳞状细胞浸润癌患者中,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约占5%
外阴-阴道-牙龈综合征(vulvo-vaginal-gingival syndrome,VVGS)是一种新型的多发性黏膜糜烂性扁平苔藓,由慢性疼痛性糜烂性外阴炎,糜烂性或去角化性阴道炎和糜烂性前庭牙龈炎的三联征所组成的综合征。
外阴表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a,VIN)是一组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年轻患者的VIN常自然消退,但60岁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变为浸润癌。病灶表现为表皮增生,可出现皮肤增厚斑块、乳头或小的赘疣;表面可呈灰白色、黑色素沉着或暗红色,肿瘤表面干燥、脱屑,边界不清楚。瘤灶常可多发,并可相互融合。
外阴卡波西肉瘤是外阴生长缓慢伴有外阴瘙痒和烧灼感的肿块,有外阴疼痛和阴道排液、表面皮肤破溃并伴发下肢淋巴水肿等症状的恶性肿瘤。外阴卡波西肉瘤较为罕见,以男性多见,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仅占6%~10%,在艾滋病病人中发病率高。通常Kaposi肉瘤分为经典型或欧洲型Kaposi肉瘤、非洲型或地区性Kaposi肉瘤、免疫抑制剂诱发型和AIDS相关型和移植有关的Kaposi肉瘤。
外阴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刺激性皮炎(irritant contant dermatitis,ICD)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两大类。
外阴蛲虫病是由于蛲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蛲虫本身极少引起外阴炎,但蛲虫病常有外阴部症状,其特点是外阴、会阴及肛门附近瘙痒,有轻微消化道症状,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属中医虫证的范畴。
外阴白化病(vulvar albinism)为先天性、隐性遗传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先天性色素缺乏、毛囊黑素合成障碍的遗传性疾病。是以全身皮肤、毛发色素的减少或缺乏为表现,也可能仅在外阴局部发病。本病患者累及三种结构者为眼皮肤白化病(OCA)、主要累及眼者为眼白化病(OA)。外阴白化病无自觉症状。
外阴疣状癌(verucous carcinoma of the vulva)系一种特殊的低度恶性鳞状细胞癌,属鳞状细胞癌的特殊亚型,其组织学分化良好,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多为发生于浸渍部位(如口腔、外生殖器、肛门和跖部)的原发肿瘤,也可发生于慢性溃疡、化脓性汗腺炎引流窦道等原发病基础上。肿瘤分化好,恶性度低,慢慢地发展成巨大的肿块,甚至可以阻塞外阴。尽管肿瘤肉眼观很可怕,但较少转移到区域淋巴结。
外阴银屑病(又称外阴牛皮癣)的皮损通常与头皮、躯干、四肢伸侧等处病损同时存在,仅少数患者单独发生。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红斑鳞屑性、具有特征性皮损的皮肤疾患,病程长、易复发,少数病人治愈后可不复发。
外阴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阴阜、阴蒂软组织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较其他外阴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为轻。近年来,年轻患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外阴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of vulva)为不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恶性度较低。病变多呈局部浸润,易复发,生长缓慢,很少转移,占外阴恶性肿瘤的2%~3%。常见部位为大阴唇,也可在小阴唇、阴蒂和阴唇系带出现。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浅表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从头部开始向下蔓延至其他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表现为暗红色或黄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程度不同的瘙痒。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与其他部位的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方面显著不同,预后也显著差于后者。黑色素瘤是来自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黑色素细胞主要位于皮肤表皮,镶嵌于基底细胞之间,因此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及近皮肤的黏膜。
围绝经期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卵巢功能停止,产生雌激素功能逐渐丧失致使外生殖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萎缩性改变。通常40岁左右皮肤出现老化特征,绝经后5~10年改变明显。外阴白色病变,系指一组女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以外阴奇痒,破溃,剧痛,皮肤变化为特征,治疗困难,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此病为慢性病变过程,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十年。由于病因
外阴纤维瘤(vulvar fibroma)是来源于外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外阴纤维瘤并非常见的肿瘤,但是在外阴良性实体肿瘤中为常见的肿瘤。肿瘤一般带蒂,为小或中等大小,偶尔也可长得很大。肿瘤常为单发性,呈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分叶,光滑,质硬;如发生退行性变,肿瘤可变软。
外阴脂肪瘤(vulyar lipoma)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生长于阴阜、阴唇或外阴其他脂肪组织处,肿瘤大小不一,大多呈小息肉状,最大有时可达10~12cm直径。并在其皮下隆起,大多无蒂、较软、有的为分叶状。
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又称产褥期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高低与各地产前保健及产科质量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各地剖宫产率的升高,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北京、上海大医院的统计在0.17%~0.4%。
外阴假上皮瘤样增生,英文名:pseudoepitheliosis,是以外阴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多见于中年或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外阴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无数毛细血管或海绵状血管构成。这种病症大多数是先天性的,也就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在婴儿期,肿瘤生长迅速,之后会逐渐降低发展速度。在外阴血管瘤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红色、暗红色、蓝色、紫色或正常肤色的肿块,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可能会凸起,表面不平似草莓状,有时可能伴有溃疡和出血。
女性外阴部良性肿瘤比较少见,通常分为两类,一是由上皮来源的肿瘤,有乳头状瘤、色素病和汗腺瘤;二是中胚叶来源的肿瘤,有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血管瘤与淋巴管瘤等。由于肿瘤的来源不同,其病因病理亦不相同。
外阴天疱疮是一种由抗表皮细胞间物质抗体介导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正常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症阳性。
汗腺癌是比较少见的皮肤附件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2.2%~8.4%。汗腺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Tulenko报道的109例汗腺肿瘤中,汗腺瘤占88%,汗腺癌仅占12%。外阴汗腺腺癌十分罕见,仅占外阴恶性肿瘤的0.5%。发病年龄30~67岁,女性较男性为多见。
外阴象皮肿是由于丝虫、梅毒或结核而引起的疾病。病变常累及下肢和腹股沟淋巴系统,致使外阴皮肤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增厚,质地坚韧,形如象皮,故名之。
外阴平滑肌瘤(vulvar leiomyoma)是由平滑肌细胞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来源于外阴平滑肌、毛囊立毛肌或血管平滑肌。多发生在生育年龄,主要发生在大阴唇、阴蒂及小阴唇。如肌瘤小,可无任何症状,如肿瘤过大,则产生外阴下坠感,甚至影响活动与性生活。
外阴汗管瘤多发于外阴部,是一种表皮内小汗腺导管分化的良性肿瘤。病程缓慢,可长达数十年。
外阴颗粒性肌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为质地较韧,直径小于1cm的小包块,偶有多发性结节,表面皮肤有时有色素减退。多见于阴唇处,偶见于阴蒂。也可侵犯舌、皮肤和其他部位包括上呼吸道、消化道和骨骼肌等。可能来源于神经组织,较为罕见。
恶性淋巴瘤累及生殖道通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但原发性的外阴恶性淋巴瘤也有报道。发病年龄在21~89 岁,平均58 岁。恶性淋巴瘤根据临床和病理分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病淋巴瘤(NHL)。
外阴丹毒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由C型或G型链球菌引起的外阴皮肤黏膜中表浅淋巴管网的急、慢性炎症。外阴皮肤黏膜受损,细菌侵入诱发外阴丹毒;也可由血行感染引发该病。因此丹毒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易感性及免疫力相关。发病后病灶局部皮色鲜红,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化脓。
外阴平滑肌肉瘤少见,但在外阴肉瘤中平滑肌肉瘤是最常见的。外阴平滑肌肉瘤占外阴肉瘤的33%~68%。多见于30~50 岁的妇女,但也有发生于幼女者。年龄14~84 岁,中位年龄54 岁,高峰为40~60 岁。儿童外阴肉瘤多为葡萄状肉瘤。本病为起源于平滑肌的低度恶性肿瘤,该肿瘤生长快,核分裂象多见。淋巴转移少见。
外阴佩吉特病是一种缓慢逐渐发展的癌,含典型的有空泡形成的Paget细胞,约有半数的患者有汗腺的累及。多发生于大阴唇和肛周,外阴瘙痒和烧灼感是常见症状,检查发现外阴病灶高出皮肤,局部增厚,有硬结及皮肤表面有脱屑,常有色素减退类似白斑。一些外阴佩吉特病的患者患有潜在腺癌。
外阴鳞状细胞浸润癌一般认为是由上皮内肿瘤(VIN)经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的进一步发展。根据病因不同,外阴鳞状细胞癌可分为二种:一种较常见,为角化鳞状上皮癌。另一种较少见,为HPV相关的疣性癌和基底细胞样癌,
外阴结核非常罕见,偶尔可继发于严重的肺、消化道、胸腹膜或内生殖器官的结核。病人常无典型症状,需依靠辅助诊断方法确诊和进行鉴别诊断。
外阴中肾管囊肿一般发生于子宫旁或阴道旁。特殊情况:1、有时可在阴道口侧壁凸出,或在前庭尿道口下方隆出,被称为加特内囊肿(Gartner cyst)。2、在前庭尿道口下方鼓出,称为前庭囊肿(vestibular cyst)。
卵巢转移性肿瘤以胃癌转移至卵巢最多见,占卵巢转移性肿瘤的67%,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4%。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3%。
外阴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是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形成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可发生局部侵袭性生长及复发。外阴纤维肉瘤在晚期才发生转移。易复发,治疗以早期手术大块广泛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
外阴黑色棘皮症是好发于外阴皱褶部位,是以外阴皮肤色素沉着、乳头瘤样增生、角化过度、对称分布为特征的少见外阴皮肤病。
外阴疣状黄瘤是一种好发于口腔黏膜、外生殖器官部位的良性肿瘤。
外阴汗腺瘤来源于外阴汗腺,由于汗腺上皮增生发生肿瘤,一般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大汗腺瘤较少见,80%发生于50岁以上的妇女。由于大汗腺瘤发生于成年之后,生长部位主要在大阴唇,那是因为大汗腺在性发育成熟后才有功能。
脂肪肉瘤常见于躯干、肢体和腹部,发生于外阴的脂肪肉瘤罕见。主要表现为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块物,有呈息肉样,可伴有波动感。偶尔表现为外阴疼痛、不适,进行性消瘦。多发生于大阴唇,阴蒂和其他部位较少。在报道病例中,术前均误诊为良性脂肪瘤或巴氏腺囊肿。
外阴急性蜂窝组织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侵入外阴皮下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后发生的急性、化脓性、弥漫性炎症。发病后迅速向四周扩散,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本病有时也可因厌氧菌感染或化学物质刺激等引发。
外阴卵黄囊瘤是发生于卵巢的生殖细胞恶性度高的肿瘤,为外阴罕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1~26岁,中位年龄18岁。为外阴部发生质地硬、活动的无痛性肿块,肿块大小不一,有的仅仅是外阴肿胀,表面出现溃疡或蜂窝组织炎时有触痛。
外阴淋巴管瘤(vulvar lymphangioma)系由淋巴管扩张增生而成,实质并非真正的肿瘤。表现为局限性群集体积小而壁薄的囊泡状肿物,肿瘤为单个或多个,呈灰红色或灰白色囊性结节。外阴淋巴管瘤较罕见。大多数在出生时或1 岁以内发病,但也有迟发者或老年发病。可分为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及囊性淋巴管瘤。
外阴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侵犯外阴皮肤黏膜而引起的病变,多继发于肠道阿米巴病,由肠道内阿米巴滋养体直接感染、侵入外阴、阴道后,造成外阴黏膜坏死,形成溃疡。
滑膜肉瘤是在1934年Sabrazes最先命名使用的。外阴滑膜肉瘤的预后相对较好。
外阴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为低度~中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具有病程长、生长缓慢、病变局限、局部切除后易复发、转移罕见等特点。外阴发病较少,好发于成人的躯干和肢体近端。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根据其组织来源有学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但习惯仍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瘤。
外阴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于青春期,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以四肢的深部软组织为主,主要经血行性转移至肺。
外阴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较为少见,神经纤维瘤是神经鞘瘤,为孤立的肿块,常位于大阴唇。外阴神经纤维瘤常为全身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的一部分,大约18%神经纤维瘤累及外阴。其生长缓慢,发生在青春期后通常没有疼痛。很少恶变,但在妊娠时有明显增大。
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特点是瘤细胞在基底膜外增殖,可表现为良性,也可表现为恶性。恶性者可称为血管外皮肉瘤,也可统称为血管外皮瘤。
外阴梅克尔细胞癌是皮肤原发小细胞癌,类似肺燕麦细胞癌。为外阴大阴唇、小阴唇、前庭大腺、阴蒂、后阴唇系带的活动的无痛性肿块,有的可出现局部接触性出血和溃疡。转移部位可以较广。
外阴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全身病变的一部分。寄生在人和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动脉引起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表现为肝脾肿大、痢疾症状及晚期肝硬化。
外阴尤文肉瘤较少见,发病在年龄10~45岁,中位年龄为23岁。经近年来从免疫组化、电镜、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多角度研究,发现尤文肉瘤是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tumor)的一种。所以又被称为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外阴腺鳞癌有人称之为假腺鳞癌,为双向分化的上皮性癌,电镜检查可见到鳞形细胞癌和腺癌成分及中间形成分,其预后似比一般鳞癌差。
Crohn病又称局限性肠炎,发生于女阴外阴部的为多发性溃疡,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的节段性特异性病变。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表现。
外阴转移性癌多来自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和绒毛膜癌,经阴道累及外阴,或经淋巴、血行转移而来。转移性外阴癌很少见,占外阴恶性肿瘤的8.3%~12.5%。据统计外阴皮肤转移癌约占全身皮肤转移癌的2.06%。外阴转移性癌发病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80岁,中位数年龄为55~56岁,60岁发病者占35.9%。
外阴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ur of the vulva)首先以预后不良的横纹肌肉瘤样Wilm瘤于1978年报道,虽然形态上酷似横纹肌母细胞,但电镜和免疫组化未发现横纹肌分化的证据。
外阴神经鞘瘤(vulua neurolemmoma)又称施旺细胞瘤,多数认为是由周围神经的雪旺鞘所形成的肿瘤,可以原发,也可因外伤或其他刺激所引起,多与神经纤维瘤伴发。发生在外阴部比较少见。发生于外阴部的神经鞘瘤常常为圆形,生长缓慢,有阵发性疼痛的特点。
横纹肌肉瘤是高度恶性肿瘤,是发生于儿童的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20%发生于盆腔及生殖道。国外研究发现女性生殖道横纹肌肉瘤约占3.5%。其中外阴横纹肌肉瘤(占13%)。易发生在大阴唇、阴蒂及尿道周围。该肿瘤生长快,转移早。
外阴恶性神经鞘瘤是来源于施万细胞、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于外阴极少见,常见于四肢。
外阴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中老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是一种多形性肉瘤,大多见于老年人肢体,原发于外阴的罕见。有的病例以前诊断为多形性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或横纹肌肉瘤,现在均属于本病。肿瘤大小,特别是肿瘤深度,与存活率关系很大。
在妇科常见肿瘤中外阴肿瘤合并妊娠较为罕见。由于该病同时涉及两个生命,因此,在妊娠期外阴肿瘤的诊断和处理上均须审慎。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但病因不明的外阴疾病,以往称之为增生性营养不良。中医古医籍无此病名,但本病主症瘙痒可见于“阴痒”疾病的描述中。而本病病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外阴皮肤增厚、肿痛、溃烂等可参考“阴肿”、“阴痛”、“阴蚀”等疾病。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 级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改为“军委直属机关医院”。1954年7月,总后方勤务部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国营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张(
擅长: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长: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擅长:主任医师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擅长:主任医师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