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神经 > 神经系统遗传病

神经系统遗传病简介

相关问答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是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遗传物质的数量、结构或功能改变,使发育的个体出现以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它与胎儿在母体内受到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不同,也与由某种相同的环境因子引起的家族性疾病如家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不同,后者均为非遗传性。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遗传病,其遗传方式有4种:①单基因遗传,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显性遗传等;②多基因遗传;③线粒体病,由线粒体DNA突变所致;④染色体病,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

【详情】

01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

  神经系统遗传病病种繁多,具有家族性和终身性特点,不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由于近10年来分子遗传学迅速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弄清了人类3×109个核酸排列顺序,随着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基因定位、克隆、基因产物及基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突破,必将推动神经遗传学的发展。

  2、发病机制

  遗传方式有4种:①单基因遗传,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显性遗传等;②多基因遗传;③线粒体病,由线粒体DNA突变所致;④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

 

02神经系统遗传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随病情发展,出现的症状体征可以是某种神经系统遗传病表现,也可以看作该病并发症。不自主运动,是累及锥体外系统勱的遗传病的常见症状.可表现以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为特征的震颤;张力降低动作增多的舞蹈动作;肌张力不规则的手足徐动、扭转痉挛等;以及节律性肌肉收缩的肌阵挛如肌阵挛性癫痫-脑桥-小脑变性等。

03神经系统遗传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一、神经系统遗传病依据遗传方式,也可分为四大类

  1、单基因遗传病:是单个基因发生碱基替代,插入,缺失,重复或动态突变引起的疾病,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隐性,X连锁显性和动态突变性遗传等,临床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腓骨肌萎缩症和肝豆状核变性等,其中许多疾病是已知的生化异常导致共济失调,如肝豆状核变性是13q14.3-q21.1染色体的ATP7B基因突变所致,后者编码铜转运ATP酶的β多肽,导致铜代谢性障碍;植烷酸贮积病(Refsum病)是植烷酸-CoA-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

  2、多基因遗传病:是1个以上基因突变的累加效应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癫痫,偏头痛和脑动脉硬化症等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多基因遗传病。

  3、线粒体遗传病:由线粒体DNA突变所致,为母系遗传,包括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脑病等,Holt(1988)首次发现线粒体病患者mtDNA缺失,证实mtDNA突变是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因,建立了有别于传统孟德尔遗传的线粒体遗传新概念。

  4、染色体病: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致,如唐氏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多了一个21号染色体。

  二、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共同性和特征性症状

  1、共同性症状和体征:包括智能发育不全,痴呆,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痫性发作,眼球震颤,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行动笨拙,瘫痪,肌张力增高,肌萎缩和感觉异常,以及面容异常,五官畸形,脊柱裂,弓形足,指趾畸形,皮肤毛发异常和肝脾肿大等。

  2、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如肝豆核变性的K-F环,黑矇性痴呆的眼底樱桃红斑,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结合膜毛细血管扩张,结节性硬化症的面部血管纤维瘤等。

  三、神经系统遗传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智能减退:亦称为精神发育不全,根据智能减退程度可以分为白痴,痴愚和愚鲁3个等级,白痴者智商(IQ)在0~30;痴愚者智商在30~50;愚鲁的智商为50~70,若智商在70以上者为低能。

  2、行为异常:是神经系统常见的遗传病症状之一,常与智能减退伴存,表现为兴奋,易激惹,烦躁,人格改变等,少数病人可有冲动行为而被误诊为精神病。

  3、言语障碍:神经遗传病中的言语障碍可由于中枢神经的发育不全而致失语,或由发音器官的协调不能所引起的构音障碍所致,前者表现为听不懂,不认识,不理解和不能表达,后者讲话缓慢无力,发音顿挫,鼻音,吐词含糊等,具体表现为:

  (1)痉挛性发音困难,如痉挛性截瘫和脑瘫病者后爆破性构音障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性语言,

  (2)无力性语言,见于咽肌萎缩和无力的肌营养不良者的发音,常见于锥体外系疾病的扭转痉挛,肌阵挛,舞蹈动作时发出的时高时低的阵发性发音障碍。

  4、不自主运动:是累及锥体外系统的遗传病的常见症状,可表现以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为特征的震颤;张力降低,动作增多的舞蹈动作;肌张力不规则的手足徐动,扭转痉挛等;以及节律性肌肉收缩的肌阵挛,如肌阵挛性癫痫,橄榄-脑桥-小脑变性等。

  5、抽搐:是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抽搐类型可为局灶性,全身性,大发作或小发作,常与智能减退并存,如结节硬化,苯丙酮尿症等。

  6、某些特征体态和其他异常:例如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黏多糖沉积病的特殊面容;神经纤维瘤病的颅骨缺损,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眼外肌麻痹,肝豆状核变性的角膜K-F环,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眼球震颤;以及白内障,晶状体移位,颅骨狭小,脊柱裂,四肢短小,弓形足,痉挛步态等,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04神经系统遗传病应该如何预防

  由于神经系统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环境保护、遗传携带者的检出、遗传咨询、婚姻指导及选择性流产以及症状出现前的预防

05神经系统遗传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染色体检查:常规的染色体检查包括染色体数目,形状,观察染色体有否单倍体,三倍体出现,染色体有否畸变,易位,倒错等情况。

  有下列情况者应作染色体检查:

  1、有先天畸形的家庭成员。

  2、有多次流产病史的妇女及其丈夫。

  3、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兄妹及父母。

  4、有明显智能减退和体态异常的神经系统疾患病者。

  二、生化酶检测:许多遗传性代谢病的诊断依赖于血清,皮肤成纤维细胞,白细胞中某些特殊酶的缺乏予以诊断。

  三、细胞学检查:某些遗传病,如Gaucher病的肝,脾或骨髓中发现Gaucher细胞,Niemann-Pick病者的骨髓中可以发现“泡沫细胞”。

  四、重组核酸技术:从已知遗传病病者的尸体的脑组织或活体标本中分离出信使RNA(mRNA),通过反转录酶将遗传信息转给DNA,即互补DNA(cDNA)上形成DNA探针,然后,应用核素标记cDNA探测活体标本中分离的核酸,作为遗传病诊断,为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断开辟了新途径。

  五、产前诊断:利用妊妇羊水细胞或绒毛细胞作染色体检查可以确定性别,若X性连链隐性遗传者均在男孩中罹病,可为终止妊娠提供指导,亦可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当性别确定后可作进一步生化酶活性或DNA探针检测,如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几乎均发生在男性,当染色体检查后,可有1/2几率发病,因此需作CPK(肌酸磷酸激酶)及PK(磷酸激酶)测定,若结果仍有可疑时可作DNA探针检测予以产前诊断。

  电生理,影像学X线,CT,MRI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颇有意义。

06神经系统遗传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孕妇怀孕前饮食要不挑食,不厌食,不吃刺激性食物,食物种类要全面,要无污染,荤素搭配要合理,三餐安排要合理,不能暴饮暴食,不能节食少食。孕前饮食要补充各类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脂肪、蛋白质、热能、叶酸等各种营养物质或能量。

07西医治疗神经系统遗传病的常规方法

  1、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能够医治的遗传病逐渐增多,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使症状减轻或缓解,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用铜的螯合剂青霉胺治疗促进体内铜排除,苯丙酮尿症患儿用低苯丙氨奶粉和苯丙氨酸降氨酶治疗等,其他治疗如神经营养药、饮食疗法、酶替代(如黏多糖Ⅰ型和Ⅱ型)、康复和手术矫正等有一定的疗效。

  基因治疗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替换、增补或校正缺陷基因,达到治疗遗传病目的。引入外源性基因方法是利用病毒载体把正常基因携带到靶细胞中,并产生有生理意义的表达。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分子遗传学发展和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阐明,预期基因治疗在不久的将来在遗传病治疗方面会发挥重要作用。

  2、预后

  大多数神经系统遗传病在30岁前出现症状;神经系统遗传病目前大多数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多数神经系统遗传病预后不良。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